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721~174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一个人如果想保护自己,就应该保护好自己的身口意。身口意能够安住在善法之中的人,在哪里都会是安全的。
今天是藏历十八,观世音菩萨节日。嗡玛呢呗美吽舍!愿众生皆得观世音菩萨无尽慈悲、愿力的加持,灾难尽除,喜乐安康。 希阿荣博堪布的微博视频
也就是首先从上方覆罩下去,由于覆盖面大,摧灭常执的力量就大,经过再再地思维、认定、深化,会把我们的常执摧毁得一干二净,这就是有效的引导手法。譬如,高空投射的攻击力非常大,同样,大祖师就运用这种手法,来引导我们突破常执罗网的缠缚。尤其当今时代,世上充满了常执的论调,大至宇宙,小至人身,都被认为有所谓的永恒、美好、坚固、具实义等。经由本法的修持,才会彻底认识到宏观的大宇宙、微观的小人身全数归于坏灭的无常性。
在学佛的过程中,应该先做人,再做菩萨,最后成佛。假若人都没有做好,就不可能当上菩萨;菩萨没有做好,也不可能成佛。--慈诚罗珠堪布《慧语莲灯》
祈祷三宝需要靠一颗真诚的心,感化众生也要靠一颗真诚的心。真心才有力量。
所谓世间现相,除了器和情之外没有第三种。宁体本传承的特点是从巨至细观察到整个器情世间都归于无常坏灭,从而产生一种大的无常观。为什么要把观察面伸展得如此庞博广大?而且由大到小、由粗至细、由器至情,从上到下贯穿到底,最终归结到自身的躯体也要归于死亡?这种方式,在观念上是先扩张、再彻底,一直归结到最根本的自身,由此产生极大的摧灭常执的爆破力。
信仰也即信心,佛法当然是需要信心的,但如果因此而说佛法就是信仰的话,又显得过于简单了,由于信心仅仅是佛法的许多观念之一。佛教的基础和重点都不是信仰,而是智慧和大悲。佛法虽然提倡信仰,但除了佛法以外,科学也有对信心的要求。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佛教的定义]
昨天是个特别有趣的日子,又是国庆节,又是中秋节,又是我的生日,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信众、同修给我的祝福以及生日礼物,我都收到了,我没有办法给每个人回信或答复,今天我通过微博想给大家送个祝福!祝大家节日快乐!万事如意!精进修行!早证菩提!扎西德勒!感恩大家!
今天是藏历十五,阿弥陀佛节日。尽力行持诵经、持咒、供灯等善法。常怀慈悲,与人为善,福慧双修,吉祥安康。南无阿弥陀佛! 希阿荣博堪布的微博视频
རྒྱད་ལས།དེ་ཚེ་བླ་མའི་མན་ངག་རྣམས།།རང་གི་རྒྱུད་ལ་འདྲིས་པར་བྱ།།ཞེས་གསུངས།
密续:
尔时上师诸窍诀,融入于我相续中。
这条道路上,每一个步伐都深感沉重,
但我从来没有舍弃过人生的目标。
这条道路上,被种种挫折留下的心里创伤也很多,
不过给予鼓励和帮助的人也仍然数不胜数!
为了实现愿望,你生命的每一个页面皆要燃烧!
为了神圣的使命,你要全力以赴!
这些教导我铭记于心,从没有忘记过!
我经常告诉自己:
哪怕用尽心血与汗水来累积,
也要实现人生唯一的目标!
我会经常以这种方式激励自己!

2020.10.1 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要知道,今天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虚幻的。当下真正存在的世界,仅仅是“一秒钟的万分之一”。当然,一秒钟也可以分为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但是我们先不分得这么复杂,暂时先把一秒钟的万分之一作为“当下”。若抓住当下的时间,则在当下之前和之后的世界都是不存在的。因为当下之前的世界已经消失而不复存在,而当下之后的世界还没有诞生,故而也不存在。真正存在的,就是“一秒钟的万分之一”,这就是我们的世界。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梦幻的世界]
在轮回中,别太乐观,再好的荣华也抵不过无常变化;别太悲观,再差的境遇也抵不过恶趣痛苦。
如果拥有智慧,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所谓的伤害也可以转变成利益,所谓的痛苦也可以转变成快乐。
少从我的角度考虑,多从法的角度思维,很多烦恼自然就消失。
观修无常的必要性:要发展念死无常或者寿命无常的心。此处“寿命”是指具足暇满的寿命,它极其珍贵,可以用来成办解脱等。然而它却十分无常,在此世间存活不久,甚至今日就有可能失去,因此要通过忆念无常,尽快把自心投入于修法中,才能摄取后世解脱成佛的大义。
遇见了顺境,比如满足了自己的所愿,于是很得意地去享受,甚至去保护,这个时候我们也是在失败。因为这样的对境也是无常的、虚假的。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否定这也是佛法融入生活,但假如心里没有慈悲利他心和出离心,这样的爱心与慈悲心外道也有,社会上的好心人也有,这只能算是做好事,而不是佛教特有的行为。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佛法融入生活]
金钱、名声、感情、婚姻等事情,常常会使我们的心中,燃烧起无数烈火。这时候,我们应该用佛陀的消防器材来给情绪灭火。我觉得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慈诚罗珠堪布《慧语莲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