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慧眼看教育(三) 返回

慧眼看教育(三)

索达吉堪布 求学足迹 2019-08-15



慧眼看教育



仁波切曾说:

他没有别的伏藏法,

大学演讲系列就是他的伏藏法。




道德教育危机







当今这个社会,道德下滑的趋势相当严重。究其根源,主要是“文革”的十年浩劫,尤其是“批林批孔”大行其道,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灭顶之灾,当时孔夫子的像被毁了,佛教寺院也夷为平地了,最重要的是,珍贵的宗教思想被践踏得一文不值。


近年来,我曾去过很多大学,不管老师还是学生,大多数都对佛教和孔孟思想一无所知,对基本的孝道、人伦、礼节等也嗤之以鼻。正因为如此,如今道德败坏、人性冷漠的事情层出不穷,前两天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就可以说是其中一例。


大家都清楚,前不久,广东佛山一名2岁的女孩小悦悦,走在路上时,被两辆车先后碾过。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七分钟内在她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有骑三轮车的,有骑摩托车的,还有走路的,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没有一个去救她。后来,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她抱到路边,并找到了她的妈妈。不过,事后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小悦悦仍然离开了人间。


一个小孩被车撞了,这种不幸和意外并不罕见,但小悦悦真正悲惨之处,在于路人的见死不救。现在很多人极端自私,从小在家里、学校里学的,就是怎么样维护自我的利益。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精神和美德,不知从何时起,已在我们身边悄然褪色,现今人们更推崇的信条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日本在报道这个事件时,认为中国过于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忽视了社会道德的建设,才导致了小悦悦悲剧的发生。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光有物质财富是不行的,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文明。


然而遗憾的是,如今小学到大学的课本里,强调应懂得为人处世、接人待物、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可以说屈指可数。北大教授张维迎也发出感慨说:“中国整个几十年的教育是失败的。这个失败在于,教育在培养人时,没有注意培养人的自主创造性,没有注意培养人的道德。”


正因为如此,前不久,新闻上还出现了“13亿人扶不起一个老人”的悲哀。说是一个88岁的老人在离家不到100米的地方,面朝下摔在地上,他想站起来,但力气不够。他躺在地上一个小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但就是没人敢上前扶一把。直到老人的家人获悉后,才送往医院救治,但老人终因呼吸窒息死亡。


那么多的旁观者,为什么不上前去帮他呢?就是因为他们害怕。现在新闻时常报道,某某老人摔倒之后,有好心的人去扶,结果不是他撞的也赖上他了,最后还要打官司赔钱,所以,谁都不敢再向老人伸援手了。


面对这种现状,北大副校长吴志攀站出来,对北大学子说了一句话:“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短短的这一段话,立即就红遍网络,引发了各种响应和支持。不过也有些人觉得,如果我们缺乏应有的良知,凡事都要依赖法律的保护,那实在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对此,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兆林也认为:“13亿人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套用一句不大合适的话说,中国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在这种可怕的冷漠中,所有人都是失败者。”


尽管他这样说,但现在人们还是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果看见一个老人摔倒了,自己去扶还是不扶?今天在座的各位,以后若是遇到这种情况,你们愿意扶的请举手——不愿意扶的人,当然也有自己的理由。正如刚才所说,假如你去扶了,也许被他反咬一口,甚至到了法官那里,法官也说:“不是你撞的话,干嘛要把他扶起来?”曾经出现的这种糊涂判决,带来的负面影响无法想象,这也恰恰是当今道德沦丧、信任危机的一种体现。



——节选自

《心理健康与职业成功》,2011年11月3日南阳师范学院演讲





缺失信仰教育的后果







问:现代社会的信仰教育是缺失的,请问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答:广义而言,每个人都有信仰——有些人信仰宗教, 有些人信仰钱财,有些人信仰权力。当然,通常我们所谓的 “信仰”,就是信仰宗教。


确实现在的年轻人是缺乏信仰教育的一代,这是比较可怕的。为什么呢?因为宗教中倡导人要有敬畏心——敬畏天 地、敬畏因果,这种心非常重要,人一旦没有敬畏心,行为会无拘无束,最后做出很多可怕的事情。


当今社会中,为什么贪污腐败屡禁不止?为什么各类犯罪事件层出不穷?这和人们因信仰缺失而缺乏敬畏心有一定的关系。


我希望在座的有些年轻人不要一提起宗教就生厌烦心, “宗教跟我没关系,我只关心就业……”其实宗教里的很多道理对你非常有帮助。所以,即便你现在不信仰宗教,也不 要轻率地予以否定,因为常常我们年轻时所排斥的事物,随 着年龄的增长,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会心生后悔的。



——节选自

《佛学之生态思想》南京林业大学问答





反思我们的教育






前不久,北大法律系的一名毕业生,因为被女友抛弃、创业失败、司法考试落榜等原因,心怀怨愤,于是在一个名叫乐乐的11岁男孩玩耍时不小心撞了他之后,为发泄不满,就把男孩骗到家里,残忍杀害了。


像北大这样的学府,在人们的期待中,从这里毕业的人都有远大理想,并且也正在各行各业做着贡献,可他为什么做出这种行为?他的残忍是从哪里来的?


当然,错不在北大,一个人不好,不代表所有人不好,这在逻辑上说不通。不过从另一方面看,也值得反思:我们的教育在某些方面是不是有问题?他虽然残忍,却也是脆弱的,老师有没有教导过如何面对挫折?有没有提倡控制自我、尊重他人的道德?没有的话,要不要重视?


我们的教育是否有这样一种预见:教了知识,也教了技术,但这些会不会被用在利他利己方面?如果相反,某些学生用它害人害己,那我们就该考虑,是否需要强调济世和利他理念,以确保智慧被用在正确的方向。


有人认为,有学问有能力就有前途,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康熙、乾隆下面都有奸臣,他们有学识、有能力,但为什么会走入歧途,危害国家和人民,也害了自己?现在每每见诸报端的贪污分子,又为什么会侵吞那么多的钱款?


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人都有智慧。然而遗憾的是,当他们把智慧用在维护自我利益上,心里就只有自己了,智慧成了邪慧,他可以伤害社会、伤害人类。当然,那时候他是想不到因果的,更想不到来世。


如果这不是个别现象,在我们的教育之上,可能还需要反思一下信仰问题。希拉里的话值得回味,“中国是世界上少数没有信仰的可怕国家之一。”她认为没有信仰是可怕的。也难怪,因为美国95%以上的人都有宗教信仰。


没有信仰,那我们信什么?信钱信权力。这就是问题。


一旦从个人到家庭,从校园到企业乃至国家,人人崇拜这些的时候,所有关系都用利益维系,谁都不讲爱心和济世之心,那这个社会一定会出问题的,可能是很严重的问题



——节选自《博学与济世》,2013年1月4日东北财经大学演讲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Any 



求学足迹

分享上师的金刚语

        愿您得到殊胜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