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一脉心香 >> 索达吉堪布:放逸者的两种法相 返回

索达吉堪布:放逸者的两种法相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 一脉心香 2018-06-14

纵然胸怀宽广者,性情疏懒事不成,

如无利害海底石,此乃放逸之过失。

有些人表面上看来心胸宽广、肚量很大,不容易发脾气,大家都觉得很了不起。其实他的性情松散懒惰,对什么都无所谓,让他做一件事情,在耳边说了多少次也不管用。今天供养他一斤黄金,他无所谓;明天诽谤他两句,也无所谓。并不是他修行非常好,已达到无利无害的境界,而是他的人格太差,就像海底石头一样没有感觉,对他怎么样赞叹、怎么样毁谤,完全“亲怨平等”。所以千万不能让这种人做事情,不然他口头上说“可以可以,一点问题都没有”,但问题就出在他的心上面,什么事情都成不了,这就是放逸所导致的过失。

当然,不观察的时候,我们有时也会上当,觉得这种人对得失不斤斤计较,肯定内心境界很高,于是什么事情都交给他,结果他全部推下去。因此,在选择人的过程中,务必要注意这一点。

其实,《二规教言论》的教言非常殊胜,如果学校教育中有的话,对很多人的一生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可惜的是,不要说世间,就连很多寺院的法师也不懂,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自己经常非常可怜。

少闻浅学无智者,急躁从事如涌潮,

随心所欲乱身心,此乃放逸之过失。

有些人孤陋寡闻,没有广闻博学的知识,可是做起事来非常急躁,如海潮般一浪接着一浪,刻不容缓,心急得不得了。这也是放逸者的一种法相。

其实,做任何事都有个过程,倘若时间不充裕、前后没有考虑清楚,就理不出什么头绪来,事情反而会弄得一团糟。这些人并不是有计划、有安排,抓紧时间要把事情做完,而是手忙脚乱,急得没有规律。比如说要修大经堂,他天天在旁边催:“快呀快呀,一个月必须把它建起来。”那这有可能成功吗?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首先要慎重考虑前因后果,考虑完了以后,应该有头绪、有次第、有安排地做下去。开头怎么样精进,结尾也应如是精进。有些人刚开头时特别激动,发心得不得了,没过两三天,三分钟的热情就消失了,甚至再过一段时间就偷跑了,这都是不懂二规的表现。假如懂得这一点,既然已经发心了,纵遇生命危险也不能退。而且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需要多长时间、需要什么因缘、需要怎样发心,必须要有筹划安排,这才是智者的行为。

在座不论是出家人、在家人,今后肯定要在社会上做些事情。如果不懂这些规律,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功,别人看你非常可怜,你自己也会很受挫。以前上师如意宝对这些教言特别重视,所以他老人家弘法利生的事业非常圆满,一切所作都是理性的、有智慧的,一般不会受到谣言诽谤,即使很多人暂时有不同的看法,但最终也不得不折服。所以大家理应学习这些知识,并在生活中尽量运用。有时候即便是一个偈颂,也对自己一生有极大的影响。

——“佛法经典教言”微信号敬录自索达吉堪布《二规教言论》


纯公益学佛平台 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