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12461~1248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如是思维就能了知一切有关今生五欲六尘、声色犬马的所谓宏伟计划、光彩蓝图,唯一只是颠倒妄想的深重愚痴而已。萨迦无著菩萨曾说:“未来生计如旱地撒网,舍弃不能实现之希望,若念当思死期无定也,何有非法空闲嘛尼瓦。” 所剩余日,不应再执着一切对死亡无用的妄想,应念念求生净土!
大乘佛教的二个凡是:一、凡是对众生有利的事情,都要去做;虽然暂时有利,但长远有害的,就不能做;二、凡是对众生有害的事情,都不能做;虽然暂时有害,但长远有利的,也应该做。
近日来,网上接连两次出现了“超度僧”,让人们在世态炎凉的当下,感到一丝丝真诚与慰藉。大乘佛教的核心,就是应当无条件利益一切众生。希望我们更多佛教徒能以自己的行为,让这个世间感受到大爱的温暖~
今天许多人由于常执的推动,导致执著今生的念头异常粗猛,贪欲与日俱增,驾着欲望的飞车,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上,义无反顾、快马加鞭地朝三恶道的深渊狂奔。最终的下场,不仅带不走今生芝麻许的虚名浮利、假亲幻友,而且还要随今生为求取护持、增上发展此等所造作的深重恶业,在恶道中感受无量痛苦。
临终时的善念若变成引业,就很有可能投生到人或天人当中,但平时不修心的人,则很难在临终时产生善念,生起的多数是恶念或不善不恶的念头,因此,当下的修心特别重要。
如果详加观察,如今很多研究佛教的所谓智者,以及自诩为修持显密法门的修行人中,连起码的承认因果轮回的世间正见都不具备的人并不在少数。这些都只是舍弃根源而寻找枝叶的做法而已!
想象虽然美好,事实终归残酷。几乎每一位已至垂暮之年的老人回首往事时都会发现,由于烦恼与业力的支配,致使整个一生皆是在困苦源源相继、艰辛处处林立的人生道路上饱经风雨沧桑、历尽人间坎坷。所以,执著幻梦的妄想所感召的最终结果,只有今生失落的遗憾与来世堕落的痛苦而已。除此之外别无所得。
妄想的虽是长久计划,但现实中人生不过短暂的数十载而已,如是欲望的绵延无尽与生命的短促有限,便构成一种永远无法避免的矛盾。虽然人生短暂如朝阳,世事难料如烟云,但人们却总是面对短暂无常的人生妄想永远享有美貌健康、名望财富,又总是面对变化莫测的人生幻想时时处处心想事成、一帆风顺。
不管是谁,每天至少应该尽己所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小事,并最好能在一生当中,成就几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内心的发愿越大,拥有的能力越强。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好吃贪睡的懒猪,或东游西逛的野狗!.
当年唐太宗跟玄奘法师谈话时,说:“对您这样的高僧大德,我能恭敬,但对僧团中不怎么修行的出家人,我恭敬不起来怎么办?”玄奘回答:“不能这样。要祈祷龙王下雨,就先要向泥塑的龙像祈祷。同样,要向佛菩萨求福,首先就要对凡夫僧恭敬。”唐太宗听后觉得言之有理,从此见到一个小小的僧人也恭敬有加。
佛教不赞成以强硬的手段推广自己的教法。佛陀说过:不能给对佛法没有兴趣人讲经说法,不能给对大乘佛法不感兴趣的小乘修行人讲大乘佛法。佛陀认为,尊重众生的信仰或观点很重要,否则会让对方造业堕恶趣。
一切万法自性,原本明空无别。佛陀在般若法门中,主要强调了本性为空的一面;在如来藏法门中,则主要强调自性光明的一面;而密续中,又侧重强调了显空的无二无别。只有系统而完整地闻思,才能彻底通达实相之真实面目。
如果能断除杀生,则今生来世均会获致无比之幸福安乐。如《地藏十轮经》云:“若离于杀生,一切皆爱敬,恒无病长寿,常乐不害法,一切所生处,恒乐佛所行,常遇佛法僧,速成无上觉。”.
佛一再告诫弟子:要尊重异教,慈悲异教徒。对异教不能有抵触情绪,更不能诽谤。如果诽谤异教,将拖延成佛的时间。仅从这一点上,也可见佛教的包容和平等思想之一斑。
虽然人们欲望多多,但能够主宰命运的并非自己的妄心,一生中种种顺逆的遭遇也绝不可能按照妄想的方式随心所欲地显现。事实上,三有中一切有情的相续前,都只能依循往昔的业因,以缘起力的方式不断地显现苦乐忧喜、悲欢离合,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或遮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