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佛网 >> 有的东西不用产生,无的东西不能产生 返回

有的东西不用产生,无的东西不能产生

入行论185课下




下面正式讲内容:

辛二(由果建立空性)分三:一、破二边生;二、破二边灭;三、故成立空性。

壬一(破二边生)分二:一、破有生;二、破无生。


癸一、破有生:

若法已成有,其因何所需?

此处从果法方面进行观察:假如果已存在了,因还有什么必要呢?因的作用就是产生果,既然果已然形成,它的因就成了无用。颂云:“若法因缘生,即非先有体,先有而生者,生已复应生。”果法本来是因缘所生,并非先存在它的本体,否则就有已生之法还要再生的过失。


这个推理很简单,详细去观察思维,就会发现任何一法都不存在。《七十空性论》云:“已生则不生,未生亦不生,生时亦不生,即生未生故。”(龙猛菩萨中观六论之一的《七十空性论》非常殊胜,以后有时间的话,我想给大家讲一下。)已生的法不可能产生,未生的法也不可能产生,正在生的法也不会产生。为什么呢?果已生了不用再生,因为有的缘故;果未生的不能产生,因为无的缘故;果是不是正在生呢?也不可能,所谓的正在生,我们以前也观察过,这只不过是分别念而已[1],真正的本体绝不存在。不要说是中观推理,现代物理学家通过“相对论”来观察,也认为现在的本体得不到。



此推理大家一定要搞清楚,搞懂了以后,对什么法均可依此类推。看见别人生小孩,或者草地上长一朵花,通过破有无生因进行观察,这种产生虽然看得见、听得见,但就像镜中影像一样虚幻无实,根本不可能是实有。


因此,要想破除众生的无明实执,中观推理不可缺少。如果不懂中观推理,即使是坐在高高法座上的大法师,所作所为也会被实执所牵,直接或间接造下堕入轮回的业。不二法门是释迦牟尼佛教法的核心,我们修学者遇到这样的法门,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而应对无生之理生起稳固的信心,这是很重要的!


破有边已经讲完了,下面说破无生。


癸二(破无生)分二:一、无有非为所生;二、彼不能转成有实法。


子一、无有非为所生:

若法本来无,云何需彼因?

假如果法像石女的儿子、空中的鲜花一样,本来就不存在,那么要它的因做什么呢?这种观察方法并不难,《中论》也说:“若果定无性,因为何所生?”果的本体若不存在,积聚因缘来让它产生,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真正去观察时,有的果法已经生了,没有必要依靠因再生;没有的果法本体无实,依靠因也生不出来。因此,有也不会产生,无也不会产生。《四百论》云:“有不生有法,有不生无法,无不生有法,无不生无法。”有法不生于有法,有法也不生于无法;无法不生于有法,无法也不生于无法。此观察方法直接把果作为对境,看它的本体是有者产生,还是无者产生?有者不用生,无者不可生。通过这种方式分析,万法虽于迷乱分别前有水月般的产生,但本体一丝一毫也不存在。这种不存在本来即是如此,诸佛出世也好、不出世也好,不会有任何改变,法尔本来如是而安住。



若能通达这个道理,尤其你以前学过中观、听过般若法门的话,当下开悟是很容易的。但如果你从来没有听过空性,现在学习也不认真,心一直散乱,生各种分别念,想获得成就,难于登天。


子二、彼不能转成有实法:
有人认为:“本来没有的东西,通过各种因缘聚合可以产生。比如这里本来没有房子,有了砖瓦、木头、水泥、钢筋以后,马上就可以建一座房子。因此,有实法可从无实法中产生。”这种说法不合理,为什么呢?


纵以亿万因,无不变成有。

无时怎成有?成有者为何?


“无”中生“有”,只是未经观察的迷乱显现,真正经过观察,纵然具足成千上万个因缘,实有的“无”也不可能变成“有”。就如同虚空中的鲜花,自古以来没有产生过,积聚有多少因也是徒劳无益。


如果说“无”能变成“有”,我们不妨从两方面观察,无实法是放弃无实法而变成有实法,还是不放弃无实法而变成有实法?1)倘若无实法没有放弃无实法,那怎么变成有实法呢?无实法不能起功用,而有实法能起功用,二者是互绝相违的法,怎么可能同存于一个本体上?2)倘若放弃无实法而变成有实法,这也不可能。放弃无实法的时候,有实法还没有形成,无实法若能变成有实法,它需要什么样的因缘呢?比如石女的儿子本来不存在,你说他放弃自己的本体而变成真实的本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故《十二门论》中云:“先有则不生,先无亦不生,有无亦不生,谁当有生者?”先有的法不可能生,先无的法也不可能生,有无皆俱的法也不可能生,因而实有的生不存在。


对《十二门论》、《百论》等论典,汉传佛教以前十分重视,但现在学佛的人,越来越不重视这些有价值的古籍了。以前汉地都有闻思这些论典的传统,如《续高僧传》中记载:有一位法朗法师,自小对闻思很感兴趣,听过《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华严经》等诸多经论。后来受皇帝邀请,他进宫传授佛法,听法者常有千余人。这位法师有点稀有,他有一千多件法衣,每次传法就换一件新的,这一点我记得比较深。如果这样换,那也可以吧。但他传授佛法20多年,每天这样的话,一千多件可能也不够,一年365天,那些衣服最多够三年。


现在人听受这些论典的不是特别多,即使听了,能背诵里面的教证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人比较少。我平时跟很多佛教徒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互相谈论时,背教证的现象基本上没有,很多人都是说“我想”、“我觉得”、“我的看法”、“我的观点”、“我认为”……可是如果没有把经论教证融入内心,光是说“我想”、“我认为”的话,恐怕也不一定非常正确。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观察,有的东西不用产生,无的东西不能产生,有无二者相违的东西就更不用说了。既然生都不存在,那么住、灭也无法安立。《七十空性论》云:“有故有不生,无故无不生,违故非有无,生无住灭无。”这个教证很多人特别喜欢背,其实仅仅依靠它,就可以将万法抉择为空性。


当然,这个说起来简单,理解起来难,大家应该看自己懂了没有。不懂的话,我传多少遍也起不到作用;如果懂了,单单这一个教证,就能让你认识万法实相——首先抉择万法没有生,没有生的话,住和灭也就不存在,这样的不存在并不是单空,如此就会通达诸法离戏的空性法门。


下面对“无不能变成有”的问题进一步分析:

无时若无有,何时方成有?

于有未生时,是犹未离无。

倘若未离无,则无生有时。


再者说,无实法如果没有放弃,那什么时候才能变成有实法呢?无实法如果放弃了,则有实法没有产生而不会离开无实法,既然没有脱离无实法,有实法就不可能有产生的机会。因此,放弃无实法而变成有实法不可能,不放弃无实法而变成有实法更不可能。


当然,在名言当中,以前没有的东西,后来有了,我以前没有钱,现在有钱了,这种说法可以成立。然真正去观察,变成“有”的时候,以前的“没有”放弃还是不放弃?如果“没有”要放弃,那和“有”什么时候开始衔接的?如果以前的“没有”不放弃,则与“有”不可能同时并存。


因此,实有的果不可能从有实法中产生,也不可能从无实法中产生,原来没有而现在有,只是一种假立而已。外道认为因上存在常有的果,这种说法不合理;常有的因产生常有的果,这种说法也不合理,那怎么样说才合理呢?果在因上并非自性实有,二者只是无则不生的关系,而不是实有的关系。青稞的种子能产生青稞,却不产生麦子,这是一种同类相续,但这种相续也是假立的。

所以通过详细观察,真实的产生不成立。《中论》在观察生时也说:“生非生已生,亦非未生生,生时亦不生。”已生者生完了,就没有必要再生;未生者还没产生,犹如石女的儿子,不存在的法也不能生;正在生的法,只不过是一个刹那,没有能生所生的关系,仍不可能生。其实我们现在就是在做梦,但很多人却将它误执为真实,这完全是一种愚痴颠倒。就像被美酒灌醉了的人,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关在监狱里还觉得很快乐。



综上所述,没有的东西不可能变成有,有的东西也不可能变成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无论从因、体、果哪方面观察,诸法跟阳焰水、镜中影像无有任何差别,只是一种虚妄执著。而胜义中更甚深、更微妙的证悟,只有获得圣者果位才会圆满通达。我们遇到这样的法门,真的非常有福气。否则,现在形形色色的学说令人眼花缭乱,很多对自己不但没有利益,反而增加一些实执,最终给今生来世都带来痛苦。


壬二、破二边灭:

有亦不成无,应成二性故。

刚才分析了无不可能变成有,此处再破析有不可能变成无。当然,这里所驳斥的是实体的有无,而不是名言中如梦如幻的有无。你做梦时看见一个人,过一会儿又死了,梦中人没有自性,故不存在真实的有无。或者说,这里有一个瓶子,后来被打烂了,瓶子的本体原本没有,先有后无也没什么奇怪的。但此处说的“有亦不成无”,是指实有的有无,实有的东西若开始存在、后来毁灭,同一自性上就会有两种本体,一种是能起作用的有实法,一种是不起作用的无实法。再说,一个法从有变成无,本体会发生变化,实有又如何安立呢?龙猛菩萨在《中论》中言:“若法实有性,后则不应无,性若有异相,是事终不然。”一个法自性实有的话,后来不可能变成无,倘若它从一法变成另一法,绝对不可能是实有。


因此,诸法的本体不可能产生。假如没有产生,中间的安住、最后的毁灭也就不存在。《大象妙力经》云:“设若诸法有自性,诸佛声闻亦应见。”诸法的本体若真实存在,那么佛陀和声缘依超越凡夫的慧眼一定能照见,但除了远离戏论的法界光明外,他们什么都看不见,物质的显色、形色看不见,凡夫人所执著的美色、钱财也看不见,故而说明诸法无实。


佛菩萨与凡夫之间,确实有很大差别。圣者能照见物质本体无实,可是我们凡夫人听课时似乎悟入了空性,进入了龙猛菩萨的境界,可是过一会儿下课后,遇到事情又开始生分别念,认为对境都是实有的。所以,理论上明白了还不够,实际行动中也要经常串习。毕竟我们病得太严重,吃一服药肯定不管用,很多中医的疗程都是20天、40天,药一定要长期喝。你以前一直没有看过病,现在听一个《入行论》,就认为万事大吉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药要长期服用,长期对治烦恼无明的疾病,不要今天这个学一点、明天那个学一点,而应该一辈子专攻一个甚深法门。1995年,我们在法王如意宝面前发愿念《系解脱》,如今已经14年了,学院很多道友从来没有间断过。然而现在有些人,今天念这个、明天念那个,没什么感觉又换一个,这样真的不太好。我们应该选择最殊胜的法门作为终生的功课,不要成天换来换去,否则说明你心不稳定,效果也不一定很好,故大家应当长期修持这样的般若法门。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详见《中论讲记》、《中观四百论广释》。


END


【推荐阅读】

传承圆满很重要

心灵方面,我们越向前行,越需要往回看

生活中出现挑战时,如何用禅修应对

信仰与科技

心善,会聚集许多“正能量”

内心调柔引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