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菩菩公园 >> 【辣么佛】泡最美的妞·修最酷的佛--从李叔同到弘一大师 返回

【辣么佛】泡最美的妞·修最酷的佛--从李叔同到弘一大师

菩菩公园 菩菩公园 2017-06-23

“菩提公园”正式更名“菩菩公园”

大家请继续支持哟



今天搞搞新花样




佛圈自古多奇葩,

今天要跟大家掰扯的,

是一个有才到近乎变态的人。


诗词歌赋文学戏剧篆刻书艺丹青…

几乎没有他玩不转的行当。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传唱至今的《送别》即出自他手。


他是才子、学者、艺术家、教育家,

培养了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等诸多名宿。

 

他是佛门律宗祖师,

编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等诸多典籍,

对近现代中国佛教影响深远。

被誉为“民国四大高僧”之一。

 

他一生圈粉无数,

鲁迅、郁达夫、郭沫若、叶圣陶、吴昌硕、徐悲鸿

甚至连蒋公中正都在其中……


最傲娇女文青张爱玲曾写下


 

从莺歌燕舞到晨钟暮鼓,

从惊世才子到一代高僧。

李叔同”“李哀”“李岸”弘一法师……

他用过235个化名,

却每每撼动世间

林语堂大师认为:




 







【红透风月的天才小哥】

18801023

天津桐达钱庄李老板喜得第三子,

取名“叔同”


李家三郎自幼被称神童,

三岁识字、六岁作诗,

八岁研读四书五经金石书法。


十三岁写的魏书,

已可做成范本供学童临帖。

(李叔同魏书作品)


春风得意少年多金,

像所有风流公子贪欢戏园,

李三郎不但赏玩,

还常登台客串,

更亲手指导捧红了一代名伶杨翠喜

翠喜由此闻名海内,

后来飞入王府把慈禧前朝搅成了糊糊。


1897年,

失去小姐姐的李叔同,

不久迎娶茶业名媛俞氏,

并分得大笔家产开始进行投资,

其中有一项,

就叫戊戌变法


失败的经历不过是人生的另一种勋章,

1899年,李公子甩甩衣袖举家移居上海滩。


走哪儿都能“刷我滴卡”的钱庄公子,

迅速展现出令人瞠目的交际活力。


这厢跟当红小鲜们组队,

搞出“天涯五友”偶像天团,

转头就和大画家任伯年厮混,

设立了“上海书画公会”

同时创作出诸多书画曲艺作品,

《李庐诗钟》《李庐印谱》

他在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经济特科,

还在上海“沪学会”设补习科,

以“李广平”之名翻译《法学门径书》《国际私法》

更不时参加京剧演出,

还一点儿没耽误与歌伶诗妓们缱绻厮磨……


(天涯五友 / 任伯年 / 蔡元培)







离别的钢琴

轮回中的悲欢如露亦如电,

1905年,

生母王氏的逝世,

李叔同第一次感知了无常之苦。


王氏是个贤良又有新潮思想的人,

不仅给予他满满的爱和温暖,

也鼓励他挥洒兴趣、尝遍世情。

即便去九流戏园客串,

她也是心形眼“儿砸棒棒哒”。 



三郎自然也不是妈宝男,

母亲给了他爱更给了他独立人格。

 王氏是李家妾室,

依旧俗遗体不可从正门抬入。


他凄然一笑,

fxxk off 了所有 旧传统,

灵堂上摆放着钢琴,

他低声吟唱为母亲所写的歌--《梦》。

来宾一脸懵以为走错片场,

各家媒体纷纷争相报道:

“桐达三爷个人演唱会母亲的新式丧礼”


他拒绝采访、拒绝帛金、拒绝孝服、拒绝安慰。

多年后,谈及母亲逝世只淡淡地说






海的那边,最美的女孩

疗伤的方式有很多,

有人解放东路走九遍,

有人布拉格广场喂鸽子,

李三郎则选择:


去日本留个学

(李叔同摄于日本)

 

天才的光芒有时会黯淡,

却终究无法遮掩。

远涉扶桑的李叔同,

无意间竟又混得风生水起。



他化名“李岸”,

考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

成为西洋画先锋。

这直接导致了后来的“西画东来”,

是中国近代美术史“最重要事件”之一。

1906年,

他又以“李哀”之名,

在东京参与名士组织“随鸥吟社”,

反串茶花女,

成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李叔同反串茶花女)



命运总是惊人的偏心,

1907年,

初见房东女儿,

李三郎惊为天人。


身为凡夫的我们,

不外乎加微信电影之类俗套,

而大神自有神一样的逻辑……

他壁咚问姑娘:


“可以做我的裸模吗?”



接下来的剧情更是闪瞎狗眼,

日本姑娘不仅没甩巴掌报警,

反而成了三郎的模特,

更与他相恋成婚,

成了他的毕生挚爱。



1911年,

以优异成绩从学校毕业后,

李叔同带着娇妻回国定居。

离校前留下一幅自画像。

殊不知,

这成了他仅存于世的三幅画作之一,

现为东京美术大学馆藏。

(李叔同自画像)





【无聊的人间】

回国后,

李叔同被聘为《太平洋报》主笔,

并与柳亚子创办文美会。

1912年,

经亨颐之聘赴杭州,

三十而立的李叔同开始投身教育。


上课第一天,

就记住了所有学生名字。

更在任教期间收了平生最得意弟子,

中国近代著名散文漫画家--丰子恺先生。

以惊世骇俗为人生常态的李老师,

随后将裸体素描带进了大学绘画课堂。

不仅震惊了整个社会,

也震开了中国美术教育新局面。

 金钱、才华、声名、爱情、

多少人终其一生追寻的种种,

都已被他轻舟略过,

成了身后的风景。


点击播放





【GOODBYE MY LOVE】

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这老僧彻悟般的句子,

是李叔同十五岁时的诗作。


声色犬马的前半生,

已如白驹过隙无处可追,

渐入不惑之年的他,

虽万事具足,却烦恼徒增。


1916年,

受国学大师马一浮熏染,

李叔同开始在佛法中寻求解惑之道。


他照日文杂志学习断食,

杭州虎跑寺闭关17天。

出关后著成《断食日志》

并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

发愿终身食素。

1918年,

神州大地惊雷滚滚,

政坛、文坛好戏翻花,

却都比不上一件事引人侧目:


大才子李叔同出家了!!!

夏丏尊 、柳亚子、丰子恺、刘质平、经亨颐……


一众好友愕然之余极力劝阻,

而李叔同心意已决无能转圜。


诗词、书法卷轴送给了莫逆之交夏丏尊,

手稿留给弟子丰子恺、刘质平等,

油画作品赠给了北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

93方印章则封入了西泠印社的石匣。


他留下三个月薪水安顿家眷,

其中一份连同剪下的一绺胡须,

托老友杨白民转交日籍侧室。

并嘱托朋友将她送回日本。


安排诸事后,

李叔同飘然迈进虎跑定慧寺山门,

削断青丝披起衲衣,

于此,

一代大德弘一法师正式上线。





【我的南山我的律】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生豪门的弘一法师,

却在佛门中以持戒勤俭被称颂。


他与丰子恺通信,

信纸写得密密麻麻不肯浪费方寸。

丰回信时多附了几张纸给他,

他却再三询问确认后才肯使用。

信纸尚且如此,

弟子供养的珍品自然更不舍用,

自言福薄,转手就赠了他人。


按照 “玩啥啥精”的人设,

弘一法师刚入门,

就选择了“律宗”

打个比方,如果是跳水,

那这个难度相当于109B……


律宗由唐朝南山道宣和尚创宗,

由于修持方法过于高冷晦涩,

南宋之后便无人愿意触及。

弘一法师潜心三载,

把南山律玩出了新高度。


1921年,

弘一法师撰《谢客启》掩关治律。

6月《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初稿成。

这本书就甭问度娘了,搞不懂的。


1922年起,

弘一法师在生命的最后20年中,

辗转绍兴、杭州、衢州、温州、泉州、漳州等地,

讲经治学,弘法利生,

整理、编撰、讲授无数经论典籍,


《华严疏钞》《护生画集》《华严经疏论纂要》《三宝歌》《李息翁临古法书》《改过经验谈》《随机羯磨》《寒茄集》《南山律钞记》《常随佛学》《一梦漫言》《见月律师行脚略图》《弥陀经义疏撷录》《净宗问辨》《一梦漫言》《律学要略》《清凉歌集》《南闽十年之梦影》《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律钞宗要》《律钞宗要随讲别录》……


岁月荏苒,初心不变。

鲜衣怒马的风流公子,

渐渐在苛刻的修行中成为举世公认的

“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解锁了普通人类无法企及的人生版图。






【悲欣交集】

1938年,

厦门战云密布,

敌机敌舰不时侵扰。

弟子好友们恳求他转到内地避难,

弘一法师却淡然安住


一位日本舰队司令慕名造访法师,

用日语套近乎,法师却冷言道


“在中国就说中国话。”


日军司令不但不觉受辱,

反被弘一大师气度所折。

跪求法师东渡日本弘法,

被法师断然拒绝。


1942年深秋,

在泉州温陵养老院的晚晴室,

病重的弘一法师最后一次挥毫,

写下四字墨宝,

交给随侍弟子妙莲法师。


他仔细叮嘱弟子,

把遗体装龛火化时,,

切记要在龛脚下各垫一水碗,

以免蚂蚁虫豸爬过被烧死。

 

三天后,

弘一法师溘然圆寂。

享年六十三岁,

戒腊二十四。

公子不在,

高僧西去。

法师一生传奇,

衣袖飘动间,

声色俱往,

只留给尘世一抹难以言喻的情怀。






这么有才的公众号天天遇得到?赶紧关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