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261~128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大多数人刚开始对三宝的信心都会比较偏于感性,这没关系。实际上能对三宝自然生起欢喜之心,是往昔积累了巨大善根的结果,若自己或他人有这种清净的信心,我们应当真诚随喜。以后随着闻思修行的深入,再不断巩固信心,使清净信增上为胜解信。就像聚光镜把阳光聚于一点使稻草燃烧一样,无伪的信心能把三宝无处不在的加持在我们心中聚焦,点燃我们内心智慧与慈悲的灯火。网页链接
真心对待他人,是化解恶缘的最好方法。
学佛以后我们肯定没有造过最严重的谤法或舍法罪,而以前是否造过就说不清了。对我们来说,最易造作的是较细微的谤(舍)法罪。一种比较容易发生也比较危险的情况,是佛教内部不同教派之间相互诋毁。比如:学显宗的人认为密宗不是佛陀宣说的,是邪教,并数落密宗的种种不是;或者学密宗的人认为显宗低劣,修学显宗得不到佛的果位。还有学藏传佛教的人诽谤汉传佛教,学汉传佛教的人又诽谤藏传佛教。另外,因为藏传佛教内部有不同的教派和传承法脉,有些人就以世俗的浅陋眼光去看待这些教派,在这样的基础上,以贪、嗔、痴为起因,相互之间进行争论和诽谤。这些都是谤法或舍法。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二:阿弥陀佛修法]
རྗེ་མི་ལ་རས་པས། མདོར་ན་མི་རྟག་མ་དྲན་པའི།།དམ་ཆོས་ཅི་བྱེད་གྱི་ནར་གདའ།། ཞེས་གསུངས།
米拉日巴尊者:
若不观无常,修法皆枉然。
人的生命是无常的,并没有把握能够活过今天。所以当下就要忏罪改过。否则,一口气不来,堕入三恶趣,还能忏罪吗?因此,趁着心识有能力时,应当尽力忏罪。
佛讲过:要将肚子的容量分成三份,满两份,空一份。不能吃得过饱,否则容易昏沉、睡眠。我们要汲取佛的智慧哦!
今天是藏历十八,观世音菩萨节日。观音菩萨心咒:嗡玛呢呗美吽!《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莲花上如来宣说此六字大陀罗尼功德言:“善男子,所有微尘,我能数其数量。善男子,若有念此六字大明陀罗尼一遍所获功德,而我不能数其数量。”
修行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即不要被一时的困境束缚,也不要被一时的顺境迷惑,能坚持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学佛三十年也无进步,有人学佛三十天就有进步。这是什么原因?根本的原因就是他能忏悔改过。如果根本不忏悔改过,学佛三亿年也不行。
按照最严格的规定来说,在修持诸法无我之前,最好能证悟空性,而证悟空性,又需要加行等很多基础条件,故而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无论如何,修持空性的人至少要对空性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修空性。如果根本不懂什么叫无我,什么叫空性,所谓的修空性就无从下手。所以,在讲无我修法之前,首先要从理论上解释“无我”——为什么“无我”,亦即为什么没有“我”的存在——在懂得道理以后,才可以进一步实修。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二: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四)]
有一种很有趣的面对痛苦的秘密,那就是我们越接受或欢迎它的时候,它越不敢靠近我们;越心怀敌意去拒绝它的时候,它反而越容易进入我们的心中。因此,若不想有痛苦,那就勇敢的接受它吧!--慈诚罗珠堪布《慧语莲灯》
能在生活、工作当中改正自己的缺点,是最好的修行。
修行是一个磨炼的过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比感应和觉受更为重要。
今天是藏历神变月十五,阿弥陀佛节日。阿弥陀佛的身相、心咒、圣号是佛智的幻化,由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所成就,可以说佛像、心咒、圣号就是佛。观想身相、念佛号、念心咒即把自己的心融入佛的智慧与功德海中,同时,如果足够专注,也就很容易安住在自性中,因而念佛能令我们迅速地积累资粮,清净业障。 网页链接
今天是藏历神变月十五,是导师大雄释迦佛圆满降服外道六师的吉祥日。
大悲方便释族生,摧破难敌大魔军,
金色须弥威德身,释迦牟尼我敬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蜡烛][蜡烛][蜡烛][鲜花][鲜花][鲜花]
显宗的很多经典里也讲过,西方极乐世界一地以上的菩萨,如果愿意,七天之内便可以成佛;如果不愿意那么快成就佛果,而希望以菩萨的身份去度化众生,也可以在几百、几千甚至几亿个大劫当中都不成佛。这里所说的七天,是人间的时间。这样看来,如果一个人专心专意地念佛,几十年后死亡并立即往生极乐世界,就算加上在极乐世界的七天,也是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便成佛了。虽然这不是即生成佛(从这个角度来讲,密宗的修法还是要快些),但往生极乐世界后可以如此快速地成就,则是不是即生也无太大差别了。因此阿弥陀佛的修法也能很快成就。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二:阿弥陀佛修法]
修法是一种训练心的过程。我们通过念诵仪轨启发内心的正念,让心安住在正念之上,不断这样积累,总有一天会觉悟。
人在逆境当中,善心容易发生。比如遇到不如意,人就谨慎;了知过患,就会警惕;地位低,姿态就低;想到自己不足,就容易上进。所以,逆境磨砺人,往往能进步,顺逆和人的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此时此刻的心开始,不论你心情好或不好,是迎接还是抗拒,基本上只要我们肯在当下的心中稍作安住,就能体会到内心本具的温柔、开放,无所谓好坏、悲喜的温柔与开放。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们的心随时有自愈、宽容、友善、放下、喜悦、改变、不排斥的能力。如果我们不自己把自己限制住,那么随时可以凭借这种能力积累福慧资粮。
如果一天念三遍,一定能开启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