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841~86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我们内心为什么脆弱?因为把一切都当真了。当你知道诸法都是无常的、都是幻灭的,自然就看破了。看破了,内心才会强大。
平时不观察的时候,我们会自以为是寻求解脱的人。但此时我们要静下心来,好好检视自己:我想以后投生到哪里?有没有希望投生到人间或天上的希望,如果发现自己真的对六道中任何一道都不感兴趣了,就开始有出离心了,至少有了出离心的一半。至于另一半,还要看自己有没有希求解脱的念头。如果有,就有了完整的出离心。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八:<离四贪>浅释]
具备人品方能成就佛法
当你的心上具足上述的八种品德,有了成就佛法的基本素材,再结合各种佛法的修持,就能够顺利地成就道果功德。也就是有了这个如真金、美玉般的人品后,加上修法的锻造,就决定会有大的成就。
我们真要修行,就不要看着别人,要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把恶念去掉,多培养善念,这才是对自己有益的。
今天是藏历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顶礼供养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通过皈依外在的三宝,慢慢把内在三宝的功德引发出来,那时我们将体会到:外在三宝其实是内在三宝的投射,正因为我们内在本具三宝的功德,才会在因缘成熟之时现前外在的三宝。网页链接
专程去看了一下小时候与父母一起生活过的地方。那时候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差,但依然是一生中非常美好的回忆。
一切都像昨夜的梦,深感生命在大自然中的渺小和短暂。
回向是分享,更是一种唤醒,唤醒我们自心与诸佛圣众无二的本性。譬如一室中有千盏灯,每盏灯的光明都遍满全室,灯与灯之间光明互入,光明所及,不分此灯之光还是彼灯之光。圣者证得的心佛众生也是这样。虽然凡夫无法直接见到这种互即互入,但我们时时回向众生就是在一次次帮助自己趋近实相。
经常思维利益众生,你看谁都会顺心,到哪里都会高兴。心量如果不打开,痛苦是逃避不了的。
法王上师讲了人品贤善的八项要求:一、心善;二、少谄;三、少诳;四、温良;五、虑远;六、稳重;七、量大;八、识广。意思就是要成就佛果,必须要具有修解脱道、修菩萨道、修密乘道的种性,而这个种性无非就是指你心上的品质。也就是指:心善、心直、心温、心远、心稳、心大、心广。
傲慢太多,就提升不了自己;我执太重,就包容不了他人。
美丽的家乡,童年的回忆。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一个好的回忆,特别是儿童时代,从父母家里留下来的回忆,是世上最高尚、最强烈、最健康,而且对未来的生活最有益的东西。”
我们为什么不精进?因为没有相信自己能成佛。如果你深信自己有佛性,只要修行就能把佛性开显出来,佛的一切功德自己全都能得到,还能不精进吗?
释迦牟尼佛在第二转法轮时说,一切法是空性,包括佛的智慧也是空性。但在第三转法轮当中,却承认光明如来藏的实有,但此时的实有和前面的空性是一回事。即使用完全相反的词来表达,也不会自相矛盾。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两种佛性]
法王上师说:学佛先学做人
学佛的人往往看轻了做人,因此最终一事无成。他认为学佛和做人是两件事,其实离开了世上一切的人、事等,也就没什么佛法了。所以说一定要做好了人才会有成就佛法的可能。
同修之间、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很多矛盾自然就能避免,关系才能稳定长久。
今天是藏历二十五,空行母节日。度母心咒:嗡达瑞德达瑞德瑞索哈。愿世界和平,众生安乐! 网页链接
即使修行不是为了现世利益,但只要还存有来世享受人天福报的心,不想成佛,不想解脱,就不是出离心。如果贪爱之心还存在,纵然修外加行花费了两年、三年、五年,都是徒劳,因为自己还贪爱三界轮回,哪怕尚存丝毫的贪念,就表明没有修好出离心。没有出离心,这就是外加行没有修好的表现。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八:<离四贪>浅释]
很多人觉得没有时间修行,那是因为你没有把修行融入到生活中,没有随时随地观察自己的心。
大恩上师知!虽然离别久长,可是您的妙音声,常在我耳边响起;您的相好身影,常在我眼前浮现;您的教诲甘露,常驻在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