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另解】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以上讲了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每一个道理都非常好。虽然这里没有讲光明大圆满的风脉明点,没有讲怎么修宝瓶气,也没有讲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观想方法,但是对做人的道理,却分析得很透彻。所以,这部论典不仅世间人要懂,住山的修行人、闭关者也要懂。
懂得这些道理之后,自己还要身体力行,付诸于实践。否则,一切只停留在口头上,实际行动中却不去做,那就成了“纸上谈兵”,没有实在意义。只会讲而不会做的人,最容易养成虚泛浮华、表里不一的习气,如此又怎么能 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所以,学以致用很重要,我们既要有学问,也要能行持。
其实行持这些并不难。六七个月前,我在成都医院时,给两个孩子讲过《弟子规》。之前他们天天吵架、打架,家人也很烦。但他们学了《弟子规》后,直到现在也没打过一次架,这就是身体力行。很多道友也是一样,以前不恭敬父母的,听了《弟子规》之后,对父母的态度有所改善,这也是身体力行。
“力行”实际上是一种德,“学文”则是一种才。关于德和才所形成的人的不同类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 中讲得非常好。他说:德才兼备者叫“圣人”;无德无才者叫“愚人”;德胜才者叫“君子”,才胜德者叫“小人”。依据他这种分法,现在有些大学生,尽管学问不错,但由于没有德行,也不能叫“大学生”,充其量只能叫“小学生”。
书中还说:“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意思是,君子持有才能可以行持善法,小人持有才能只会无恶不作。这句话讲得非常有道理。现在的社会上,有些人虽读过很多书,拿了研究生或博士的文凭,但如果自私自利,凭着自己的小聪明,贪污腐败、伤天害理,这种人绝对称不上是“人才”。
以上所讲的道理相当重要,我们对此应再三思维,并实际行持。当然,若想真正学有所成,学什么知识很关键。假如你所学的毫无意义,即使花多少时间去努力实行,也改变不了自己的人生。但如果学习圣者传下来的教言,那就另当别论了。不过,再好的道理光留在文字上,却没有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也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有些国家政策,纸上写的是一套,执行时是另一套,这就谈不上什么贯彻了。
所以,不管是佛教还是世间,都讲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古人一直非常重视的,我们也觉得它很重要。要知道,只懂一些知识并不够,所学的知识一定要用于实际行动中。像这部《弟子规》,它的颂词不多,若能将其背下来,做人做事随时用得上,那么在此基础上,再去修持皈依、菩提心及密法的甚深境界,势必会有很大帮助,绝不会有任何危害。
但有些人不这么认为,他们一上来就专注于修行,把所有闻思统统撇开:“这都是分别念,学习这些干嘛?应该让心休息。”说得倒是冠冕堂皇,但你毕竟住在娑婆世界,是具足五欲六情的凡夫,在修行过程中,难免会生起烦恼,难免会与人打交道,到了那时,你该如何面对?这是不得不考虑的。所以,口头上说不需要,实际上不一定做得到。反之,有些人一直在理论上夸夸其谈,讲得唾沫横飞、天花乱坠,但从来不去实修,这对自相续也没有多大利益。因此,这二者都不合理,大家要避免走极端!
感谢您的阅读,《弟子规另解》连载中,敬请继续关注......
感恩您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微信号:WYBS_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