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0941~1096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业是指过去的行为。从长远来说会带来快乐的行为,称为善业。长远来看会带来痛苦的行为,称为恶业。行为的后果不仅要看眼前,更重要是看长远的影响。比如贪婪会让人暂时感到满足,但长期来看,贪婪带来的是永无止境的不满足感和不安全感,内心难得安宁。
常有人说,好多道理懂了,但就是做不到。实际上,你做不到,就是因为没有真正懂。假如你真的明白毒药有毒,还会去喝吗?
人生这一辈子,遇到或好或坏的人、或顺或逆的事,都是缘分,要好好珍惜!
佛教的修行者随时保持觉察,看护自己的身心活动,反省自己言行背后的动机,珍惜与他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种种缘起,是因为我们知道,生命这出戏,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རླུང་རྟ་རྒྱ་ལམ་ནང་དུ་གཏོར་ནས་ཀུན་གྱིས་རྡོག་རྫི་བྱེད་པ་འདིས་རང་གི་ཁ་རྗེ་དབང་ཐང་ལ་གནོད་པ་ལས་ཕན་པ་མེད་པར་གསུངས་པས་དོ་སྣང་བྱ་དགོས་སོ།།
若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一切财宝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常为引导,直至菩提。【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
明天是“国际素食日”,它起源于1986年的印度,渐渐发展为一个世界性节日。这一天许多屠宰场停宰,饭堂、医院、监狱等供应全素食品,当年就有超过950万人响应该运动。希望大家明天也能尽量吃素,即使做不到,也请不要点杀活物。
守持清净戒律三门清净调柔,由此自然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当他人见到时犹如见到优昙花一样难得且悦目,故凡见者无不欢喜。无有惭愧的人毁破戒律,很快会就会由俱生神传告空神,空神传告四大天王,如此恶名就会迅速传遍天界,恶神罗刹欢喜大笑,一切善神天人痛苦呵责。
佛教既不是有神论,也不是无神论,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大乘最巅峰的见解,远离了一切承认,也不偏堕任何一方。正如龙猛菩萨所说:“我无承认故,我即为无过。”
以清净信心随念诸佛功德,深信诸佛无处不在,遍满虚空,一尘中有尘数佛,一一佛皆有无数菩萨眷属围绕。对此深深信解,即是以意作礼,顶礼诸佛。
如果你想要顺利快乐,那凡事就必须掌握分寸,量力而行;假设非要往不堪的痛苦里钻,想什么就做什么,结果如何只有自己最清楚。
托嘎如意宝说:“本来诸圣者对待一切众生如慈母对子般慈爱悲悯、恒时垂念,但如果自相续染上破戒这一严重过患,不辨取舍道理,好似体内无心的愚痴者,因被严重破戒过患所障蔽而将于无数劫中不得面见圣者尊颜;一切圣者及吉祥怙主七十尊,明辨善恶的诸事业护法神亦将远离他们,并受到谴责,不得救护。”
遇见美好悦意的事物、情境,哪怕只是享受一缕煦暖的阳光,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如果我的上师在这里就好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念头也能积累巨大的福报资粮。积累福报有时就这样容易。
《华严经》云:“戒为出世庄严具。”戒律庄严具谁人都可佩带,不分男女老幼,不论贵贱美丑,一经戒律严饰都能令见者、闻者欢喜愉悦。反之,纵然貌若天仙,美胜帝释,一旦破戒则为一切圣贤所呵责,为一切天仙鬼神所轻毁,为众人所讥笑嘲讽。
许多人常抱怨这个世界、抱怨身边的人,经常内心非常纠结。但实际上,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就会发现它有前所未有的美丽;换一个角度看身边的人,就会发现他也有美好的一面。释放别人,就是释放自己,试试吧!
古往今来,关于“爱”的故事林林总总,但除了虚构杜撰的以外,在现实中真正发生的爱,结果不外乎只有两种:自私的爱带来痛苦,无私的爱带来快乐。
圣地、屋顶、昏鸦,夕阳西下,修行人在天涯——昨日黄昏吾于禅房偶拍
今天的黄昏也很美
当我们悟到人类生命的本质时,所有的焦虑、恐惧、怨恨,都会像一阵轻轻的风,从我们身边飘过,却不会伤害我们,也不会使我们去伤害他,这叫做烦恼即菩提。
愤怒的时候不妨想想,一个人的恶言恶行不是凭空而来,背后必有社会家庭个人等诸多原因,要憎恶指责,更应该针对造成这恶劣言行的种种原因,而分析原因,仅个人性格、观念、教育背景等等,就有无数的人和事参与其形成。如果我们足够理性和诚实,会发现要怪罪的人太多了,我们的愤怒找不到一个具体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