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1801~1182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我们不应该站在欲望的立场去否定自己的生活,而应该站在生活的立场去否定欲望,因为前者永远无法让我们感到幸福,后者却随时可以使我们尝到人间的快乐。
因为无常性,世间生活并没有真正的快乐,因为有漏性,世间生活恰恰抑制了快乐,并制造出了苦果。看到这样的真相,很多人心里会很失望。因为他们学佛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佛法来改善生活,实现家庭、财富、精神的圆满。这实际上是拿着金银珠宝,去装饰一个肮脏的垃圾场,注定是一桩愚蠢的、亏本的买卖。
从前面的分析中看来,世间的生活追求,无论是家庭美满、钱财充裕,还是精神满足,都因为它们无常与有漏的特性,而无法给人们带来希望中的快乐。这么说来,世间的追求难道都注定要落空吗?世间的生活难道就不能有所指望了吗?答案确实是这样的。这就是世间生活的真相,这就是世间生活永恒不变的规律。
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啊,虽然你们以飞扬的青春而自傲,心里从没有过死亡的影子。但死期何时来临,谁都不知道。当阎罗王的使者赶到,捆绑起你们的脖颈时,你们一定会追悔莫及。
近日有新闻说:南京一位九旬老人过世后,家人惊奇地发现,他留下了数万元保健品,要吃十多年才能吃完……不仅仅老人会这样,现在许多年轻人也是如此,为了“将来”殚精竭虑,不停地计划安排,但无常的突如其来,就会把这一切彻底打乱。其实,他们都忘了一件事:死亡的到来,往往是不按常理出牌。 ​​​​
如今信仰的缺失、物质的丰富,令越来越多人迷失了自己。许多人整天东奔西跑、忙忙碌碌,各种压力此起彼伏,但在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生活目标后,却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着。其实,若能懂得一些佛教的道理,以此来制定自己的人生方向,绝对会消除这种困惑,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
也有人会认为追求物质财富比较低级,而以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为追求意境。但是欲界众生的精神境界,都根本抵不上色界禅定带来的内心宁静祥和的一分。而禅定力同样未逃脱无常与有漏的控制,表面的稳定之下,相续中潜藏的烦恼与业力种子同样暗流涌动,在定力消失的时候,原先混乱的生活便又死灰复燃了。
白发苍苍、体态龙钟的老人们啊,却不知时日地做着多年的人生规划,仿佛不知自己犹若灯油枯尽的油灯,即将结束此生的旅程。难道还不赶快为死亡中阴的前路积攒一些盘缠吗?.
佛教缘起学说的意思是:一切事物都是在因缘成熟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不需要任何神来创造,因此,在生活中或修行上,都必须重视因缘、如理取舍。
为什么说内道一切功德的基石唯是对三宝真正的皈依?(前一问答已经发到了博客)
物质财富虽然看似诱人,但也并不是纯快乐的,无论是在积累、享用,还是在维持阶段,它们给人在心理上带来的烦恼,和造成的创伤,都是非常巨大的,无法弥补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之中,做下的各种口是心非,以及损害他人的行为,给今后的生活,也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这就是物质财富的有漏性。
佛教徒追求的,是彻底证悟的智慧、无局限的慈悲以及利益所有众生的能力。这种智、悲、力,是任何鬼神、动植物、大自然都不能给予的,所以不皈依它们,而只能皈依可以带领我们获得这三者的佛、法、僧。
从前,一个年轻人跟睿智的老人打赌,他手握一小雏鸟问:“您能洞悉一切,请告诉我,我手中的鸟是死是活?”年轻人认为他胜券在握,老人若说是活的,他手轻轻一动,就把小鸟捏死;说是死的,他手心一张,小鸟就会飞走。不管怎么样,老人一定会输。没想到,老人微微一笑,说了一句话:“生命在你手中!” ​​​​
轻视戒定慧三学等修道功德,一门心思地追求今生利益的形象修行人啊,哪怕死到临头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怎奈何阎罗王的严厉法规,却是不讲情面、不容拖延的啊!
聪明伶俐、能言善辩的寺院小僧人啊,虽然你们一心贪恋着讲法、辩论等场合的各种名望,但要等到博得格西学位,那已经是头发像海螺一般苍白之时了啊。你们这些人在世间所享受那些快乐,终究都逃不过昙花一现的命运啊。.
近几日,斯里兰卡的一只母鸡,直接生了一只小鸡。这种“胎生鸡”的现象,让许多人无比好奇,因为它超出了科学的认知领域。其实,这在佛教中很好解释。众生的业力千差万别,每一种众生虽有固定的产生方式,但极个别众生的前世心识,在特殊业力的支配下,也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就像两头猫、六足人一样。 ​​​​
佛教认为:万法都从各自的因和缘而产生。所有的结果,都由因缘来决定,并不承认有造物主的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讲,佛教是无神论者。
又比如物质财富,用掉的,自然就消失了,尚未用掉的,则随时会受到地震、火灾、金融风暴等的外力损耗,甚至一夜之间就化为乌有的可能性也是完全存在的。即使没有遭遇损耗,等自己生病或年迈时,已经享用不动众多的物质财富。如果一旦撒手人寰,则它们完全变成他人的财富了,这就是物质财富的无常性。
为什么说没有真实的皈依戒,就得不到所有佛教大小乘所说在家出家的戒体?(前一问答已经发到了博客)
甚至,往往还没等对方变心的时候,自己已经开始移情别恋了。这时,原先魂绕梦牵的人,已经褪去了往日的魅力,反而变成了自己新的幸福追求的绊脚石了。所以说,两个自身都不稳定的人所组成的家庭,结果自然是更加不稳定了。感情生活的这种不稳定性,是这个世界普遍存在的无常规律的自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