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3201~1322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身为一个演员,在全心投入角色时,并不会忘记自己是谁。同样,我们在轮回中饰演各种角色时,也不要忘记心的本来面目,不要忘记轮回中的一切,只是演戏而已。 ​​​​
(1/2)明天(6月15日,藏历4月15),是佛教的双重节日。晚上2:22分至6:02分(6月16日凌晨,藏历仍为4月15日)之间,又是月全食。请大家于此期间多做善事:持戒、念佛、放生、闻法、修心等等。据佛经记载:月食时做任何善法,功德都会增加七千万倍。比如:念一句佛号的功德,就等于平时念七千万遍
(2/2)佛号的功德。
世间的财富、地位与感情等等都是这样,当自己没有得到的时候,会欣羡不已、渴慕万分,一旦真正落入手中,又会感到不过如此而已,并不会有持续不断的快乐。但内心觉知的快乐,却并非如此。
既懂科学知识,又有佛教修证的人,叫做“二十一世纪的佛教徒”。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幸运的人群,应该好好珍惜。
学佛修行,目的是要超出世间、了脱生死,而生死的根本就是爱欲。因此,应把对治爱欲视为修行大事。对治之法,就是如理作意,这是从根本上对无始以来的贪欲种子宣战,决定具有破灭烦恼的作用。坚牢大阿罗汉也曾说:“邪念生贪著,贪著生烦恼,正念无贪著,余烦恼亦尽。”
精进、看破、放下、自在、解脱。 ​​​​
华严经云:“善男子!如金翅鸟王子,初始生时,目则明利,飞则劲捷,一切诸鸟虽久成长无能及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为佛王子,智慧清净,大悲勇猛,一切二乘虽百千劫久修道行所不能及。譬如有宝,名净光明,悉能映蔽一切宝色。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宝亦复如是,悉能映蔽一切凡夫二乘功德。”
在大乘佛教中,对怨恨的敌人不但不能报复,还要想办法施恩予他。正如澳大利亚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安德鲁•马修斯所说:“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
当别人诽谤、诋毁自己或四处传播自己过失等等的时候,正是给了我们一个极好的修安忍的良机,我们一定要心存感激哦!
བློ་ཆོས་སུ་འགྲོ་བར་ཤོག །ཆོས་ལམ་དུ་འགྲོ་བར་ཤོག།愿心入于法,法趣于道。
一切自由都是幸福的,所有不自由皆是痛苦的。为了获得绝对的自由,而决定摧毁自己的全部烦恼,这就是小乘佛教的发心。
任何东西用久了,都会因失去新鲜感而心烦,同时又渴望拥有新的东西。所以,物质永远无法满足人类的欲望。
世俗菩提心,必须具备两个支分:一、由大悲发动心意,为欲拔除一切有情出生死故,起决定誓。二、同时由智慧,便见利他定须大菩提,起欲得心。此全然不顾自利即是前行发心殊胜。如《现观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入行论》云:“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A成佛的窍诀即大乘行善的三种殊胜方法。知不知方法、能不能运用,在行善上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效果。精通方法并实践,则以方法的窍诀力,微小善能达到极佳效果。若未掌握方法,虽大量行善也不一定殊胜。如酿酒若掌握了秘方,酿的酒会非常醇美,若无窍诀,再怎么酿也酿不出好品质,故方法极其重要。
B想事事都成为成佛之因,此窍诀必不可少故应恒修。三殊胜即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和结行回向殊胜。每修善法都有前中后三个环节,每一环节把握要点可成为功德无量的善法。何为殊胜?因上说能使善根远胜一般的善根;果上说依此即使行微善,也能超胜一般善的果报。故三殊胜有则殊胜无则平庸下劣。
现在常流行一些莫名其妙的说法,都戴上“佛教”的帽子,好像佛教就是给人算命、怪力乱神的。其实,我们在听到任何一种“佛教说……”时,最好是问问对方:“佛教在那部经论中这样说?”否则,没有明辨是非的话,就会全盘接收、人云亦云,被似是而非的观点引入歧途。 ​​​​
二十一世纪的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真情和关爱。大乘佛法恰恰是教我们培养真情和关爱的理论和方法。
无论遇到任何对境,都应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它就像纯金一般洁净。既可令今生一切如愿以偿,也可令来世越来越安乐。于世间与出世间,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珍贵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唯一的如意宝。
到了武汉,吃了当地特色小吃“热干面”后,那种感觉就像禅宗所说的一样,无法形容,用任何语言都表达不出来,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