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入行论第2次考试复习范围(共100题)
2013入行论第2次考试
复习范围(共100题)
闻思修行,利益有情,莫舍己道,勿扰他心

【师语】在您的一生中,一定经历过许多考试,但您迈向解脱的考试,我们最为珍视!
闻思修行,利益有情,莫舍己道,勿扰他心
【师语】在您的一生中,一定经历过许多考试,但您迈向解脱的考试,我们最为珍视!
相关链接:
《预科系入行论教材(2011版)》第五册
第111课
1、为什么要修习禅定?如何对治身心散乱呢?
2、颂词解释:“有止诸胜观,能灭诸烦恼,知已先求止,止由离贪成”
3、什么叫胜观和寂止?怎样依之断除亲友、名利等世间俗事?
第112课
4、常与凡愚交往接触,会有什么过患?
第113课
5、“所贪对境之过患”是什么?在此最主要所要断除的散乱是什么?
第114课
6、为什么说贪执将会导致无量痛苦?请从出世间、世间的角度一一分析。
7、解释颂词“犹如蜂采蜜,为法化缘已,如昔未谋面,淡然而处之”,
并说明如何相应时机而与凡夫交往?
第115课
8、为何不应希求名闻利养?
第116课
9、“于静处生欢喜”的原因有哪些?
第120课
10、贪执异性的过患有哪些?
第124课
11、如何以推理决定身体是不清净的?请从因果、作用、比喻三个方面分析。
第125课
12、如何破斥“身体内在虽臭恶不堪,但是经过妙香的薰染,身上会散发微妙的香气”的观点?明白身体的本性之后,怎样做才不至于堕入两边?
第126课
13、颂词解释:“寒林唯见骨,意若生厌离,岂乐活白骨,充塞寒林城?”
14、为什么说在家人享用欲妙的机会很少?
15、如果贪著异性的身体,会给自己的身体等带来哪些痛苦?
第128课
16、为什么说为贪欲所受的痛苦毫无意义?《窍诀宝藏论》中所讲的贪欲的六种过患是什么?
第129课
17、本课“对寂静处生起欢喜”,与前边是否重复?静处有哪些特点?
第130课
18、安住于寂静处之后,首先要修行的内容是什么呢?
19、有人问:三界的众生那么多,每个众生的习气爱好都不同,而我只有一个,应该如何将他们全部执为我所呢?又有人提出疑问:“自他的痛苦互不相干,因此怎么能除他苦如自苦呢?”,请对此以理作答。
第131课
20、自他平等菩提心原理及修法:自他平等的“成立因”是什么?
第132课
21、如何以理证、教证破斥“谓彼不伤吾,故不护他苦”的观点?
第133课
22、1)颂词解释:“悲心引众苦,何苦强催生?若愍众生苦,自苦云何增”?2)为什么悲心引发的痛苦无需遣除?请从意义和公案两方面说明。
第134课
23、串修自他平等的功德是什么?
24、1)解释颂词“如亲精卵聚,本非吾自身,串习故执取,精卵聚为我。如是于他身,何不执为我?”2)并以教证、公案说明:经过串修,他众的身体可以执为我。
第135课
25、自他相换包括哪几个方面?请一一解释,并说明修自他相换有何必要?
26、自他平等菩提心原理及修法:“成立周遍”包括哪些内容?
第136课
27、颂词解释:“若人欲速疾,救护自与他,当修自他换,胜妙秘密诀”
28、为什么说自他相换是秘密、甚深的胜妙窍诀?
第138课
29、颂词解释:“欲求自高者,卑愚堕恶趣,回此举荐他,受敬上善道”
30、自他为主之功过如何?请从1)相之差别、2)果之差别阐述。
第139课
31、1)颂词解释:“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2)中得出一切世间乐苦的根源是什么?请结合牟尼实例说明。
32、自他不相换之过患是什么?请从1)未见之过患、2)可见之过患论述。
第140课
33、1)不能自他交换的原因是什么?2)会产生哪些危害?3)请以火的比喻说明断除我执的必要性。
第141课
34、发了自他相换菩提心之后,我们在意乐、行为两方面应该怎样调整?
第142课
35、如何修嫉妒?请从世间法与功德法两方面分析。
第143课
36、换修竞争心、傲慢心、嫉妒心时,应把自己换成什么角色?
第144课
37、颂词解释:“汝虽欲自利,然经无数劫,遍历大劬劳,执我唯增苦”。
38、断除我执的方法有哪些?
39、换修傲慢,此处的傲慢心实际是指什么?
第145课
40、颂词解释:“故汝于父母,一滴精血聚,既可执为我,于他亦当习”
41、修自他相换之功德和不修的过患是什么?
第146课
42、如何断除珍爱自己?请从:1)以意乐自我嫉妒、2)以行为代他苦、3)以心行置低位三方面论述。
43、颂词解释:“显扬他令誉,以此匿己名,役自如下仆,勤谋众人利。”
第147课
44、颂词解释:“坚持利他行,切莫伤众生,妄动应制止,逾矩当治罚。”
第148课
45、如何以粗暴严厉的方式制伏心?
第149课
46、贪身之过患是什么?知足之功德是什么?
第150课
47、大小乘是如何定义少欲知足的?
第151课
48、1)为什么贪执身不合理?请从:(1)由于低劣故贪不合理、(2)由于不知利害故贪不合理两方面论述。
2)善用此身之方法是什么?
第152课
49、什么是三摩地?本品中的三摩地是指什么?三摩地的障碍有哪些?
第153课
50、“世俗与胜义,许之为二谛”:
1)二谛有哪两种分类?
2)什么叫世俗谛与胜义谛?
3)“谛”有真实之意,为什么世俗称为谛呢?
51、1)二谛各自的本体是什么?2)《宣说二谛经》中云:“胜义谛亦超离遍知智慧之对境”与“胜义谛是圣者的境界”是否矛盾?为什么?
52、“瑜伽世间破,平凡世间者,复因慧差别,层层更超胜”:
1)补特伽罗之分类有几种?
2)二者诤论的原因是什么?
3)妨害之次第是什么?
第154课
53、如何理解“没有遮破显现的中观派”?
54、“为导世间人,佛说无常法,真实非刹那”,为什么“诸行无常”是不了义的说法?
第155课
55、1)若问:“如果有情如幻,那么死后怎么能再生呢?”,应如何回答?
2)如果对方说:“如此一来,众生杀害众生或供养众生,幻人杀害幻人或供养幻人等在有无福德、罪业方面都成了一模一样”,应如何回答?
第156课
56、真相、假相唯识宗的观点是什么?
57、如何破斥真相唯识宗“所缘异实境,境相即心体”的观点?
第157课
58、唯识宗以灯火和蓝色之比喻想要说明什么?请分析两个比喻的差别。中观宗是如何破斥的?
第158课
59、真相唯识宗如何以比量成立实有的自证分?中观宗是如何破斥的?
第159课
60、唯识宗认为轮回是一定要依靠实有的法——依他起。中观宗是如何破斥的?
第160课
61、颂词解释:“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
62、“不管对实有的执著还是对空性的执著,二者都是分别戏论,从执著有的分别中出来,又落入执著空的分别,如何能破戏论呢?”,对此应当如何回答?
第161课
63、远离一切分别执著的佛地不可能有利他的念头,以彼如何能作有情义利?请以比喻说明理由。
第162课
64、“因为大乘经典有是否为佛说的诤论,所以就不为佛说”,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第163课
65、小乘不承许大乘三藏为佛说的理由是什么?大乘是如何反驳的?
第164课
66、声闻承许阿罗汉果为究竟解脱,中观宗是如何破斥的?
第165课
67、为什么说破斥空性是不合理的?我们为何要修空性?
第166课
68、如何遮破俱生我?请以比喻说明。
第167课
69、什么叫俱生我执、遍计我执?
第168课
70、数论派在哪些方面与假相唯识相似?
第169课
71、外道及有实宗认为:“假设常有的我不存在,那么业果之间的联系——造业感受果报就不合理了。由于造业以后作者已经灭亡,结果成为谁的业呢”?请以教理进行辩论。
第170课
72、“有情若非有,于谁起悲愍?立誓成佛者,因痴虚设有”。
1)“痴”是指什么?2)对于有实宗的问难,中观宗如何回答的?
73、对于以下问难应如何破斥?
1)有人说:“凡是执著就要断除,求佛果、对众生起悲心也是执著,所以应该统统放弃”。
2)对方又说:“希求菩提的执著若不能舍弃,对自我的执著也不能舍弃吧?因为二者都是愚痴的缘故。”
3)对方继续发问:“所谓的我执,恐怕不能遣除吧,因为它无始以来就以俱生的方式存在,与我的自性成为一体。”
第171课
74、大小乘是如何抉择四念处的?有何差别?
75、什么叫做人我执、法我执?
第172课
76、1)智慧品中如何抉择身念处?2)请从一体和他体的角度观察,身体是否真实存在?
第173课
77、何为“受念处”?在受念处中,对方为成立感受实有的观点,与中观宗之间有哪些辩驳?
第174课
78、对于“受”的实执,应如何修持对治?
第175课
79、1)什么叫做受念处?2)有些人声称:“幻化般的外境是不存在的,但感受它的心识应该存在”,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第176课
80、什么叫“心念住”?“心念住”怎样抉择“意识不成立”?
第177课
81、有实宗说:1)如果一切法没有自性,二谛就无法安立了;2)而且众生也无法获得涅槃。中观宗是怎么答复的?
第178课
82、有实宗如何成立心境实有,中观宗是如何破斥的?
第179课
83、承许无因生有何过失?
第180课
84、若许自在天为万法之因,会有什么过失?
第181课
85、数论外道认为苦乐与外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182课
86、数论外道怎样安立万法自生的观点?自生有什么过失?
第184课
87、什么叫做大缘起因?依此如何抉择诸法空性?
88、如何以“破有无生因”抉择果无自性?
第186课
89、什么是三解脱?
90、“自性不成灭,有法性亦无。是故诸众生,毕竟不生灭。
众生如梦幻,究时同芭蕉,涅槃不涅槃,其性悉无别。”
1)解释第一颂;2)请以喻义结合说明为何“涅槃不涅槃,真性中无别”?
第187课
91、请以理说明:证悟空性的时候,得失为主的世间八法都不存在。
92、人们“今世辛苦维生”的原因是什么?证悟空性和大悲心有什么关系?
第189课
93、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讲了哪六种魔众的违缘?
第190课
94、1)寂天菩萨在《智慧品》最后,怎样以总结的方式发愿利益众生?
2)什么叫无缘智慧资粮、有缘福德资粮?
第191课
95、回向应具备哪些条件?回向的功德有哪些?
第193课
96、十方诸佛菩萨的功德,归纳起来有几点?
第196课
97、想得到无尽的受用,应当祈祷哪位菩萨?
第198课
98、最上等的供养是什么?
第199课
99、《回向品》特别为高僧大德等智者而作的回向有哪些?
第201课
100、面见文殊菩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 ◆ ◆ ◆
唤醒迷梦 早证菩提!
相逢很短 关注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