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2981~1300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像世间女人依赖丈夫,一味要求丈夫体贴照顾她,给她安全快乐,认为找到一个终身依靠,决定能一生幸福。这是大错。她不知道应当在自心上去解决苦乐,不去止息自心的烦恼,不在自心上修,哪一天有什么变故,必定吃大苦头。比如丈夫经济破产,或亡故,或有外遇,就立即觉得天崩地裂,深深陷入痛苦的泥潭。
佛教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不经过系统学习,很多道理你不会明白。许多人刚学佛很有热情,但渐渐地,信心就退失了,修行不能善始善终。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你不懂佛法,很多言行只停留在表面上,面对烦恼却不能对治~ ​​​​
在学佛的过程中,闻法和实修必须要并重,缺一不可。如果你不喜欢闻法,没有通达佛教的基本理念,修行就会成为盲修瞎炼;如果你只懂理论,却从来没有修过,只会说而不会做,就会变成“法油子”。 ​​​​
精神的提升速度跟不上物质发展的速度时,物质反而会给精神带来沉重的压力和极大的痛苦。因此,有钱不一定会感到幸福。
我们应该经常祈祷:根本上师啊!愿您的加持融入我的相续,让我能无勤地成办众生之利!
因为我们平时不思维无常,对这个世界没有危机感,潜意识里就默认了一切事物都是永恒的,所以,在失去亲人或其他心爱之物的时候,会苦不堪言。
很多人在微博中都说想要了解佛教,问我应该怎么样学习。如果你有时间,最好能系统学一下印度寂天菩萨造的大乘窍诀精要——《入行论》。虽然我讲得不一定很好,但这些是佛菩萨的金刚语,不论你修显宗或密宗,都需要通达此论的内容。O网页链接 ​​​​
人都想找一个依赖,觉得安全有保障,实是苦因。不论对名利还是对人,若依赖定是苦体性,且终成苦苦。因为依赖是把安乐希望寄托在心外某法上,而这些法都是无常靠不住的,故能依赖时心里满足是坏苦;因缘散则忧苦逼恼,是苦苦;心靠在上面依赖时,是苦因,即是行苦。故依赖唯生三苦,不会生微尘许真乐。
作为大乘菩萨,爱众生之心,就像母亲慈爱独子一样,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从骨髓里发出来的。这种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正如《大乘庄严经论》所言:“爱他过自爱,忘己利众生。” ​​​​
其他的大多数学问,只能完成今生的生活,而佛教却对今生来世二者都有利,因此,勤奋修学并实践佛法,是重中之重。
以上三种错误,导致了我们生活中的所有痛苦。以前我们以为,痛苦来自于物质缺乏、感情不顺等等,其实这些都只是助缘而己。
总之,世俗的结交都是以苦为体性,无意义。很多人总是想跟人去结交,结果不断落入苦中。修行人与他人相交,唯一要建立息苦之法上的关系,唯彼此作菩提增上缘才能息苦,此外世间关系都不须建立。必须打交道时,唯一随顺解脱道: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才能避免生起贪嗔而卷入苦中。
所以说世间的人际关系没有不走入坏苦和苦苦的,没有一个关系是超越苦的,就因为没有趋入解脱道,没有向对治苦的方向上走。心里确实是想走安乐道,而实际走的道,无不是走向苦的死路,没有一条路是在真正走向安乐。在没有生起无我空慧时,没有真正的安乐之路可言。
佛教认为:轮回是痛苦的,虽然我们的观点否定了这个说法,但在深入观察人类历史或生活之后就能发现,幸福的确是微乎其微且稍纵即逝的。因此,我们只有承认自己是盲目而武断的。
ང་ཚོ་ཚང་མ་འབྲོག་པའི་བུ་ཕྲུག་ཡིན། 我们都是牧民的孩子
在藏地花草里若一休息会让l你忘记赶路 ​​​​
爱有两种,一是占有,只要自己快乐,不考虑对方如何;一是付出,只要对方快乐,不考虑自己如何。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口口声声说爱,朝朝暮暮谈情,但仔细观察,多数人的爱只是自私的占有——对方让自己快乐,才爱他;一旦他背叛了,就因爱生恨。这样的爱,只会让自他痛苦,又有什么可津津乐道的呢? ​​​​
这样看来,跟任何人的关系都是苦的体性,任何关系都离不开苦,都是助长烦恼和苦。顺心助长贪,不顺心助长嗔,中庸助长痴,都在三苦中打转。一般的修行人跟很多世间人打交道,会导致修行退步。被业缘所牵,烦恼增盛,内心苦感更强,表现为心乱、烦恼重、静不下心,很多事牵扯到自己,搞得很不快乐。
有些人明知不能造恶业,但遇到一些诱惑时,却往往随波逐流。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你信心不够,对造恶的过失只是了解而已,心底里却没有完全相信。如果你真的信了,就像明知是毒药就肯定不会喝一样,又岂敢让自己随便造业呢? ​​​​
若未通达心的本性,则无论怎样断恶修善,其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想方设法了知心的实相,是首当其冲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