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益西彭措堪布 >> 观经四帖疏 07 返回

观经四帖疏 07


观经四帖疏 07

善导大师 撰著

益西彭措堪布 讲解

五、会通论典中所说的别时意趣

【○第五、会通别时意者,即有其二:】

 1.明成佛别时意 

【一、论云:如人念多宝佛,即于无上菩提得不退堕者。】

 ①通论之家的诠释 

【凡言菩提,乃是佛果之名,亦是正报。道理成佛之法,要须万行圆备方乃克成,若将念佛一行即望成者,无有是处。】

 ②善导大师的诠释,辨别一行与万行的差别 

【虽言未证,万行之中是其一行。何以得知?如《华严经》说,“功德云比丘语善财言:我于佛法三昧海中唯知一行,所谓念佛三昧”,以此文证,岂非一行也?虽是一行,于生死中乃至成佛永不退没,故名不堕。】

 ③会通《法华经》中成佛之意 

【问曰:若尔者,《法华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亦应成佛竟也。此之二文有何差别?

答曰:论中称佛,唯欲自成佛果。经中称佛,为简异九十五种外道。然外道之中都无称佛之人,但使称佛一口,即在佛道中摄,故言已竟。】

 2.明往生别时意 

【二、论中说云:如人唯由发愿生安乐土者。】

 ①通论之家的诠释 

【久来通论之家不会论意,错引下品下生十声称佛与此相似,未即得生。

如一金得成千钱者,多日乃得,非一日即得成千。十声称佛亦复如是,但与远生作因,是故未即得生。噵[dào]佛直为当来凡夫,欲令舍恶称佛,诳言噵生,实未得生。名作别时意者。】

 ②善导大师破斥将《观经》里的十声称佛往生引为别时意趣的范例 

【何故《阿弥陀经》云: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一心愿生,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迎接往生?

次下十方各如恒河沙等诸佛,各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皆应信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言护念者,即是上文一日乃至七日称佛之名也。

今既有斯圣教以为明证,未审今时一切行者,不知何意,凡小之论乃加信受,诸佛诚言返将妄语?苦哉!奈剧能出如此不忍之言?

虽然,仰愿一切欲往生知识等,善自思量,宁伤今世错信佛语,不可执菩萨论以为指南。若依此执者,即是自失误他也。】

 ③善导大师施设四番问答阐述对《摄论》真实意的理解 

【问曰:云何起行而言不得往生?

答曰:若欲往生者,要须行愿具足方可得生。今此论中但言发愿,不论有行。

问曰:何故不论?

答曰:乃至一念曾未措心,是故不论。

问曰:愿行之义有何差别?

答曰:如经中说,但有其行,行即孤,亦无所至。但有其愿,愿即虚,亦无所至。要须愿行相扶,所为皆克。

是故今此论中,直言发愿,不论有行。是故未即得生、与远生作因者,其义实也。

问曰:愿意云何,乃言不生?

答曰:闻他说言西方快乐不可思议,即作愿言,我亦愿生。噵此语已,更不相续,故名愿也。

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3.辨析正报成佛之难与依报往生之易 

【又来论中,称多宝佛,为求佛果即是正报,下唯发愿求生净土即是依报。一正一依,岂得相似?然正报难期,一行虽精未克;依报易求,岂以一愿之心即入?

虽然,譬如边方,投化即易,为主即难。今时愿往生者,并是一切投化众生,岂非易也?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4.结说依圣教量修行 

【斯乃不可以言定义,致信之者怀疑,要引圣教来明,欲使闻之者决能遣惑。】



QUESTIONS

思考题

1、破斥错解别时意趣:

(1)诸师如何将“下品下生十声称佛往生”错解为别时意趣?

(2)举出经教,对此作破斥。

(3)为什么说宁可错信佛语,不可执菩萨论为指南?

2、(1)论中判唯由发愿生安乐国土为别时意趣,是否有误?为什么?

(2)只有发愿是什么意思?而说不能往生?《观经》十声称佛与此有何不同?

 3、“论云:如人念多宝佛,即于无上菩提得不退堕”,应如何理解?结合譬喻说明众生求生净土与此不同。


REVIEW
往期 精彩 回顾

观经四帖疏 01

观经四帖疏 02
观经四帖疏 03
观经四帖疏 04
观经四帖疏 05
观经四帖疏 06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