“在创办学会之初,我也曾经思考过,学会的目的,不是将大家培养成满腹经纶的大法师,口若悬河的辩论家,学富五车的理论家,吹毛求疵的评论员,而是要让大家成为真修实证的修行人。”
——索达吉堪布
真修实证的修行人
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城市里的在家弟子来说,什么是“真修实证的修行人”要做的呢?学会规定的实修功课,比如:入行论专业的观修、加行专业《前行实修法》的观修和顶礼念诵、净土专业的持名念佛等都是实修的一部分,而最终要将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中,时时关照和调整自己的心念与行为。而前一部分的实修是后一部分实修的基础,如果基本的修量都无法完成,质量过于潦草,那么想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细密关照自己的念头并及时控制、调整行为也不大容易实现。
“真修实证”是伴随着汗水的,更伴随着精神毅力的考量。不是小资学佛,不是希求别人赞叹供养的世间八法,更不是仅求人天福报的敷衍了事。
就拿顶礼和观修两项来说,对于平日不断被各种信息轰炸、连路都越走越少的城市生活者来说,需要一下子安静下来,如理如法地观想并大汗淋漓地顶礼,着实也是场考验。相比而言,泡杯热茶、点一支香看看法本书籍倒是不那么困难,总还是有一点“岁月静好”的样子,拍张照片发朋友圈也很吸引眼球。
闻思之后教证、理证说起来行云流水,和别人谈经论道也很畅快,有时候甚至有一种“东坡对佛印”的自我错觉,在一些讨论中不仅可以展现“舌战群儒”的风采,满足自己的好战心理,还可以收获别人“辩才无碍”、“佛学功底深厚”等似是而非的赞叹。而实修却是一种寂寞和持久的道路,不仅需要我们踏踏实实拿出整块的时间来完成,更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和枯燥,即便久久不见验相,也还是要坚持不断地日日修持。
索达吉堪布曾说过:如果不注重实修,而单单强调闻思,那些听起来响当当的长篇论著不一定适合大多数在家人的根基。倘若福报不够、智慧有限,高深精妙的理论一时无法消化,哪怕嘴上说得再动听,也无异于说食数宝。若没有将之融入自己的内心,没有通过修行品尝到佛法的真实滋味,则除了在阿赖耶中种下一些善根之外,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闻法后一定要有脱胎换骨的巨变
旧的身心要抛弃,新的生命要拥有
也就是说,一定要在本质上下手,而并非仅在形象上做文章。如果像做整容手术一样,只在表面上修修补补,那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有些人表面上办个皈依证,实际上他的丑恶本质并没有改变;有些人剃光头发、披上袈裟,但习气却跟在家时一模一样;有些人越学佛越下劣,原来烦恼还不是很重,但后来嫉妒、傲慢非常强,这就不太好。
所听的法义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非常重要。哪怕只听到点滴法义,或仅学到一颂半偈,也应落实在身心上。为了能将自己的身心纳入正道,我们还应随时随地这样提醒自己:我是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已经听闻了那么多佛法,为了将法融入相续,我一定要精进实修。
如《宝积经》云:“于佛教法生信后,智者行持觉瑜伽,不应耽词而安住,得法后当恒勤修。”意思是,对佛法生起信心之后,智者应该行持觉悟瑜伽,不应像鹦鹉学舌一样,仅仅停留在口头或文字上,所以在得法后一定要恒常精进地实地修持。
临终时交一份好答卷要靠实修
闻思通过讲考、研讨比较容易了解和考核。实修虽然有数量上的要求,但真正的成果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最终,我们要上的考场应该是在火葬场,骨灰烧完了扒拉着看一下,那个时候到底修的如何才能见到真章。
佛陀在《华严经》中也说过:就像穷人日夜在数富人的珍宝,自己却身无分文;良医知道如何开药方,但自己有了病,不吃药也治不了;聋子弹奏悦耳动听的乐曲,但自己根本听不到……同样,我们理论上再精通、嘴巴上讲得再漂亮,但内在没有修证的话,还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临终那一刻,别人的恭敬赞美是不会有任何帮助的,优异的考试成绩单也不会有任何帮助,唯一有帮助的就是我们通过实修真正和自心相融的、属于我们的那些正法。
“法本无主人,谁勤谁得大”。听闻了再多,说得再漂亮,没有实修,法无法融入于心,心和习气没有改变,一切也都是枉然。千劫万劫难逢难遇的佛法于自己而言,全成了语言游戏,最终被自己这一生的愚痴懒惰作弄成了最昂贵的奢侈品,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想一想,这是多么可悲可叹。
实修要领——慢慢修快快成就
诚如嘉尔瓦羊衮巴说:“惯于恶念习气如卷纸,新生觉受依缘而毁灭,短暂修习不能破迷乱,诸位修士应当恒常修。”
我们的恶念习气就像卷纸一样,把卷了的纸拉直又自然会卷曲,无始以来的恶习也是如此,从前的恶习很容易生起,新的觉受、信心、决心依靠一个小小的违缘就会毁坏无余。短暂的修行根本破不了我们无始以来的迷执,一定要有长期的修行。
羊衮巴又说:“香上师说‘欲求立即生暖相,急转直下之前兆,务当持续尽力修,恒常修习勿急躁,如糌粑粉莫急吞。’”
有些人在短时间内就一定要获得暖相和成就,这是他在短时间中倒下去的一种标志和象征。尤其刚来的人有这种毛病,在学院里住的时间较久的道友,虽然修行不一定好,但是比较稳重,不会那么希求境界。
所以,一定要在恒长的时间中尽力地修持,不要太急躁,尽快在相续中生起觉受不是那么简单的。慢慢修快快成就,如果快快修就会快快倒下去。
应该先在糌粑粉末中倒一点水,再加一点酥油,然后慢慢揉,之后慢慢吃。不然直接吞下糌粑粉末会有呛死的危险。所以说我们修行的时候不能太急躁,也不能太缓慢。有些人觉得不要紧,今天睡觉,明天睡觉,明年再修,后年再修,这样的话,无常到来是很危险的。
所以,让我们把实际修行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当成每一日的必需品、时间表上的必存档,如同每天的一日三餐一般。我们也需要给自己每一日定一个实修的量。如果想起来有时间就修修,没时间没兴趣就歇着,一圆满修量就彻底放弃修行,又何谈希求真理和解脱的“真修实证的修行人”?何谈真正意义上的自他二利呢?
本文教言恭录自:
《修心门扉》
《藏传净土法》
《前行广释》
《闻思修行 切勿偏堕》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索达吉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