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249 | 字如其人
前两天我翻出了中学的笔记,当时有人说我的字还可以,但现在看很一般,不好看。
我们那时候上中学要考试,不像现在义务教育。小学毕业后,我和几个同学从乡里到区上考试,路挺远,我们都骑着马。
考试的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我的字写得比较大、方、正。十一点结束,我听几位监考老师边看卷子边议论:“这个字好大啊!”我想那可能是我的卷子。后来我就考上了。
那时候我还是练过字的——不说这些了,没意义。不过,我比较相信“字如其人”,什么人写什么字。
新加坡的许哲女士自己讲过,她在快三十岁时,因为不愿成家,离开故乡跑到香港做清洁工。有一天,她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征聘秘书的启事,立即写了封应征信。结果未经面试便被录取了。原来那个德国老板能够因字识人,一看信,知道此人可用,于是让她第二天上班。
我倒不像那个德国老板那样会看,但有时也能大概看出点什么。比如,字太潦草,多半这个人心比较乱;字清晰,说明这个人的思辨能力强。
不过最明显的是态度。平时考试,我都仔细看试卷。有的人可能书读得少,表达不连贯,但写得用心。有的人是在浪费纸,每个问题敷衍几个字,看了就不舒服,没准备何必来考?而有些特别认真,字错了,用涂改液涂掉,改好;再错,再改,很认真。就像过去老喇嘛抄经,一个字写错,整页纸换掉,重抄。我很看重这种态度。
我还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个县长要找秘书,从全县的语文老师里挑出两位——梁老师和朱老师。县长把一篇讲话稿给他们,让他们整理。文章写完,他看了看,都很好。不同的是,梁老师通篇用了四种字体,标题、正文、小标题、署名,字都不一样。而朱老师一律正楷。
县长录用了朱老师。原因很简单,他这里都是政府公文,没必要用那么多字体。再说,朱老师不炫耀,一种字体写完,应该是个踏实肯干的人。事实证明,朱老师后来非常胜任,多少年如一日,心很稳定。
总之,“字如其人”是不会错的。有一次,唐穆宗看大书法家柳公权写字,赞叹不已:“你字写得这么好,有何秘诀?”柳公权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我们现在写字的机会不多,有的话,即使只是写一张便条,也要先把心调好,然后把字写工整,这样至少可以向人传递一份恭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