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2601~1262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在人生中,虽然也会有一些快乐,但它往往是短暂的、稍纵即逝的。所以,快乐只是偶尔的点缀,却不是人生的底色。曾国藩也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
诚心想学佛、修行、得解脱的人,不要去迷信活佛、堪布、成就者之类的名词。只有依止一位名副其实的大乘善知识,并精进闻思修,解脱才会有希望。
若能持续不断地修持禅定、慈悲心,念诵具有加持力的金刚语,就能自然而然地产生息灭烦恼痛苦,获得身心快乐等可见与不可见的无量功德利益。
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大的欲望,就不会对物质生活有这么高的要求;如果对物质的要求再低一点,我们的生活节奏就不会那么快;如果一切都再慢一点,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压力;如果承担的压力再小一点儿,我们就不会这么辛苦。结论:辛苦来自于欲望。
鲜花盛开时,蜜蜂欢喜地享用花蕊的精粉,陶醉于赏心悦目的花园中不忍离去;秋末寒冷降临之际,鲜花凋零,只留下烦乱与感伤萦绕在蜜蜂心头。若能仔细深入地思维这一比喻,就会了知一切所谓的三有安乐本是痛苦的本质,就不会再强执今生的富贵荣华、名声美貌乃至一切看似安乐的所谓世间圆满。
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院士,曾前往西藏访问了八天,他回去之后,觉得一个人一生最值得访问的地方就是西藏。那在他的眼里,西藏到底是什么样的神秘世界?藏传佛教对净化心灵又起到什么作用呢?O网页链接 ​​​​
有些人崇尚奢华、追逐名牌,认为这是一种生活品味,以此可体现自己的不凡。但在拼命追求外在华丽的同时,他们往往忽略了内心的修养。一堆高档名牌堆砌下的,并不是高雅,是一颗颗攀比心。香奈儿(CHANEL)的创始人香奈儿女士曾说:“真正的奢华,是内外兼修。”愿这句话能给有些人带来一点启示~ ​​​​
贫穷的农民和牧民因为向往城市,不惜变卖牲畜与田地而移居他乡;城市里的富贵之人又因为散乱而心生厌倦,反而一心梦想并盘算着要前往寂静的山野与草原。但是,如果没有源于内在的真实快乐,无论在哪里都得不到幸福。
有人说:佛教是悲观主义。其实,佛教不仅深入地研究了生命和世界的本质和现象,而且还树立了准确的观点,它既不是悲观主义,也不是乐观主义。
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曾教诫弟子们说:“秋日白云堆积如雪山,刹那无迹消失虚空中,现世如是无有可靠处,此喻堪为厌世良教言。”娑婆世事应如是知。
憨山大师说:春时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一切都在不停迁变,荣华终究是三更的美梦,梦中似有安乐,梦醒了不可得,富贵亦如九月的秋霜,旭日初升便化为乌有。名利如晨露、彩虹般虚假无实,实在不必苦苦谋求,应将身心投入修行,多活一口气,何如多念一声佛?
人生中唯一不变的,就是什么都在变。位高权重的,突然会一落千丈;生死相许的,竟然会势同水火;合家欢聚的,终究会曲终人散;寿比南山的,迟早会撒手人寰。所以,一切的美好都难逃变化,变化就会带来痛苦,这即是佛陀给我们揭示的“无常皆苦”。 ​​​​
རྒྱ་ནག་ལོང་མིན་དུ་བརྐོས་པའི་སངས་རྒྱས་སྐུ་གཟུགས། 龙门石窟之古佛像
河南南阳的面条,一大碗只要五块钱。当地人似乎很爱吃,却不太合我的胃口。
虽然古代的经济实力与科学技术都不够发达,但古人依靠智慧与毅力,却创造了历经成百上千年之沧桑岁月,始终巍然屹立的一个个神奇。现代人以自私自利建造的产物,却仅仅在几十年间,便被时间的风吹得无影无踪了。.
佛陀说:“无常就是痛苦”。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都是靠不住的。最喜欢的东西,将一去不复返;最讨厌的东西,却会突然袭击。谁都不知道自己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故而焦虑不安、痛苦不堪。
如今的藏族人喜欢在汉族人后面跟风,汉族人又总是追捧着西方人,西方人却反而对西藏高原的优美环境、地藏矿产与宗教文化心驰神往、推崇备至。我们藏族人在劳命伤财地绕了一个大圈之后,恐怕只有在极度忧伤中灭亡了吧!
目前人类正面临着两种非常严重的危机:一是生态危机;二是心灵危机。为了挽救生态危机,我们应该低碳生活,少欲知足。为了挽救心灵危机,就要遵守善恶因果规律,并修学佛祖的智慧。
罗状元曾说:“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笼中之鸡,虽食用丰足,但等待它的将是汤锅中的沸煮。世人虽安享名利,但追名逐利却积累了无量恶业,享受名利也增长了无尽烦恼,等待在前方的只能是无尽的恶趣之苦。为了名利等不仅要付出一生的辛苦,还要承受后世的恶报,实在不值!
佛教中提倡什么样的生活呢?不能穷奢极欲、挥金如土;也不能衣食无着、极度拮据。而应选择中道,在维持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学会知足少欲,不要纵容自己的欲望,让自己成为欲望的奴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