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9481~950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什么是做人的根本?就是凭良心做事,不伤天害理,不损人利己。这个不复杂,也没有什么可商量的。若做到了,你尽可以在世间履行自己的本分,该怎样工作就怎样工作,凭正当进取、诚实劳动获得尊重、认可,以及财富、受用。佛法也没有禁止这个。佛法不要求所有人一沾上学佛的边,就必须放弃正在过的生活。
如果你能够学佛通达“无我”,并且无论在行、住、坐、卧,与人相处,还是处理各种事情的时候,总之一切时处当中,都能提起“无我”,和过去心里时时提起“我”的做法直接相反。这样你的心就不会被“我”占据,就很容易契入真实义。
我喜欢梦中的世界,因为在那里,我可以像以前一样伺候我的上师。
人一生的经历,概括起来就是:缘会即现,缘灭即散。因缘到了,不想经历也得经历,因缘尽了,想留也留不住。见多识广也好,阅历简单也好,实在都是各人的因缘,谈不上绝对的好与坏。若能把多看世态炎凉得来的那份睿智、简单生活养成的那份单纯安静用在学佛上,就都是觉悟的助缘。
我等的心只要一提到“我”,立即就会卷入我执当中。由此就会引生自他对待,各种是非、得失、善恶、染净等的戏论,以及功利主义、表现主义、成就主义等等也会随之而来。
依止上师,最好是以佛法依止,而不只是师徒之间的一句承诺。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海上飞行,我到了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新西兰。在接下来的几天,会跟一些师生交流以《入菩萨行论》为主的佛法。虽然有点累,但只能安忍,因为我要讲的内容是——安忍品。
我们一出生就认为,所见所闻的一切法全部独立存在,有真实的意义。以这个根源上的出错,就源源不断地引生出不可计数的心识的误用,以及各种各样的妄动、追逐,发展成难以收拾的错乱狂澜。大家就迷失在这里面,不知自返。
扎西持林正在举行法会。
发表了博文《四圣谛(三)》四圣谛(三)集谛既然轮回当中没有快乐,没有永恒,没有实义,更没有值得留恋与追求的目标,那就要设法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如何解脱呢?首先要去了解轮回的因缘,就像要治病,首先要找到四圣谛(三)
窍决宝藏论说:若要独自居于寂静处,事先需要具备之六法:辞别上师自己能独立,遣除疑障无有可问事;身体无有病魔及违缘,销声匿迹远离诸人群;具足成办二利之教授;内心断定正见之密意。
所以,关键要有识别真假和优劣的眼光。能对弥陀的智慧和大愿产生信心,就算信到了最深、最妙、最具实义的地方。这种信心一旦起来了,就会不惜一切代价来求这个无上的大义,这里会出现非常强大的信念的力量。
只要自己一心跟阿弥陀佛的智慧相合,佛一定做最恰当、最直接的加持。然后自己完全能定下心来,没有任何怀疑、顾虑,会全心全意地走这条依靠佛智慧加被的极为奇特不可思议的妙道。
贪执今世,不是修行人;贪执三界,不是出离心;贪执自我,不是菩提心;出现执著,不是正知见。——萨迦根噶酿波
学了佛,是不是就不会老、不会死?不是。相反,佛教会清楚地告诉你:你会生病,也会老、会死。然而,这不是为了打击你,而是在善意提醒你:生命本来就是无常。明白了这一点,再面对无常,不管是什么意想不到的伤害,心态都会完全不同。
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一切的不善,而内心清净则能减少伤害。
大家原先认为见到的都是实实在在、千真万确的万法,中观学好后,就知道没有真的东西被听到的、看到的等等。实有这个问题不是出在境上,而是无明颠倒执著出来的。
所以面对万法的时候,不需要加简别,说胜义中才空,世俗中不空。不应该舍不得空,放不下执著。看外境时,就像房子里通过玻璃窗,里里外外通彻地看到,应该是这样无自性、空性的境界。
人在世间走一遭,是来消受以前持戒修福的果报。虽说人这一生,福祸相倚、苦乐参半,福报、恶报都有显现,但总的说来,在轮回中能有苦乐参半、罪福同受的机会本身也是一种福报,因为如果投生饿鬼道、地狱道,连一刹那感受乐的机会都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