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1901~1192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佛教徒不能喝酒,但喝酒不等于不能学佛;大乘佛教徒最好不吃肉,但吃肉不等于不能学佛。虽然想学佛,但仍然放不下酒肉的人也可以皈依佛门,但起码的底线,是不能杀生。
《法华经》中说:“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花,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所以今天发一副释迦牟尼佛像,让我们一起在微博上作供养(评论中就有、[玫瑰]等)。只要有供养的心或供养的行为,便可积累非常大的功德。以此回向,愿求者如愿,愿苦者得乐,愿这世界吉祥安乐,愿每颗心充满善念! ​​​​
伟大的导师佛说“一切有为法,无论显现安住时间如何长长短短,都同样纯一是刹那性”,这就在“刹那性”这一点上把万事万物全部拉平了。在我们凡夫眼里,天地万物好像在体性上有很大的差距,这是我们没有智慧。真正来说,在名言当中一切造作的现象都是刹那性,真是大统一!
这篇论著,是应金洲王的劝请而写下的,若现今时代有人对此生信,希望能妥善地钻研、析察,最好不要仅仅只有一个肤浅的信心与恭敬。
金洲王请作, 若今有人信, 应善察而持,非唯因信敬。
我本是见识短浅、智慧匮乏者,仅凭自力根本无法抉择二谛甚深之理,但依靠诸大具德上师所说的教言,便撰写了这篇综述龙树菩萨之二谛意趣的论典。
短视愚者吾, 无力择二谛, 然依师所说, 立龙树二谛。.
7岁女孩拯救近2万个非洲孩子—— ​​​​
引导我们再往下观察,只要能生的因缘还没有退失,前前后后同类的刹那相续就会一直延续不断,这就是安住。举例来说,观察灯光是常法还是无常法?关键是从缘起上入手去认识,首先,灯光不是本有的法,它只是由油灯芯火柴点燃等的因缘聚合才出现的,缺少油或者灯芯都不会产生灯光。众生的生命也如是。
学大乘佛教的人,要学六波罗蜜多。其中第一,是布施,也就是给予。你可以把衣柜里的多余衣服,鞋柜里的多余鞋子,抽屉里的多余用品都拿来做布施。你不需要的东西别人很需要,你多余的东西别人很缺乏。
佛教引导我们这样认识:一个法还没有从能生它的因缘当中生起时什么也没有生。当它已经生起时,往前看因缘没有积聚时,它不存在,逐渐逐渐地到了因缘刚好积聚的那一刻,无间就生起了,不住第二刹那就坏灭了。知道这法是前面没有、后面也没有,只是在当下一刹那出现这就是生,不会无因安住到第二刹那。
修禅的时候,通过九种方法,可以逐渐驯服自己的心。这九种方法,叫"九住心"。若没有这些方法,心就无法静下来,因此,修禅的人必须学九住心。
皈依心是否坚固,与殊胜的戒、定、慧三学的生起有什么关系?(前一问答已经发到了博客)
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弘一法师 ​​​​
世间与出世间的学问浩如烟海,而南瞻部洲众生却寿命短促,并且无法预知寿命长短,所以要像天鹅从水乳相混的液体中吸出乳汁一样取其精华,选出适合自己根机意乐的法门进行修持。
寿短所知众, 寿量且不知, 如鹅取水乳, 修持适己法。
如果见解上毫不颠倒愚昧,具有世出世间之智慧,行为取舍方面也极为清净,纤尘不染,则不会误入歧途,最终必将去往清净安乐之佛刹。
佛教心理学是一个超级的心理学,它能完全治好最严重的心理疾病。近年来,西方心理学家也发现了佛教的优越性,并开始尝试着去了解佛法中的心理学。因此,有心理疾病的人最好能学一学佛教典籍。
见解不蒙昧, 行为极清净, 则不入歧途, 趋往清净刹。.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各种因缘,才产生了所有世俗显现,才令世俗显现有了成立的基础。如果诸种因缘消失、断绝了,则世俗间的一切也不可能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