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2481~1250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这几年由于各种因缘,我接触了汉地不少知识分子,发现他们大多数人仅仅关心眼前的利益,成天盘算着短短几十年怎么过得舒服一点。至于更为漫长的来世,他们往往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觉得是一种杞人忧天。这样的心态,很难接受更高深的佛法。就算学了一些大法,也只是为了人天福报~ ​​​​
嘴甜心狠的微笑,怎能与嘴尖心善的呵斥相比?
第一种观念会使人竭力追求今生。农民会打妄想:丰收可以增加多少收入?可以兴建什么样的新家园?需要增添什么家电?……如此追求今生的妄想,会一直不断地持续发展,甚至为今后的几年、几十年作打算。学子商贾、文人政客、普通百姓,无一不是展开贪执今生的硕大羽翼在妄想无尽的长空中痴迷地盘旋。
一切身口意的造作,必然会受到相续中固有观念的影响。而此相续中的固有观念——所谓的人生观又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一种是耽著今生,即以常执心的支配,一切皆着眼于今生的观念;另一种则是希求后世,即以无常想的推动,一切皆着眼于后世的观念。
如果没有父母、师长与上师的教诲,我们就不可能懂得高尚的情操、世间的学问与佛法的奥义等等,所以即使舍弃头盖骨,也不能忘怀他们的深恩厚德。.
刚刚开始修禅定的时候,内心就像陡山的水一样急躁,各种杂念不断涌现,很难对付。此时特别需要耐心和勇气,否则过不了这个关,这是所有修行人都必须面临的困境。
在佛教中,诸佛菩萨经常会示现不同的身相,如双身像、忿怒像、寂静像,这完全是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为了度化他们而相应示现,就像观音菩萨示现三十二应身的道理一样。 ​​​​
如何做人,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也是一个人修行的基础。如果平时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就算你有再超群的才华、再尖锐的智慧,也很难有一展抱负的余地,就像太硬的木头最容易折断一样。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懂得谦和、忍让、与人为善。 ​​​​
春天,农民将种子播撒于田中,心中期待秋收之时能五谷丰登。虽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冀与幻想,但殊不知人的寿命刹那都在无间减少,无有分秒的增加,并且死期不定。面对如此无常的显现,又怎能决定秋收前自己一定仍存于世呢?既然连生存的把握都没有,憧憬对生存的点缀又有何实义呢?
不但平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贪嗔痴等烦恼情绪,尤其是临终时的最后一个念头,更是非常关键。此念头若是恶念,就会堕地狱、饿鬼等恶趣;若是善念,则会投生到人天等善趣。因此,临终时的引导和助念是非常有用的。
「西藏度亡经」属于类似大圆满的密法,如果要修学此书所讲的具体修法,需要灌顶和口传。若只是想了解一下死亡的过程和中阴身的部分,没有灌顶也应该可以阅读。本书网上有电子版可以下载。
爱敌人,是增长菩提心的因素;爱自方,是所有凡夫的本性;爱钱财,是滋生痛苦的缘由。
如今很多年轻人,不吃早餐是家常便饭。其实,此举的危害性极大,会导致我们精神不振,脑力无法集中;抵抗力低,从而患上慢性病;易患胆结石、胃溃疡,加速肥胖、衰老。不但有损身体健康,还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所以,为了保护这个人身,以用其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大家一定要吃早餐啊! ​​​​
自己的过失本应精勤内观,却不作内观,他人的过失本不应外观,反而精进观察,将“唯见己过、莫视他非”颠倒成“不见己过、唯视他非”,这样最终会导致自己丧失反省的能力。如果人们皆不检点己过、处处宣扬他非,相互之间便不会再有宽容与安忍,就会使这个世界变成处处充满斗争的世界。
今天的人们对于真正的智者视而不见,当然更谈不上依止,寻求真正的智悲精华。凡夫相续中清净的智慧与修行的功德点滴无有,但人们对各类明星却如同天尊般恭敬顶戴。人们不懂得寻求清净的正法,反而醉心于各种世间法,连最基本的因果观念也在相续中彻底消失,导致自己什么都“敢作敢为”。
今天晚上8点45分至12点17分有月全食,《时轮金刚》中说,在出现日食或月食的日子里,无论作何善法,功德均会成千上万倍增长。故望大家把握良机,各自修持善法。今晚8点30分,我们也会在网上共诵藏文版《普贤行愿品》,为世界和平、众生安乐而共同祈愿。你若有兴趣,也可以来参加O网页链接 ​​​​
今晚有月全食。20点45分初亏,22点06分食既,22点32分食甚,22点58分生光,次日零时18分复圆,全程可见。月食的时候所做的一切善业,都将增长为七千万倍,罪业也将同比例增长,其原因在「时轮金刚」中有记载,请大家尽量行善断恶。
人类最有价值的财富,是慈悲心、平等心、利他心与空性见。谁能拥有这一切,就是货真价实的富翁;如果没有,则至少也是心灵荒芜的穷人。.
当我们感到痛苦的时候,与其到哭吧去哭,到发泄吧去发泄,到酒吧去喝酒,都不如到禅堂去修一座禅。尝尝禅的滋味儿,宁静和喜悦将不请自来。
无论是谁,都不可能不受朋友的影响。若能长期与性情贤善、一心利他、智慧超群的人交往,自己耳濡目染地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从而踏上善妙之道。总有一天,自己将如同群星中之皎月一般,普降利他之甘露妙雨。前辈诸大德的事迹,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