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2001~1202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本来证悟法性、获得解脱,并不需要具有能取所取等二元化概念的现量,以及逻辑推导而得的比量,但为了遮止外道无中生有的各种诤论、辩驳,诸大智者便暂时安立了这些世间的学说。
外前行和内前行的所有修法,不能以任何方法来替代,必须踏踏实实地修,因为出离心和菩提心是其他东西代替不了的,它们是解脱道的支柱。
如此说来,由于内外道的一切宗派都是以量来衡量的缘故,所以都没有区别。但因为各个宗派在思维、辨别、研究的方向与原则等等有着本质的差异,则以各宗派所承许之量所衡量的法性,岂不是也成了很多种了吗?
无需现比量, 遮止外道诤, 故诸智者说。
故一切宗派, 以量量故同,众思辩异故, 量所量法性,岂非成众多?.
小爱的执著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时,不仅本人痛苦,而且还会做出砍杀、毁容等等的疯狂举动;大爱的奉献不仅能使他人幸福,而且这一过程也能让自己很开心、很愉快。
学习佛法时,明理如同双目,实行如同双足。若不明佛理便修行,就像无目之人乱走一样,很容易误入歧途;若只会讲道理却从不去做,则如明眼人没有双足一样,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所以,“知”与“行”必须相结合,不然,就会“学佛一年,佛在心间;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天边”。 ​​​​
“皈依佛竟,终不皈依天魔外道”这个誓愿,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如何落实?(前一问答已经发到了博客)
为了治病,我独自在某个城市住院近一个月。在此期间,我一个人排队、挂号、交费、取药、输液……看到了医院里林林总总的现象。上班不到一个月的小护士,每次给我扎针,都要扎五六次才找得到位置;身边有些病患,小病大治的的经历,听了让人唏嘘不已。通过种种现象,让我体会到了一个普通人看病的无奈。 ​​​​
爱家人和朋友等少部分的人,叫小爱;爱天下所有的生命,叫大爱。小爱的本质是自私,所以会导致各种痛苦和抱怨;大爱的本质是奉献,所以让人感到无限的幸福和满足。以大爱来替换小爱,是人类寻找幸福的正确道路。
则外道声闻, 皆可悟法性,何况唯识宗,中观更无异。
「佛学与企业文化」 一、六波罗蜜多与经营管理的关系 1、经营管理的宗旨:布施 2、经营管理的道德:持戒 3、经营管理的精神:忍辱 4、经营管理的动力:精进 5、经营管理的诀窍:禅定 6、经营管理的导向:智慧
二、六波罗蜜多对经营管理的作用 1、布施→给予→利他→造福 2、持戒→自我约束→诚实→信任→双赢 3、忍辱→坚持→成功 4、精进→热爱→勤奋→发展 5、禅定→平静→专注→创新 6、智慧→走中道→分善恶→认识金钱→认识人性→无我→奉献 以上是昨天下午我在北京大学讲座的内容。
照此说来,则一切外道与小乘声闻, 都应该完全证悟法性,何况说见解更胜一筹的唯识宗呢。唯识之上的中观宗,也与这些宗派没有差别了。
举目四望,都市里人们在干什么呢?几乎都在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玩游戏、上网……许多人对手机极度沉迷,一段时间内没有电话打来,或听不到短信铃声,便心情低落,空荡荡地难受。离开手机一刻,就坐立难安,似乎少了点什么。这其实是一种流行病,叫“手机综合症”。你是这样的病人吗? ​​​​
请解释“皈依佛竟,终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竟,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竟,终不皈依外道徒众。”(前一问答已经发到了博客)
如果我们的感官没有幻觉,就不会存在这个世界。所谓的宇宙,确实是一个庞大的虚幻时空。我们都按照它的游戏规则在玩,结果越玩越迷茫。最遗憾的是,我们谁也没有发现它的虚假性。
短视愚人言: 现量及比量, 佛徒持彼二, 以二量证空。
不承认因果轮回,缺乏卓然智慧,目光短浅、追求现世的世间人说:佛教徒必须掌握以五根直接观察世界自相的现量,以及用逻辑推理推导出事物总相的比量。依靠这两种量,即可以证悟空性。
如今的人们,不太明白因果的取舍关系。原本发财需要布施之因,他们却为了发财,一味地掠夺;明明长寿需要放生之因,他们却为了长寿,一味地杀生……最终只能南辕北辙,不想痛苦,痛苦却一个接一个降临;想要快乐,快乐却像仇敌一样被灭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