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841~86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平时不观察的时候,我们会自以为是寻求解脱的人。但此时我们要静下心来,好好检视自己:我想以后投生到哪里?有没有希望投生到人间或天上的希望,如果发现自己真的对六道中任何一道都不感兴趣了,就开始有出离心了,至少有了出离心的一半。至于另一半,还要看自己有没有希求解脱的念头。如果有,就有了完整的出离心。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八:<离四贪>浅释]
具备人品方能成就佛法
当你的心上具足上述的八种品德,有了成就佛法的基本素材,再结合各种佛法的修持,就能够顺利地成就道果功德。也就是有了这个如真金、美玉般的人品后,加上修法的锻造,就决定会有大的成就。
当你的心上具足上述的八种品德,有了成就佛法的基本素材,再结合各种佛法的修持,就能够顺利地成就道果功德。也就是有了这个如真金、美玉般的人品后,加上修法的锻造,就决定会有大的成就。
今天是藏历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顶礼供养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通过皈依外在的三宝,慢慢把内在三宝的功德引发出来,那时我们将体会到:外在三宝其实是内在三宝的投射,正因为我们内在本具三宝的功德,才会在因缘成熟之时现前外在的三宝。网页链接
回向是分享,更是一种唤醒,唤醒我们自心与诸佛圣众无二的本性。譬如一室中有千盏灯,每盏灯的光明都遍满全室,灯与灯之间光明互入,光明所及,不分此灯之光还是彼灯之光。圣者证得的心佛众生也是这样。虽然凡夫无法直接见到这种互即互入,但我们时时回向众生就是在一次次帮助自己趋近实相。
法王上师讲了人品贤善的八项要求:一、心善;二、少谄;三、少诳;四、温良;五、虑远;六、稳重;七、量大;八、识广。意思就是要成就佛果,必须要具有修解脱道、修菩萨道、修密乘道的种性,而这个种性无非就是指你心上的品质。也就是指:心善、心直、心温、心远、心稳、心大、心广。
美丽的家乡,童年的回忆。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一个好的回忆,特别是儿童时代,从父母家里留下来的回忆,是世上最高尚、最强烈、最健康,而且对未来的生活最有益的东西。”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一个好的回忆,特别是儿童时代,从父母家里留下来的回忆,是世上最高尚、最强烈、最健康,而且对未来的生活最有益的东西。”
释迦牟尼佛在第二转法轮时说,一切法是空性,包括佛的智慧也是空性。但在第三转法轮当中,却承认光明如来藏的实有,但此时的实有和前面的空性是一回事。即使用完全相反的词来表达,也不会自相矛盾。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两种佛性]
法王上师说:学佛先学做人
学佛的人往往看轻了做人,因此最终一事无成。他认为学佛和做人是两件事,其实离开了世上一切的人、事等,也就没什么佛法了。所以说一定要做好了人才会有成就佛法的可能。
学佛的人往往看轻了做人,因此最终一事无成。他认为学佛和做人是两件事,其实离开了世上一切的人、事等,也就没什么佛法了。所以说一定要做好了人才会有成就佛法的可能。
即使修行不是为了现世利益,但只要还存有来世享受人天福报的心,不想成佛,不想解脱,就不是出离心。如果贪爱之心还存在,纵然修外加行花费了两年、三年、五年,都是徒劳,因为自己还贪爱三界轮回,哪怕尚存丝毫的贪念,就表明没有修好出离心。没有出离心,这就是外加行没有修好的表现。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八:<离四贪>浅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