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2021~1204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这个世间,我们来时是独自一人,走时也是茕茕一身。正如佛陀所言:“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我们没有一个人会不死,死时纵有再多的财富,也一分钱都带不走,唯有善业才对自己最有帮助。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
离言无可见, 无变异无为, 瑜伽士证彼, 断惑所知障。
胜义谛远离了一切语言所能诠释的范围,也没有可以见到的任何色法,没有任何变化迁移,属于没有造作、没有改变之无为法。任何修行的瑜伽士若能证达如此境界,则能断除一切烦恼障与所知障,现前无垢离障之佛果。
学佛的人,不能让自己的佛教修学与工作发生冲突,因为我们虽然希求解脱,但还是要生存。生存与解脱都不能放弃,要二者兼顾一一工作中有修学,修学时也可以工作。
离有实无实, 无分别离缘, 无住与住处, 无来去离喻。
胜义谛远离了有实无实、实有空性等一切概念,既没有作为有境的分别妄念,也远离了所缘之对境;既没有安住的过程,也没有可住的住处;既没有来,也没有去,远离了一切可以诠表的比喻。
学佛的人,不能让自己的学佛与家庭发生冲突,尽管我们最终要寻求解脱,要摆脱所有的轮回束缚,但也要有现世的家庭责任感,要把佛陀的爱心和温暖带给家人,使家庭更幸福。
前几天,也就是3月10日,恰逢释迦牟尼佛诞辰260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泰国的僧人们集体上街,接受民众的清净供养,场面相当感人。有善根的人见后,很容易生起无比的信心。泰国堪称为全民信教的“佛国”,这种画面,确实可以涤荡许多人浮躁的心灵。 ​​​​
请解释《华严经-净行品》中的开示:“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前一问答已经发到了博客)
世界末日不一定到来,但每个人的死亡末日,却随时都有可能突然降临。此时我们若来不及修很多法,莲师专门讲过一个“刹那往生法”:当死亡突如其来时,观想阿弥陀佛或上师在头顶上方,自己的心识往上去,融入他的心间。有了这种意念,一定不会堕落而获得解脱。此窍诀极为殊胜难得,望大家莫等闲视之! ​​​​
在宣说胜义谛的甚深般若经典中说:不见任何法,即是最殊胜的见。其实,真正的觉悟,是没有能见的心识或智慧,也没有所见的空性或法界,包括开始、中间与终结等过程,都是彻头彻尾的空寂,原本一无所有。
我们都是先学会走路,然后才能跑步的。谁都不能在没有学会走路的时候,就妄想跑步。学佛也是一样,必须先修最基础的课程,最后再修大圆满之类的法,这样才能证悟,否则永远都不可能解脱!切记!
甚深经中云: 彼不见即见。无所见能见,始终皆空寂。
想学大乘佛教或欲发菩提心的人,都要先学会平等地爱所有生命,这是第一步。假如这一步没走好,以后的路根本无法走下去。
在空性法界光明境界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异体之相。都是一体无别、不可思议之平等法性。诸佛菩萨以无有分别的方式而通达、体悟时,我们只能用世俗名言来诠表,就称之为见到空性。
于空性界中, 丝亳无异相。无分别而悟, 名言谓见空。
对佛法僧三宝不进行全面、平等的皈依会有哪些表现?并对自己进行一一对照检查。(前一问答已经发到了博客)
外境,不管是好是坏,都不是造成我们痛苦的主因。而对外境的执著,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本来源。所以,若想彻底根除痛苦,不能一味地从改变外境上下手,更应该从斩断内心的执著做起! ​​​​
近日,听到了这样一句言论:“活人献血都可以,活熊取胆怎么就不可以了?”其实说这种话,是对生命价值不了解、对生命不负责的一种态度。假如这些人真要提倡平等,那不妨试着易地而处,自己在哪种环境下被抽取胆汁试试。倘若他仍觉得可以接受、轻而易举,那活熊取胆应该也没有问题。 ​​​​
菩萨所有利益众生的行为,都可以归纳为六种波罗蜜多。其中第一种,是布施,也即给予。给予的东西不仅仅是金钱、财物,也包括很多无形的施予。修学大乘佛教的人,应尽量把自己从佛教中学到的智慧、爱心、包容等等带给家人、同事以及身边的所有人,这些都是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