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13541~1356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转发微博
我们不要害怕死亡!死,是另一个生命旅程的起点,而不是整个生命的结尾。到了这个时候,也有新的希望;即使离去的人,也有机会重逢。这的确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生观。
既然这个身躯会在这一世的终结和我们说再见,那么他又怎么能是“我”呢?如果是的话,为什么没有人执着自己上一世躯壳留下的骨灰呢?我们只知道现在,不知道从前,甚至更久以前。每更换一个躯壳,都深深地执着是“我”,这就是轮回世界里最大的谎言,然而这个谎言,几乎每个众生每天都在对自己说着。
这个每天所执着的“我”究竟在哪里呢?是镜子里的“我”吗?还是镜子外的“我”呢?是照片上的“我”吗?还是正在看微博的“我”呢?贴了个姓名标签的五蕴身就是“我”吗?如果是的话,你如何回答顺治皇帝的疑问呢:“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合眼朦胧又是谁?”
这个小孩儿叫非罗,在他二三岁的时候,可以非常清楚地回忆他的前世。他的前世是叫李宗春的汉族道班工人,因交通事故死于藏区后,1992年投生到附近的牧民家。我在2003年时采访过他和其它当事人,具体详情见《前世今生》。
被誉为“东方特蕾莎”的新加坡居士许哲,今年114岁了,她的人生方向是:“哪里有穷人,我就往哪里去。”她的生命哲学是:“我爱我的同胞,全宇宙是我的家。”
我们的一生被业力的“导演”控制着,像一个毫无自主的木偶,虽然引业相同都做了人,可是满业却大相径庭,因此角色和结局也就千差万别。而这位“导演”又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坐上自私自利之心驾驶的火车,一路都在苦因的轨道上,与追求快乐的初衷早已南辕北辙了!而未来的“蓝图”也将就此画成……
也许你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很不满意,可是却很难改变,因为导演已经将你的角色定位。而你在出演这一幕的同时,又在编排着下一幕你的角色和剧情。角色也好,剧情也罢,其实都是自己一手编造的,只是往往我们的设想都非常美好,而结果却出乎意料!这又是为什么呢?
印度伟大的龙树菩萨,礼佛时曾说:“瞿昙大圣主,怜愍说正法,悉断一切见,我今稽首礼!”意思是,释迦牟尼佛为令众生断除一切边执邪见,而以怜愍之心宣说了正法,在此龙树菩萨毕恭毕敬地向佛陀顶礼——印藏大德历来皆以此赞佛,我等后学者也应恒时持诵!
有些人常有这样一个问题:“出家人清心寡欲,不能结婚,这样的人生岂不太无趣、太痛苦了!”对此疑惑,龙树菩萨曾以比喻作了很好的回答:患有皮肤病的人,搔痒固然觉得无比舒服,但不痒的话,岂不是更快乐吗?
有一次,我见到一个著名企业家,月赚一亿,问及他心中的理想,他回答:“做大!”后来我遇到一个小饭店老板,月赚一百,问及她心中的愿望,她也回答:“做大!”听到同样的答案,我不禁哑然失笑。“做大”也许是现在不少人的梦想,但幸福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吗?
也许你少请一顿饭,这世界就会少一个挨饿的人;也许你少买一件衣服,这世界就会少一个受冻的人;也许你少看一场电影,这世界就少一个无书可读的孩子;也许你少买一盒营养品,这世界就会少一个无钱买药的病人。其实,营造美好的世界,只是来自你小小的改变:一份心,一点力,一滴水,爱成海……
如果你留心观察一下自己及周围的人每天所说的话,你就会发现,所有句子的主语都离不开“你、我、他”,而这三者中又以“我”出现频率最高。我们就这样每天围着“我”打转转,为他卖命,没有一刻懒惰。可是,当离开人间的那一刻来临时,他却彻底抛弃我们不肯走了!这样不够意思的“朋友”该执著吗?
从前,一群猴子看到月影倒映在水中,就认为月亮掉到湖里去了,于是想方设法你拽着我,我拉着你地倒挂起来去捞月亮,结果“扑通”一声……今天,人们争先恐后地朝着名利、欲望和各种物质享受的月影狂奔而去,结果又会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