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3681~1370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遭受挫折或病痛的时候谁都知道那是苦的,都唯恐避之不及,而享受成功或快乐的时候却很少有人了知那也是苦的,相反,人人都趋之若鹜。面目可憎的敌人,大家会同仇敌忾,而面带笑容又很“友善”的敌人,却很难辨认敌友。穿戴美丽的“有漏乐”正是这样的敌人,只有看清它的真面目,才不会落入它的陷阱。
修行需要人格贤善——这是法王如意宝多年总结的精华教言。其实人愚笨并不要紧,关键是人要好。所谓的人好,不是相貌庄严、声音悦耳、举止高雅,而是心一定要善良。做好了人以后,再谈佛法才有希望,否则,什么出世间修行都是纸上谈兵,绝对不可能成就。喇嘛钦! ​​​​
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大乘修行人,条件虽然有很多,但我认为归纳而言主要有三点:1、尽量精进修行调伏自心的法门;2、尽量弘扬一切利乐源泉的佛法;3、尽量无有偏堕地饶益一切有情。这个文字虽然简单,意义却很甚深啊! ​​​​
放眼周围,到处是“有漏乐”布下的陷阱,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其中。人们只知道“苦尽甘来”,其实,又何尝不是“甘尽苦亦来”?古代帝王因沉湎声色而亡国丧家的历史我们可以当做前车之鉴,却不容易认识到自己沉湎于肤浅的“有漏乐”给后世带来的苦难后果。也难怪藕益大师振臂高呼“未到西方深可危”了!
依止上师,并非是上师的一句口头承诺;亲近上师,也不是要与上师同吃同住。真正的依止,是要用佛法来依止,若是上师没给你传法,你也没在上师面前听法,自己内心无有任何改变,就算天天跟上师亦步亦趋,咫尺也是天涯;倘若你对上师所讲的法深入领会,以此断除了烦恼,即使离上师很远,这也叫依止上师 ​​​​
十五一过,为了过这个年而付出的忙碌,抑或收获的快乐都成为梦中之事了!不知不觉间过了一年又一年,对于有的人来说,像做了一场又一场梦,而对有的人来说却是一场长梦!不管你是醒来之后又沉沉地睡去,还是一直沉浸在梦中,都如善导大师所说“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为什么不彻底清醒呢?
元宵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而我却和您相距万里!只能满眼泪水的地看着您的照片,怀念往日和您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您离开我们以后,喇荣山谷就只剩下无尽的冷清和落寞。今天,家家户户欢庆团圆,又怎能不让我更加想念您呢?!我伟大的上师啊!弟子什么时候才能和众生一起在极乐净土与您团聚呢?
我们不要因自己是佛教徒,就拼命赞叹佛陀;也不要因为不是佛教徒,便竭力毁谤佛教。若欲了解佛教之理,则应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用智慧再三观察、对比。否则,倘若你从未深入、系统研究过佛教的三藏十二部,就一味地歌颂它或谩骂它,这样的语言一看就知道很空洞,没有什么价值可取 ​​​​
植物是否像动物也有生命?答案是否定的。植物在环境或外缘刺激下,是会产生条件反射,似乎有感受,但实则并无六根所生的识觉与苦乐。《涅槃经》中佛告迦叶:“众生佛性住五阴中,若坏五阴名曰杀生。”佛在《楞严经》也说,若认为“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则堕入外道,“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
“得过且过”这个成语说得多好啊!很多人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度过了自己难得的一期人生!其实,若要真正对自己的暇满人身生起珍惜心,首先一定要用心去体会时间的飞快和无情。就像已经离了弦的箭,想要收回已不可能,它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奔向死亡的靶心了!如果每个众生的靶心都是极乐净土该多好啊!
生命,对任何众生来说都是最宝贵的,故不杀生真的非常重要!我们平时能吃素是最好了,即使无法完全做到,也请尽量不要点杀活物。十年前我曾发过一个愿:宁愿生生世世变成乞丐,也不愿成为一个杀生者。记得文字是这样写的:“愿我生生世世中,宁可转生乞讨者,切莫成为屠夫等,危害有情生命者。” ​​​​
夜幕降临,渐渐浓暗的天色怎能不让人联想起这一世正渐近的死亡?遥望西方天际,多么希望看到您慈爱的笑颜,可是,我看到的只是蔓延的黑暗。在人们眼中,天,也一如既往地黑了!我深深地知道,我只有尽我所能点亮一个又一个正法的火炬,直到您带来的曙光出现!弥陀啊!这是我今天向您献上的唯一祈祷!
今天原本是很平常的一天,可是却被西方人赋予了所谓的“浪漫”色彩,越来越多的东方人也开始过这个“节日”了。但我却不敢苟同,如同追魂索一般的情爱,即使装饰得再美丽,也改变不了捆缚作用的本质。一心想要脱离轮回的人,又有谁会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套进去呢?只是,没有几个人能看清它的本质罢了!
佛教并非是一种迷信。1954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中,爱因斯坦曾说:“完美的宗教应该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一个人化的神,无须死板的教条及教义,包含自然现象和精神领域,基于对一些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经验而成一体,只有佛教,才能符合这些条件。” ​​​​
佛教是什么?有人认为是信仰,有人认为是哲学,有人认为是科学,有人认为是唯心主义,有人认为是烧香磕头……实际上,这些只是与佛教有相似之处,或只是佛教的一部分内容,却无法完整涵盖它的教义。真正的佛教是智慧与大悲,智慧揭示了万法的现象和本质,大悲则要求利益一切众生,不仅仅是人类 ​​​​
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所经历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也都恍然如梦。回首逝去的岁月时,也许会对佛陀“万法无常”和“如梦幻泡影”的教言有一些体会。可是,我们的眼睛却偏偏喜欢一直向前看,脚步不停地一路沿着一个又一个欲望追逐,殊不知,守候在终点的不过是一无所获的绝望罢了!何有愚痴过于此啊!
现在不少学佛的居士,常喜欢走极端:要么工作、家庭都舍弃了,一门心思只想学佛;要么遇到家人的哭闹等,马上就缴械投降,随其彻底地滚入红尘。如此堕入两边都不可取。学佛是一件特别重要且长远的大事,每日合理安排时间才是关键所在。若能如此,无论遇到什么情况,自己都会将闻思修行进行到底! ​​​​
阿弥陀佛!又一个兔年的新年渐渐走远了,你是否依然沉浸在尚未散尽的年味中,享受着新春合家团聚后遗留的温馨和幸福?快乐渐渐降温了,你是否能记起佛陀“有漏皆苦”的教言?我们总是在痛苦时才会急急寻找佛陀的护佑,而快乐时却常常将他抛之脑后,这时,我们距离真正的皈依心有多远?
我们理应做到日行一善,就算每天只有一丝微笑、一句爱语、一点悲心,也会给周围带来一分温暖和谐.如此积少成多,便可积善成德,自己也会如古人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这次出来在个别城市讲了几堂课,内容主要有《信心的重要性》、《劝阅大藏经》、《金钱有多重要》、《护持佛法的必要》、《佛教的核心》、《寻找大乘的方向》等,并在几次放生中作了随机开示,但愿这些能给大家带来点滴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