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2681~1270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1926年,印度出生了一个小女孩,叫萨娜提。她会讲话时,就开始谈论自己的前世。父母刚开始觉得她在胡说,结果她把前世描述得很详细,说她死于1925年,因怀孕做剖腹产不成功而过世……为调查它的真实性,1930年印度圣雄甘地任命了一个调查委员会,汇集各国300多位专家,对此进行核实,结果证明是真的。 ​​​​
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若参加比赛,不仅得不到冠军,而且往往会很糟糕。自己没有修学的人引导他人,其结果也是一样。所以,佛说:自己没有成熟的人,无法使别人成熟。可见,个人的修持是很重要的。
《亲友书》云:“此生即苦称谓爱,爱即彼之集谛因,灭尽此等即解脱,能得即八圣道支。” .
一个人造了善恶业之后,果报什么时候现前呢?佛陀告诉我们,有些是今生中很快成熟;有些是下一世才成熟;还有些要等好多世才会成熟。但不管怎样,只要种下了“因”,无论过多久,哪怕是千年、万年,它的“果”都会成熟,而且绝不会有丝毫减损。这,就是因果的可怕! ​​​​
佛陀告诉我们,先训练自己,等到有一定能力的时候,再去利益众生,否则无法更好地度化众生。就象运动员也要先自己训练,然后去参加比赛,就可以获得冠军一样。
过去七八十年代,影视媒体中演的出家,大多是逃避红尘之举,以致人们一看到出家人,就觉得他肯定受过打击。我曾去西方国家时,发现人们就不会有这种想法,因为媒体没有这样宣传过。所以,祈愿今后有人拍这方面的影视时,最好能先了解一下佛教,不然很容易会误导群生 ​​​​
与其他民族的人相比,藏族知识分子在了悟所有人都必须去往来世的轮回观,修持前行的四种厌离心、五十万加行、生圆次第、大手印、大圆满等方面下功夫的人实在是微乎其微,这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任何一个烦恼,诸如贪欲、嗔恨、傲慢、嫉妒等等,只要进入我们的意识系统,就会扰乱所有的思维程序,让人不自由、不愉快、甚至犯错误。因此,对付烦恼比对付任何仇人或敌人更重要。
娑婆世界有时洪水、海啸突发夺人性命,江海也常常波涛汹涌、大浪惊人。法藏菩萨见此情景,油然兴起悲心:愿我成佛时国中所有流泉、池沼都有种种宝花散布水面作为严饰,微风徐徐扇动花叶,莲花放光,有序地映照在水上。池水能开悟心神、愉悦身体,能像如意宝一样满人心愿,永远没有水带来的恐惧。
前不久,我为我们“慈慧”基金会写了一首会歌,与大家分享 O网页链接 ​​​​
提到“死”字,虽然好多人非常忌讳,觉得很不吉利,但实际上这是人人都要面对的。就算你再有钱、再有才、再有貌,到了最后,也仍是“死路一条”。你对它有过准备吗?死时能带走什么呢?这是我们不能不想的。喇嘛钦! ​​​​
很多人一直认为,钱财越多,快乐越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觉,钱财多了,需要担惊受怕的事情也多,正如藏地古德所言:“有一条茶叶,就有一条茶叶的烦恼;有一匹马,就有一匹马的痛苦。”同样,有一辆车就有一辆车的烦恼,有一栋房子就有一栋房子的痛苦。你看是不是这样? ​​​​
文殊菩萨,是诸佛菩萨智慧的象征。他右手持一把剑,但这把剑不是针对任何众生,而是针对众生心里的痴毒。因为愚昧会产生无边的痛苦,因为愚昧会毁掉自他的幸福。
最近在与藏汉各地的众多大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与如今的藏族大学生相比,汉地的大学生在对藏传佛教的了解、感受、体会,以及信心、恭敬心与修学的渴求心方面居然更强烈。百思不得其解,这究竟是为什么?
众生的分别心是取相的心,法藏菩萨见有的国土有优劣之别,众生的心就自然分别优劣。由此就有是非之心,爱忧厌劣,以爱憎心就集有漏业沦落三有,根源不断就长劫轮转。因此兴大悲心,起平等愿:愿我国土光焰炽盛,第一无比。在这样的国土中没有更好,也就不起舍此攀他的是非心,就不造有漏业沦落三有。
在娑婆世界,贵重的金玉或珍宝等宝物虽然能使眼根愉悦,却无法适悦身根做成舒适的衣服被子;食物虽然能适悦舌根,却不能让耳根感受到美味……见有这样的缺憾,法藏菩萨就发大愿:假使我成佛,任何宝物都适合天人的一切根,色适悦眼根,香适悦鼻根,触适悦身根等,六根缘取时无不适合、无不悦意。
贪(贪欲)、嗔(嗔恨)、痴(愚昧)这三种念头,在佛教里叫做"三毒"。它们比世界上的任何毒品都厉害一一从核武器到地沟油,从战争到地狱,都是由它们策划并完成的。如果人类不希望再看到这些恐怖结局,就请不要把一切阻止手段都针对人,而要针对毒。
即使是一条短短小路,也可以让很多人通往目的地;即使是一个无名小卒,也可以让许多众生获得快乐;即使是一句简单格言,也可以成为解除众人烦恼的良药。所以,不要轻视微小啊~ ​​​​
སངས་རྒྱས་ལ་ཕྱག་འཚལ་ལོ་མཆོད་དོ་སྐྱབས་སུ་མཆིའོ། 顶礼供养皈依佛!
往昔商主以七粒豌豆供养如来,并发愿:“以此布施广大因,得佛世间自然智,愿我速越生死流,先佛未度者皆度。”以此愿力,后转生为我乳王。此公案,出自于《顶生王因缘经》。我们在上供下施时,若能念此偈颂,必能获得极大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