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12421~1244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任何人都不能觉得自己活着没有意义,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活得很有意义。世上很多有意义的事情,都没有人去做。我们可以参与这些工作。这样的生活,就是有意义的生活。
世人对爱情多溢美之词,许多人都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成幸福的最高境界。那么在佛教眼里,爱情的本质又是什么?海誓山盟与不共戴天为何只在一念间?学佛是否就意味着彻底离欲呢?我曾在《佛眼看“爱情”》中有过一番解密,你有兴趣的话不妨看看O网页链接
佛在《涅槃经》中说:“一切诸世间,生者皆归死,寿命虽无量,要必当有尽。夫盛必有衰,合会有别离,无有法常者,一切皆迁动。流转无休息,三界皆无常,诸有无有乐,故我不贪着。”了知此理后,就须以理智观照三有无常的自性,通过如理作意来破除常执与乐执。
《红楼梦》中有一首词描述了轮回一切法的最终结局:“当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真能看破,谁还会为轮回之事或喜或悲呢?
有漏世界毕竟皆是有为法,任何一法决定都是坏灭的本性。所以,在出生中隐藏着死亡,在兴盛中隐藏着衰败,在欢乐中隐藏着感伤,在团聚中隐藏着离别,在崇高中隐藏着堕落,在享福中隐藏着灾祸。因此,由常执引起的幻想,决定终归破灭,我们应有清醒的理智,了知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在登地之后,显宗与密宗所证悟的境界完全一样,无有任何差别;但在登地之前,由于密宗具有一些特殊的方便方法,比如灌顶、上师的窍诀、直接抉择显空之义等,故比显宗可以更快成就。
佛教的信仰,为什么不是“迷信”呢?因为佛陀对自己所讲的道理,并不是让我们盲目地接收,而是要尝试去证明这些是否正确。这方面,在佛教的中观、因明等中,有一系列的观察方法及逻辑推理。所以,佛陀是要我们知道,而不只是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