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36课 返回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36课

讲记脉络




课前引导

  • 现在正在宣讲的是“所讲之法”中的“共同外前行”之“寿命无常”的“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的部分,并详细宣讲了观察无常之理的方法——“无常四际”,了知器情世界万法确实无有恒长稳固性。

  • 上节课学习了亲怨无常,了知我们应该看淡牵绊我们修行的亲怨关系,以慈悲心关爱众生;也了解了苦乐皆无常,唯有修行正法,才能将暂时的苦行转变为最终的无上安乐。


课前开示

  • 修无常可直接斩断对今世的执著,对修行人非常重要(1-2)

  1. 修行人要想方设法认识到世人希求的诸法,无有任何意义

  2. 若断除了对今生的贪著,对佛法也会产生信心

  • 重视《前行》长期再三修持,在内心中对无常生起紧迫感(3-7)

  1. 对《前行》特别是共同四加行长期串习,法义在相续中如实生起,修行才会有收获

  2. 随学大德对《前行》的重视

      a) 顶果钦哲法王一生总是携带《前行》,每天都读几页,多次传授前行法

      b) 上师很欢喜道友怀揣《前行》法本

      c) 华智仁波切、如来芽尊者多次听受前行传承

  • 珍惜修法机会,精进修持《前行》(8-11)

  1. 修行方法:可安住修,也可观察修

  2. 修行验相:产生厌离心

  3. 按照次第修行,长期串习共同加行

      a) 修加行是藏传佛教的修行次第,与大部分人根基相应

      b) 按次第修行,别人不容易生邪见

          i. 改变凡夫人恶劣的分别念,需要一定过程

         ii. 循序渐进令凡夫生起觉受,最后才有机会开悟

      c) 长期修行,获得加行成功,遇到任何违缘都不容易退转


脉络展开

一、通过“苦与乐”观修无常(12-23)

  • 若通过造罪积累受用,虽然暂时获得快乐,终究会感受漫无边际的痛苦(12-17)

  1. 公案1:尼洪国家最初福报现前,终因恶业成熟,所有人死后堕入恶趣

  2. 公案2:《佛教科学论》鸡贩太太得因果病而死

  3. 公案3:《前世今生论》养鸡专业户杀生牟利,生畸形女儿

  • 若为了行持善法而遭受短期的磨难,最终势必迎来光明(18-19)

  1. 修行中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特别去在意、去耽著

  2. 修行人的言行只要符合真理,迟早会感动身边人,不要轻易放弃

  • 思维、观修苦乐无常的利益:(20-23)

  1. 对无常的苦乐没必要患得患失,特别耽著

  2. 追随大德足迹,一心一意希求正法,心甘情愿承受身体的苦行和精神的磨难

      a) 令我们超越生死轮回的佛法,不可能轻而易举得到

        i.  藏汉两地大成就者,求法过程,都经受诸多苦难

        ii. 修行时的违缘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若过于顺利,反而容易退失道心

      b) 心中默默发下排除任何困难,今生今世贯彻修持佛法的誓愿

        i.  心力强,表面弱小,也能达到自己的修行目标

        ii. 心力不够,天天围绕自己发心,毫无意义

二、通过“好与坏”观修无常(24-52)

  • 世间法方面:人的一生由好变坏、由坏变好都是无常的(25-34)

  1. 由好变坏: 能言善辩、智勇双全的人也可能一败涂地。(25-29)

      a) 以身边的人,历史上的人举例。卸任的县城老书记,秦朝相国吕不韦

      b) 留意生活中的无常,以此来修行,内心产生一种修行境界

      c) 无常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2. 由坏变好: 过去无有智慧、见识浅薄的人,现在也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30-34)

      a) 以身边的人,历史上的人举例。炉霍寿灵寺的格西,汉高祖刘邦

      b) 道友由好变坏、由坏变好都是无常的

  • 出世间法方面:修行人暂时获得修行境界,由好变坏、由坏变好也是无常的(35-46)

  1. 由好变坏:上半生是希求解脱的修行人,下半生变为凡夫甚至造业。 (35-44)

      a) “具证年老求学问”,有些具有证悟的人,年轻时精进闭关,到了老年又开始闻思,这样并不好

      b) “舍事年老积财物”,有些人上半生是舍事者,下半生却努力积累财物

          i.  举例:两个僧龄很长,后来还俗取妻的人

          ii. 持戒清净、出家多年的人,也无法预料未来

      c) “法师年老成家长”,有些人上半生为人传法,下半生却业际颠倒;有些人上半生持戒清净,下半生却子嗣成群

          i.  法王求取戒律的上师,和寺院原来戒律清净的堪布

         ii. 一切无常,暂时的修行境界不值一提,没必要炫耀

     2. 由坏变好:上半生唯造恶业的人,下半生修持正法获得成就,或未得成就,死后往生清净刹土(45-46)

三、通过“贤与劣”观修无常(47-52)

  • 修行人偶尔生起一点出离心和厌世心,若不观察自相续,以傲慢蒙蔽内心,是鬼迷心窍,着了魔(48-50)

  • 对治方法:(51-52)

  1. 依止上师前,互相观察

  2. 以华智仁波切的窍诀修加行

  3. 祈祷莲花生大士、二十一度母

  • 已获得圣者果位,则不必担心行为有所改变

四、通过“死与亡”观修无常(47-52)

  • 恒时修习死亡无常,审查自相续过失,具足信心和厌离心,精勤修法(53-66)

  1. 应断:过大的名声,过多的财富

  2. 应取:

      a) 有基本的生活资具就可以

      b) 常常身居低位,行为如理如法

      c) 随学高僧大德,或有实修实证的人,恒时处于对三宝的信心和对轮回的厌离心

      d)  依噶当派生起信心的四因实地修行,对治无常的分别念,举例:唐巴比丘,顺治皇帝,崇祯皇帝

      e) 修行过程,尽量把心转为道用

      f) 夜以继日勤奋修法,活到老,修到老,公案:苏东坡写对联

五、总结“思维各种喻义”修无常(67)

  • 科判:对上至有顶下至无间地狱,皆无有丝毫恒长稳固的,都是迁变增减的本性,理应生起信解。(67)


编写师兄:定解X07

审核师兄:定解X01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