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0621~1064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今天是藏历十八,观世音菩萨节日。在藏地,人们把观音心咒刻在石头上,写在经幡上,希望吹过石头经幡的风把佛菩萨的加持送到远方,凡风过处,皆得安稳吉祥。在这段视频中,不论男女老幼,不论是背是抬是堆放玛尼石,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大家的发心是为了所有众生获得安乐。
嗡嘛呢叭咪吽舍!#视频#《扎西持林的玛尼石》网页链接
经常听到有种说法是要“关心下一代”,其实不仅仅要关心下一代,我们还要“关心下一世”。假如从不考虑这个问题,所作所为就会非常可怕,正如佛陀在经中所言:“不见后世,无恶不造。”——西北大学演讲《来世生命及往生净土》网页链接及问答网页链接
在生活中,女性小家子气一些,是被普遍接受的。但是对于学佛求解脱来说,并不因为是你是女的,解脱的要求就会放低一些。这样来看,女性就不能给自己的小家子气找理由。普遍来说,女性理性较少,烦恼较多,相比男性,已经输在学佛起步线上了,故应该更严格要求自己才对。
在无尽的轮回中,我们必定曾经有幸值遇过佛,接触过正法的光明,或者无意之间礼敬、供养过三宝,种下了善根,不论这善根多么微小,都会在我们的识田中留下印记,因缘成熟时便会结出善的果实,我们因而感受安乐,生起善念,做出善的举动。
在平坦的大路上开车,看不出每个司机有什么不同,可一旦遇到了紧急情况,他们的技术即见分晓。同样,在平稳安乐的生活中,每个人的修行似乎都不错,可一旦遇到了逆境,他们的境界立见高下。
藏历十五,阿弥陀佛节日。【观无量寿佛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你现在拥有的一切,实际上就已经很幸福了。但欲望越大,幸福感越小;知足越大,幸福感越多。
有人说,烦恼生起来的时候,自己也知道,也看着它,不想让它发展,但最终还是克制不了。能意识到生了烦恼,固然是好事,但是光看着是没有用的,要有解决的办法,那就是能够并善于运用多体、无常等方法。就像看到房子着火了,你只顾看,火只会越烧越大,但是你要是能浇上一盆水,火当下就灭了。
我们的人生中,能用得上的时间特别少!年幼时代少不更事,年老时代身心衰退,这期间都做不了什么;而青壮年时代就算有体力、有能力,时间也多被忙碌、散乱、睡眠占据了,剩下来留给自己的,可谓寥寥无几。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当下,不要虚耗时光,人活了一辈子,至少要做一件让自己感觉有意义的事!
在家居士修无我,要首先从家庭开始落实。家庭成员间要保持具有理性、善意、尊重、宽容,这样才能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能达到这些要求,我执就受到很大的克制了。
有人看见别人救护动物,就说这样做意义不大,不如拿这个钱去帮助穷人。当穷人真来到他面前,他又说救急不救贫,不如拿钱去帮助病人。有人帮助病人时,他也不会随喜,又说别的。最后他既没有帮助动物也没有帮助人,只是批评了别人的善行,损耗了自己的福报。
常有人说:“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话虽如此,但你从不试着去做的话,那永远都做不到。就像你从家里步行去拉萨,虽然目标遥不可及,但路就在你脚下,只要一步一步走,就会一点一点接近。不要总抱着投机的心理,奢望人生中会出现“捷径”,让自己不费力气就一步登天,那只是小说中才有的情节。
对初学者来说,精进地闻思修,这本身就是在弘法,自相续中通过闻思生起证法的功德,自己这个众生便得到了利益和度化。度己的同时,我们身心的行为和变化将影响感动其他众生,使他们也对正法生起向往之心,进而了解和修学佛法,这是度他。
对社会上普遍崇尚的个性,要仔细分析。理想的个性,是没有嫉妒、傲慢等烦恼掺杂的,在任何场合都会表现得不卑不亢。反之,个性则是自私、乖戾、倔强的代名词了,这样越张扬个性,就越增长我执,会对自己和他人带来损害,这是要时时警醒的。
དགེ་བ་བསྒྲུབ་པ་དང་ཁོར་ཡུག་སྲུང་སྐྱོབ་མི་འགལ་བ་ཞིག་བྱེད་པ་གལ་ཆེའོ།།
今天是藏历初十,莲师节日。请尽己所能戒杀、放生、食素、上供下施,积资净障。积累福德不一定就是功利。福德是人人都需要的,就像空气。
在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我”就已经明显地浮现出来了,这时正好可以直接来观察它。看它的来源,看它的变化,看它的构成,看它的多体,等等。结果你会感到有很多个“我”,弄得自己都无所适从了,不知道哪个才是真的。这时转念一想,就会有领悟。
从小到大,我们了解的“幸福”,全来自于外在。比如有钱了就幸福,没钱了就痛苦;有人爱就幸福,失恋了就痛苦……但实际上,这一切并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而佛教所揭示的“幸福”,建立在内心的基础上,这是人人平等具有的,只是很少人懂得该怎样挖掘。可一旦你认识了它,才知道何为不变的幸福。
面对同样的失去,有些人内心豁达,不会纠结很久,遇到什么都能随遇而安,心安了也就自在了;有些人则耿耿于怀,难以面对,要么愤世嫉俗,要么自暴自弃,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了困扰。所以,外境好坏并不是苦乐的来源,真正的始作俑者,就是我们的心。
“幸福”是人人都渴望的,但怎样才能得到幸福,思考它的人并不多。其实,幸福的根本是心,只要心满足了,哪怕是粗茶淡饭,也会怡然自得;若是心不满足,即便是金玉满堂,也依然悲戚愁苦。今天是“国际幸福日”,趁这个吉祥的日子,祝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幸福的方法,得到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