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2421~1244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任何人都不能觉得自己活着没有意义,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活得很有意义。世上很多有意义的事情,都没有人去做。我们可以参与这些工作。这样的生活,就是有意义的生活。
如果我们的人生,仅仅是以吃喝玩乐、四处游逛、积累财产等毫无意义的方式度过的,就与其他动物没有差别了。因此,竭尽所能地以贤善之心断恶行善,是十分重要的。
分享图片
世人对爱情多溢美之词,许多人都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成幸福的最高境界。那么在佛教眼里,爱情的本质又是什么?海誓山盟与不共戴天为何只在一念间?学佛是否就意味着彻底离欲呢?我曾在《佛眼看“爱情”》中有过一番解密,你有兴趣的话不妨看看O网页链接 ​​​​
分享图片 ​​​​
佛在《涅槃经》中说:“一切诸世间,生者皆归死,寿命虽无量,要必当有尽。夫盛必有衰,合会有别离,无有法常者,一切皆迁动。流转无休息,三界皆无常,诸有无有乐,故我不贪着。”了知此理后,就须以理智观照三有无常的自性,通过如理作意来破除常执与乐执。
《红楼梦》中有一首词描述了轮回一切法的最终结局:“当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真能看破,谁还会为轮回之事或喜或悲呢?
有漏世界毕竟皆是有为法,任何一法决定都是坏灭的本性。所以,在出生中隐藏着死亡,在兴盛中隐藏着衰败,在欢乐中隐藏着感伤,在团聚中隐藏着离别,在崇高中隐藏着堕落,在享福中隐藏着灾祸。因此,由常执引起的幻想,决定终归破灭,我们应有清醒的理智,了知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当你遇到想不开的事情时,不要一时冲动而走极端。此时最好强迫自己好好睡一觉,也许醒来之后,你的心境就会大不相同,对有些事情也有了重新思考的余地~ ​​​​
在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情况下,修禅也不能成为佛教的解脱道,因此,寻求解脱的人,必须先修出离心和菩提心。
ཟླ་ཟེར་ཀུ་མད་ལ་སིམ།ཞལ་གདམས་སྙིང་ལ་སྨན།། 月光唤清莲,师言映心田~
当我们的内心状况非常糟糕的时候,比如:与家人或朋友吵架、被别人侮辱时,立即停下来看看:到底谁在不开心,不高兴者究竟是什么?其答案也许会改变我们的人生。
在登地之后,显宗与密宗所证悟的境界完全一样,无有任何差别;但在登地之前,由于密宗具有一些特殊的方便方法,比如灌顶、上师的窍诀、直接抉择显空之义等,故比显宗可以更快成就。 ​​​​
慈慧人找到这位老人,我很高兴,感恩! ​​​​
佛教的信仰,为什么不是“迷信”呢?因为佛陀对自己所讲的道理,并不是让我们盲目地接收,而是要尝试去证明这些是否正确。这方面,在佛教的中观、因明等中,有一系列的观察方法及逻辑推理。所以,佛陀是要我们知道,而不只是相信。 ​​​​
人生很短暂。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将迅速地过去;所有最爱的东西,都将无奈地失去。如果不走解脱之道,真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གསལ་སྟོང་དབྱེར་མེད 显空无别
乔布斯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他走的时候能带走的,不是他的苹果,也不是他的金钱,而是他修禅的善业。
究竟哪儿有佛菩萨的化身,我们并不知道,所以从今以后,我们应该对一切有情做本师想,同时生起欢喜心与恭敬心,这样诸多功德也会不请而至。 .
很多人看到庄严的寺院,自然会感受到一份宁静,浮躁的心也随之沉淀下来。不过,这只是一种偶然的清净,很容易随外境的改变而消失。只有深入寺院真正的精髓——佛法,才能给我们带来永恒不变的寂静,并最终迈入幸福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