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981~100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有的外道又认为,在恒河里面洗澡可以获得解脱。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说法。身体上的污垢不会使我们流转轮回,如果心里的我执、贪、嗔、痴的烦恼洗不掉,那外表洗得再干净,都跟解脱没有关系;如果真正要洗,也是洗精神上,也即阿赖耶识上面的污垢,只有洗掉这些污垢,我们才会解脱。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一: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对每个众生都有一颗好心、一个好愿,这就是结善缘。常结善缘,这就是成就的方法。
钱是无生命的,人有生命的,而且是万物之灵。因此,自己要会利用钱,不要被钱利用。
内心清净,障碍才能清净;内心圆满,福德才能圆满。
自己的相续只有自己能破坏,也只有自己才能保护。如果自己有智慧,任何对境都不会影响你的相续。
宿命论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一旦注定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这是一种外道的观点,佛教却不承认。佛教的观点是:虽然定业是有的,但是所谓的定业也不是没有办法改变,若能证悟空性,或者能励力忏悔,则定业也会发生变化。正因为一切有为法都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可以改善、可以转变、可以控制的,所以,我们要去了解十二缘起。不了解十二缘起支,实际上就是不了解我们自己。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十二缘起支--生命轮回的次序]
随缘是在心上,而不是在相上。有烦恼、有要求,就没有随缘。放下执念,才能随缘。
在修行的路上,凡是无实义的事都要学会放下,不要样样记挂在心。自己了生死,才是最要紧的事。
我们能力可以有限,但是发心不能有限。所有的功德、成就都是从心上产生的。
龙树菩萨在《亲友书》里面讲过一个比喻:“如麻风病虫蠕动,为得乐受皆依火,非但不息苦更增,当知贪欲与彼同。”麻风病人的皮肤下面有一种小虫,病发作的时候奇痒无比而且也很痛,很多病人为了减轻痛苦就去烤火,不料小虫在受到刺激后反应非常强烈,结果使病人更加痛苦。这个比喻,就是暗指人的贪欲。我们一直都认为,金钱会给我们带来幸福,然后拼命去挣钱,结果有了钱反而更不幸福。另外,《亲友书》及其他论典当中也讲:“一切妙欲如盐水,愈享受之愈增贪。”物欲及物质享受就像盐水一样,人越喝口越渴,如果不懂得少欲知足,无限膨胀的欲望就会使人越来越痛苦。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一: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修念死要按三根本、九因相、三决断来修。根本就是要思维三个主题:思维决定死、死无定期和死时除法以外其它都没有利益。九因相就是每一个根本要用三种因相或理由来成立它,这样就会发起决断。这些决断都是在法上的决断,也就是决断必须修法、必须现在就修、尽这一生心心念念都唯一依止法。
不足的都是心,心里有欠缺。如果心里没有欠缺,当下都是圆满的。
我们真正拥有的是现在。为什么不珍惜它呢?
当一个对境现前的时候,这个果报已经成熟了。如果再去执着、再去起烦恼,就又造了新的业,这就是轮回。
要知道修行的道路中,第一个大魔就是粗的常执,常念不死的心,被它控制了就日夜沦落在现世法的欲海里、欲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佛教中讲的人住胎的五个阶段,在《俱舍论》乃至大圆满的续部里都提到过。尤其是在大圆满的续部里,连这五个阶段的细节都讲得非常清楚。这些经论虽然没有用“细胞”这个名词,实际上却讲到了细胞组合又分裂、分裂又组合的详细而复杂的过程。这种讲法令学医的人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这和现代医学的说法相当吻合。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十二缘起支--生命轮回的次序]
任何东西用久了,都会因失去新鲜感而心烦,而同时又渴望拥有新的东西。所以,物质永远无法满足人类的欲望。--慈诚罗珠堪布《慧语莲灯》
整个人生都是刹那无常、转瞬即逝,在这其中怎么会有永恒不变的事物呢?
如果没有观修出无常来,那就没办法开展整条菩提道的修行,因为心一直耽著在现世的欲乐当中,连修道士的名称尚且不得,更不可能成为一个纯粹的修道士,又如何能成办伟大、宏深的成佛大义呢?
认真对待每一个机缘,缘分来了不放弃,缘分去了不后悔,这就是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