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1581~1160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嗔恚就是众生不如你意时,马上就发怒,用口或手持凶器想加害对方。恒时远离杀生,就会生起尊重生命的善心,会想到对方具有佛性,怎么能对佛杀害、污辱呢?对方是前世的父母,怎么能对父母杀害、污辱呢?常常心怀尊重众生的善心,就会断除嗔恚。总之,心里生起了尊重生命的善心,就能断除一切嗔恚。
自律不是压抑情感,不是遵循强制的规定,也不是要做出一副道德楷模的样子给人看。自律的动机是考虑他人的感受,是不想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给他人带来伤害,让他人痛苦。
现在寺院修得越来越庄严,烧香拜佛的人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出家人被大众关注,似乎学佛的队伍在日益庞大。但实际上,如果你没有系统学习佛法的真谛——博爱一切的慈悲、无我空性的智慧,这些虽然值得随喜,却无法一窥佛教中最精彩的风景。可是,这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伯恩.玛丽,多次对她的学生说:“少躺在被窝里,多学习和做事,不要埋葬自己青春的时光。如果你现在懒惰,将来就一无所获!”对此,我们每个人也应引以为鉴,假如自己现在懒惰,就会错过人生中改变命运的很多机会,所以,希望大家珍惜分分秒秒,尽量控制自己的睡眠! ​​​​
昨天坐了十五个小时的车,半夜才到了一个偏远的牧区。今天给这里的牧民上课。他们又单纯又善良,但对知识的了解却比较少。真希望他们能过上文明的生活。
如果能从心里发誓:以后不论遇到什么众生,都不损害它的性命。能够这样恒时守持不杀生戒,每当遇到众生时,唯一想到的就是给它安乐、不给它痛苦,这样就是恒时住在仁慈的心当中。如果恒时远离伤害众生,心就会变得非常柔软、慈愍,不用说亲眼见到众生被杀,就连听到众生惨叫、呼号,也于心不忍。
我们常说“修行”,到底修什么行呢?就是修自己身、语、意的行。这样修行就是庄严自己的心地。怎么庄严呢?就是让身、口、意的造作具足善业功德,远离不善业的染污。能够按这样实修,不必要太久,自己的心态、语言、行为,乃至家庭、眷属、事业,就都统统成就庄严。
今天端午节,祝福大家吉祥、喜乐!在这几天节假日中,放松的不仅仅是身体,还应该有自己的心。试着禅修一下吧,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的心灵收获。 ​​​​
虽然人生的年龄,已进入耋耄之期。四大不调的各种病痛,也在轮番肆意攻击。但一想起证悟无改自然本智的无限幸福,即使独自一人,也禁不住快乐地放声大笑。.
内心杂念频繁,难以平静的时候,人很容易脾气暴躁、情绪失落、工作失误,这时候最好能看看佛书、修修禅定。
任何人都无法消灭所有的敌人,但若能消灭自己的嗔恨心,就等于消灭了世上所有的敌人。真正的敌人,就在自己内心当中,而不在外面。
今天5点就出发了,去藏地一个地方讲课。虽然路途遥远,非常难行,身体也极为疲累,可是只要能用佛法,对偏僻的地方稍微有点利益,自己也愿意略尽绵薄之力。 ​​​​
从三乘角度来讲,有哪几种果皈依?(前一问答已经发到了博客)
获得了能引导结缘众生往生极乐的无欺金刚语之授记安慰,在内心描绘了一生的宏伟蓝图,已经有了可以无碍现前的缘分。我,是多么的幸福啊!
当舍弃此等如幻蕴身躯壳的时候,我的明觉心识将直接飞往西方极乐。因为在母胎中,我的羽翼已经丰满成熟,有了不再坠落凶恶之地的把握。.
一位大学生登上火车,见一老人手执念珠念念有词。学生:你还信这过时的东西?老人:我信。学生:去了解了解科学对此的解释吧。老人:我不懂这方面的科学。学生:请留下地址,我寄些书给你看。老人递上一张名片,学生接过一看,脸一下子就红了。名片上写着——路易士.巴斯德,巴黎科学研究院院长。 ​​​​
分享图片 ​​​​
什么是他皈依和自皈依?(前一问答已经发到了博客)
过去我们造恶,是不觉悟才在恶业里打转,现在觉悟了,就要坚定地断恶,念念断恶。这样恶业日益减少,善业日益增加。因此,务必要记住我们修行人有一个法能使诸恶永断、善法圆满,这一法就是从早到晚,行住坐卧,时时观察自心,让善法念念增长,不容许有丝毫不善夹杂。
外布施的同时,我们也在内布施,即把心中的烦恼慢慢舍掉。通过施舍财物、帮助其他生命、分担痛苦压力、分享安全和喜悦,我们内心的贪、嗔、痴、慢、疑越来越少。施者比受者有福,这话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