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慧灯之光网站 >>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返回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HDZGGW 慧灯之光网站 2021-09-14



对于“抑郁”一词,我们已不再陌生。在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自己或身边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过抑郁情绪。最初只是不满和低落,任其发展则会变成抑郁症。

近年来,患病者的年龄越来越小,甚至衍生出“微笑抑郁症”“儿童抑郁症”等病症。新闻里层出不穷的轻生例子,让我们不得不认真关注这个群体——看似阳光灿烂,内心却脆弱敏感;表面保持微笑,内心的痛苦却无法排解;外在热爱生活,内心却认为结束生命才是解脱。即便没有发展为心理重症,各种负面情绪的困扰也足以让很多人感到无力快乐。

对此现象,慈诚罗珠堪布曾以跑步机为例说明:现代人所得到的资源,永远跟不上内心意识的需求,就像一个人在高速运转的跑步机上,跑步机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我们的脚步却不可能越来越快,总有一天会跟不上这台跑步机的速度,这样人就会摔倒受伤。可能到了生命的最后,对社会、生活仍有很多不满,然后在这种不满和抱怨的心态中,离开这个世界。




与过去任何时代的人相比,现代人拥有更优越的物质条件。但从精神的层面来讲,我们却比过去任何时代的人更空虚、更浮躁、更痛苦、更贫乏。缺乏物质的痛苦,可以结束人的生命; 精神的空虚、痛苦,同样也能让人走上绝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的一项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一亿的精神病人,每年自杀人数为28.7万人,200万人自杀未遂,焦虑症、孤独症、自闭症等精神疾病层出不穷……不仅成人会患抑郁症,连儿童都开始罹患抑郁症。抑郁症不但赶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而且还让人生病,甚至死亡。据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抑郁症将成为全球公众健康的最大问题。



启蒙运动时代的代表人物——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机械唯物主义者拉梅特利等很多西方哲学家都认为,痛苦与快乐来自于外界,幸福不可能从内心产生,要寻找、追求幸福,一定要在外界去寻找。因此,西方人长时以来,一直鼓励人们往外追求幸福、寻找快乐。到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觉到,这种追求是错的,一切的努力可以说已经走向失败了。

而佛教的理论不是要改变外面的世界,而是要改变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各种各样的修法,以及修法背后的理论来强大自己的内心,我们就会拥有非常坚强的心和精神世界。不管这个世界怎样变化,都可以接受,都可以面对。




就像治病需要观察病的来源,从而对症下药,治愈疾病一样,要消除痛苦,首先也要了解痛苦的来源。除了物质以外,佛经里面提出了三种痛苦的来源:

第一个是过度的欲望,此处所指的欲望有可能是对物质的欲望,也有可能是对名声、权力、地位等的欲望。虽然普通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假如欲望超标,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压力,更多的不开心与更多的痛苦。



第二个痛苦的来源,是自私心。尽管普通人不可能没有丝毫的自私心,但假若对自私心无有管理、不加控制,它就会没有节制地无限膨胀,最后将导致更多的压力和痛苦。

第三个痛苦的来源,是执著。普通人都会有执著,但执著若是超过了界限,就不但不能带来幸福,而且会让我们更加痛苦。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执著是痛苦的首要因素,物质等都是次要的。




当遇到痛苦、自己做错事或失去执著之物等的时候,应该从两个角度去考虑:第一,通过修行,减轻痛苦;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将痛苦转为道用。


制止、消除或减轻不愿意接受痛苦的心态。

应当思维:我这样痛苦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伤心痛苦也是有害身心的。最好是通过打坐的方式静下来去思维,而不是边工作、边走路、边想。

比如说,当自己失去某个心爱之人或物,感到痛不欲生的时候,就打坐去思维:失去的东西能不能恢复呢?如果能恢复,那就不需要像现在这样伤心欲绝,只需恢复、还原就可以;如果永远都不可能恢复如初,那我就只能面对、接受这个现实。

也许刚开始会没有效果,甚至宁可痛苦、难受,也不愿意这样去想,但只要坚持,慢慢就会想通这个问题。失去心爱的人或物,是轮回中必定面临的自然规律,不仅我一个,所有人都将会有这样的一天,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痛苦只能折磨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修行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反反复复地思维,就能说服自己。虽然这些方法比较简单,但若能真正运用到生活当中,是非常有帮助的。

若能依靠这个简单的方法去面对痛苦,就能闯过一个个的难关,之后就会发现,不但再大的痛苦自己都能顶得住,而且痛苦也可以不再是痛苦,其自身也有很多优点,它的正面作用要比负面作用多得多。就像有些治疗手段虽然让病人很难忍受,但治疗结果却出奇地有效一样。所以不能习惯于抗拒痛苦,而要学会面对痛苦。



对痛苦发起欢喜心,勇敢地面对、接受痛苦,化痛苦为修行的助缘。

若能掌握内心的奥秘,一旦遇到痛苦,不但能勇敢、坦然地面对,还会因为懂得痛苦和幸福是难得的修行机会,而生起欢喜心。

世间常听到一句话:化悲痛为力量——把伤心、难过、悲痛甚至痛不欲生的情绪,都转化为修行路上前进的动力。如何转化呢?有七种修法:化悲痛为出离心;悲痛转化为皈依;消除傲慢心;清净罪业;痛苦转化为行善的动力;痛苦转化为慈悲心;痛苦转为利他心。

除了上述世俗谛的方法以外,佛法里还有以胜义谛来对治痛苦的方法。只有在证悟空性以后,才能真正以胜义谛的方法对治痛苦。证悟空性的人,能深深体会到,现实生活就像一场梦。在梦里梦到父母或亲人死亡,悲恸欲绝、生不如死之际,若能突然从梦中醒来,则不需要任何对治与安慰,痛苦一下子就消失无踪了。

在得知痛苦的来龙去脉以后,首要工作,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佛陀认为,解决痛苦,有两种方法:一个是通过一些观念来改变我们原有的认识,从而缓解我们的压力;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禅修。佛学一直都在着力于此方面的研究,并给出了一定的答案、方案,若能吸收并实践这些理念,再加上现代科学赋予人类的物质财富的完美结合,也即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结合,就能让我们在拥有足够物质的同时,把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拥有丰富的精神财富与健康的心灵,这样就能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幸福,也能使整个社会往健康的方向发展。



该文章属于【“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原创,如需转载,请先和本公众号联系,申请授权。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第七册《如何面对痛苦与幸福》 

《慧灯之光》第七册《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没有幸福感》

《慧灯之光》第十册《如何面对贪心》

《发掘生命的吉光片羽》

文中小标题摘自《你不是真正的快乐》,灰色字为小编语

图片来源:摄图网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


点“在看”,利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