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11501~1152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只想开悟不想学佛”的人不少。只求佛的智慧,不学佛的行愿。智悲本是一体,哪有舍此取彼的道理?佛法的智慧超情离见,不是我们一般人满心傲慢和成见随便读几句经文、看几则公案就能揣度。想开智慧先调柔相续,远离恶业,对治烦恼。普贤行愿一一随学,渐渐能心得开解,否则仅凭世间聪明,徒增邪见。
人生本来苦多乐少,对此用不着逃避、抗拒,若用佛法的智慧去面对苦、认识苦、接受苦,快乐便会不求自得。这方面在佛教中有许多秘诀,所以最近我写了一本书,叫《苦才是人生》,希望在这个纷繁的时代中,为你炙热难耐的心送去一丝清凉!O网页链接;O网页链接;O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贪欲越强,抓得就会越紧,心量也就越狭小。以悭贪的业就只有感受求不得苦。如堕为饿鬼得不到受用,下至一滴水都得不到,喉咙细得像针一样也无法进食。就是因为因地心里悭贪,总想把东西紧紧地抓住,不许丝毫放出,这样紧抓当然就没有东西进来。不悭贪整个心就是开放的,也就随心所欲什么都能自在拥有。
昨天,我在北大进行了一场讲座,叫“禅与财富管理”。主要讲了红尘中浮躁烦杂的心,如何通过“禅”来调伏?并提醒大家:只有管理好了自己的心,才是最高层的管理。通过此次的交流,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北大包容、开放的学风。
现在的人不善于建立、发展友谊,交往的圈子很小,除了同事、家人外,没有多少朋友,而实际上朋友之间相契相投,可以分担忧愁、分享快乐的这种关系,对我们的人生来说非常重要,也是其他很多关系的基础。
财富,犹如雨后的彩虹,绚丽无比,却越追越远;名声,好似空谷的回声,乍听响亮,却迅速消失;地位,如同空中的白云,遥不可及,却并不稳固。所以,静静观察,众人耗尽一生追求的东西,又有什么实质可言?只有认识内心的光明,才是别人夺不去的。
以贪求五欲会使诸根的功能退化。如住在深山老林里的人清心寡欲、耳聪目明、身体健壮,而沉溺欲海的人耳聋眼花、精力衰竭。尤其现在的人类放纵六根,贪逐五欲,诸根的功能退化得就更快速。意根日夜不断地分别,心识变得狂乱浮躁,像这样就叫诸根加速退化。如果大家能迷途知返,就会使六根恢复活力。
眼等诸根没有对色声香味触五欲贪婪耽著,那就是拥有清净的六根。要直接在自己身上做转变,以前对于五欲像飞蛾扑火一样贪著追逐,就像偷了东西就成了不干净的手,看了美色就成了不干净的眼,听了淫声就成了不干净的耳等等,就是失去了六根清净;现在不去逐取五欲,让身心远离贪染,诸根就开始恢复清净。
我很喜欢他主演的电视剧《济公》。他给我说:“我58岁的时候,去了西藏参观。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有两个小孩儿给我献了两条哈达。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奖励和鼓励。从此以后,我得任何奖都不激动了。”
我们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要刷牙洗脸;晚上入睡前,也是要洗漱沐浴,洗掉一天的尘垢。既然身体都需要如此洁净,那我们的心在一天忙碌中,受到的染污更多,为什么偏偏忘了给它也洗个澡呢?若能在晨起、入眠前,打坐一会儿,念几句佛咒,心的垃圾就不会越积越厚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佛像前,念经时,忆念上师三宝,或者生起真诚的慈悲心之时,会情不自禁的流泪。泪水由心里往外涌。法王如意宝以前常常说,忆念上师三宝的功德与恩德,以及众生的痛苦和无奈,发自内心的哪怕只流下一滴眼泪,也会清净往昔无数的恶业。这就是信心、慈悲心的力量。
对名利财色有贪欲,由贪欲的驱使就使得人费尽心思用各种手段去求取。求不到时心里闷闷不乐,求到了又生怕被别人夺走,失去了更是失落忧愁,这样心里一直都落在患得患失当中,就是心被贪欲套牢了。心上有一种贪欲,就已经被一条绳索绑住,就成了毫无自在的奴隶。脱离了贪欲捆缚,身心就会顿时恢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