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341~136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今于生乐当成教众利,
后于死乐定往极乐刹,
如何行持皆住欢乐境,
此乃文殊智慧勇士恩!
世法佛法诸功德,究竟心要即善心,
无此无望他功德,此心庄严恒执持。
大家在生活当中一定要学会转念,把一切都转为道用,这样才能不停地积累福报。
佛教徒不能盲目崇拜任何人,也不能盲目接受任何所谓的教法。以理性的思维和智慧看待一切事物而进行取舍,是佛陀对弟子们的要求。
现在有人讲,只要实修,不要理论。实修当然很好,但是,如果没有理论,又如何实修呢?虽然六祖惠能大师和米拉日巴尊者没有经过太多的闻思,仅仅通过一段时间的苦行,在得到上师的殊胜加持之后,便证悟了无上的境界。但他们是上等根机者,难道我们每个人都是上等根机?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不可能是这样的。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五:二谛——开启中观门扉之钥匙]
一些人每天与散乱为伴——
生性喜欢散乱,随时制造散乱,时时沉迷散乱,一生以散乱度日,最终以散乱离世。
人生只有这么一点点,几乎被散乱占满了。怎么会有修行的时间呢?
身体不动未必是禅定,嘴上会说未必有智慧。对境中心不散乱,处世时内心调柔,才是定慧的功德。
因为有傲慢心的人瞧不起人,不愿意学他人的优点,不懂礼貌,待人接物缺乏恭敬,因此永远得不到进步,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最后只落得失落、空虚与孤单的下场。所以佛陀把它纳入六根本烦恼之一。--慈诚罗珠堪布《慧语莲灯》
并不存在独立、自有的共业,共业只是无数交汇在一起的个业。因缘具足的时候,需要感受相似果报的众生面前会显现共同的果报,表现为一个共同的时空,也就是一个时代和社会。就每个众生而言,在共业的时空里,他们仍然是感受着各自的业因果,所以个体无法解脱的根源在个业,在自己身语意的造作,而不在时代或社会。时代、社会并不是自有的存在,它只是无数个体的思想和行为的会合,在个体的身语意业之外,找不到单独存在的时代或社会。

业的力量虽然强大,个体却并不是只能被动承受。承受当然是必须的,自造业自受报,各人循业流转,无可代者,但是在承受已成熟的果报之同时,个体仍然有机会去改变因缘,进而改变未成熟的果报。
敬礼怙主文殊上师!
རྗེ་བཙུན་འཕགས་མ་སྒྲོལ་མ་ཁྱེད་མཁྱེན་ནོ།།
圣尊度母您遍知,
འཇིགས་དང་སྡུག་བསྔལ་ཀུན་ལས་བསྐྱབ་ཏུ་གསོལ།།
诸畏苦中祈救度。
ཨོཾ་ཏ་རེ་ཏུཏྟཱ་རེ་ཏུ་རེ་སྭཱ་ཧཱ།།
嗡达惹 度达惹 度惹 梭哈!
世间的琐事没有十全十美的,处境的好坏没有一成不变的。修行的机会不是应有尽有的,珍贵的人身不是永恒存在的。
乐观的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找到理由,让自己过得很快乐;悲观的人,与此恰恰相反。
所以,外在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说到底,只有自己的心,才能决定自己的苦乐。
有看不起的人,有看不惯的事,这都是傲慢。傲慢也是一种烦恼,是需要对治的。
改过的初期,心力不强,往往善恶夹杂,这是正常现象。只有坚持不懈,度过这一关,之后善会越来越纯,恶会越来越少。改过必然有这样的过程。
真正的智慧是没有烦恼,时时都能自在;真正的福报是具足方便,处处不遇障碍。
今天是藏历二十一日,地藏菩萨节日。顶礼供养皈依地藏王菩萨摩诃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地藏菩萨云:“能闻我名者,谓得决定信利益行故。乃至一切所能者,皆得不退一乘因故。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如是杂乱垢心,随其所修一切诸善,皆不能得深大利益。”
能为他人着想,能从心里接受他人,这叫利他心。有利他心,烦恼自然就会消除。
胜义谛好比是雪山原有的白色,世俗谛好比是因患眼疾而引起的、将雪山看成黄色或蓝色的错觉。白色是实在的,黄色或蓝色是现象、是虚幻的。也可以说,胜义谛像苏醒时所见的景象,世俗谛就像梦中的景象。我们日日夜夜都在做梦,所谓的成功失败也就是一场美梦和噩梦而已。梦中的一切景象,从苏醒的角度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梦里的所有苦乐美丑,都将跟梦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样的,当我们彻底地到达胜义谛的时候,在自己的境界中,世间的一切苦乐、善恶等等,都将不复存在,但却能了知他人的苦乐,所以,就会永恒地度化众生。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五:二谛——开启中观门扉之钥匙]
总之,反复思惟业果,信心就会生起,有信心就有欲,有欲就有精进,从意乐到行为到结果,有这样一条缘起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