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8561~858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今天是藏历初十,莲花生大士节日。嗡啊吽班匝格热班玛色德吽!当我们想到莲师,诸佛菩萨、所有的上师都在他的身语意上体现。当我们向莲师祈祷,也就是在向三世诸佛祈祷。
人活着最有意义的事,就是要选择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从轮回里寻找出路是最重要的。这并不代表从学佛开始就不工作了,工作当然要做,因为我们要在地球上生存。但这绝不是生存的目的,只是一种临时的生存方法,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做的。我们的最终理想,是在轮回中找到出路。网页链接
哪怕明明看到的是庸俗虚伪、是非颠倒,遇到恶意挑衅和欺侮,心里还是要记得一个道理:爱护自己最好的办法是对人对事豁达和宽容。我们的身体不仅因为细菌、病毒才生病和加速朽坏,更重要还有不健康的精神状态。悲伤、愤怒、忧虑在破坏内心安宁的同时也伤及内脏经脉,血肉之躯哪里经得起这样频繁的损伤?
顶礼时首先要合掌,这也有一些讲究。两只手掌不能完全地合在一起,从手心到手指之间都要有空隙。合掌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嘎屋式。嘎屋是一种带在身上的四方形法器,由于手指头没有合在一起,看起来有些像方形。二是莲花苞式。两个食指与无名指放得比中指低一点,指尖接触,这样看起来有些像含苞待放的莲花。(请看图)
不论采取哪个方式,手掌中都要留有空间,因为经书中说外道的合掌才是没有空间的。合掌时,要观想手中拿着如意宝。顶礼的第一步是将手掌放在心间,而不是头顶上,这表示对佛菩萨的恭敬。第二步是将手掌放在头顶的发旋儿处,而不是额头上,此时观想向佛的身顶礼,清净自己的身业如杀盗等。第三步放在喉间,观想向佛的语顶礼,清净自己的语业如妄语、粗语等。第四步放在心口,观想向佛的心或智慧顶礼,清净自己的意业如贪嗔痴。之后五体投地,即额头、双掌与双膝同时触地,观想向佛的身、语、意、功德、事业顶礼,清净自己极细微的障碍,有些人称此为磕短头。如将身体伸直匍匐于地以五体顶礼,则称之为磕长头。当身体趴下去时,双手合掌置于头顶上,前面放置念珠计数,然后站起来。
顶礼主要是一种恭敬的表示,磕长头、短头都可以。虽说顶礼的方式有很多,但上面讲的两种在经书中有记载,所以是如法的。站起时身体要正直,不可弯腰驼背;合掌时手要合好。纵然加行的数量要做够,但质量更是重要。就算只磕一个正确的头,也能积累很大的资粮,清净众多的罪业。不如法的磕头,就算做了成千上万,不仅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因为在佛像前随便顶礼,是对佛像的不恭敬。所以,每一次顶礼都务必要认真地做,才可圆满功德。
在顶礼的同时,观想在自己四周有无数的父母众生及冤亲债主随着自己一同顶礼,也就是有无数的身体在同时向佛顶礼。[慧灯之光二:上师瑜伽] 作者:堪布慈诚罗珠 发布时间:Sun Dec 20 来源:慧灯之光二
不论采取哪个方式,手掌中都要留有空间,因为经书中说外道的合掌才是没有空间的。合掌时,要观想手中拿着如意宝。顶礼的第一步是将手掌放在心间,而不是头顶上,这表示对佛菩萨的恭敬。第二步是将手掌放在头顶的发旋儿处,而不是额头上,此时观想向佛的身顶礼,清净自己的身业如杀盗等。第三步放在喉间,观想向佛的语顶礼,清净自己的语业如妄语、粗语等。第四步放在心口,观想向佛的心或智慧顶礼,清净自己的意业如贪嗔痴。之后五体投地,即额头、双掌与双膝同时触地,观想向佛的身、语、意、功德、事业顶礼,清净自己极细微的障碍,有些人称此为磕短头。如将身体伸直匍匐于地以五体顶礼,则称之为磕长头。当身体趴下去时,双手合掌置于头顶上,前面放置念珠计数,然后站起来。
顶礼主要是一种恭敬的表示,磕长头、短头都可以。虽说顶礼的方式有很多,但上面讲的两种在经书中有记载,所以是如法的。站起时身体要正直,不可弯腰驼背;合掌时手要合好。纵然加行的数量要做够,但质量更是重要。就算只磕一个正确的头,也能积累很大的资粮,清净众多的罪业。不如法的磕头,就算做了成千上万,不仅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因为在佛像前随便顶礼,是对佛像的不恭敬。所以,每一次顶礼都务必要认真地做,才可圆满功德。
在顶礼的同时,观想在自己四周有无数的父母众生及冤亲债主随着自己一同顶礼,也就是有无数的身体在同时向佛顶礼。[慧灯之光二:上师瑜伽] 作者:堪布慈诚罗珠 发布时间:Sun Dec 20 来源:慧灯之光二
无常的修法可以赐予我们精进修持的动力,对修行是非常有帮助的。从善根的角度来讲,很多人都觉得念佛、烧香、拜佛有很大功德。这些虽然是有功德,但都不如修无常殊胜。佛在经中亲口宣说,哪怕是在一弹指的短短时间里修无常,所得的善根也远远超出长期烧香、磕头的善根。网页链接 [寿命无常]
加行的修法都是一些思维,有些修法却不是这样。比如,禅宗修法时什么思维都不能有,什么念头都不能起,所有的念头都要放弃。这是另外一种修法,修加行时不能这样做,一定要有思维。因为,开始时不思维就没有办法建立正知正见,没有正知正见就不能建立修行的基础。网页链接 [人身难得]
僧宝是住持如来佛正法的代表,因为僧人们日日夜夜修学佛法,因此是具体地象征着佛法。在导师释迦佛住世时代,僧团就已在代佛弘法;当释迦佛涅槃之后,更需要僧众来传授佛法。
佛教与其他宗教很不相同,它从不认为信心是第一位的,反而一贯强调智慧的重要性,认为以智慧为前提的相信,才叫理性的信仰。佛也从未告诉我们,不经观察便可相信某事。此处同样要以智慧观察——轮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二:轮回过患]
大家工作都或直接或间接地要为他人服务、效劳,所以为什么不把这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也看成是自己积累福德的途径呢?工作中多替别人解决问题,让人对生活有欢喜和希望,这是积德的事,利人利己。同样早出晚归地辛劳,却往往是在增添别人的挫折苦恼,让人怨恨,何必?
密宗也称为金刚乘。为什么叫金刚乘呢?
在佛经,尤其是密宗里面,金刚象征无二、无别、无可分割的意思。
什么是无二无别呢?密宗的基和密宗的果无二无别,胜义谛和世俗谛无二无别,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
首先,在显宗里面,基和果是分得很清楚的:
显宗的基,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如幻如梦的世界,包括众生与山河大地等外在世界以及空性;显宗的果,就是成佛以后的法、报、化三身。显宗认为,我们普通的人现在还不是佛,通过修行,经历了三个无数大劫(阿僧祇劫)以后,才可以成佛。众生是因,佛是果。
密宗认为,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轮回就是涅槃,涅槃也就是轮回。轮回和涅槃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在我们还没有开悟,还有烦恼的时候,会把佛与众生,烦恼与智慧划分为清净与不清净,所以叫做金刚乘,密宗的特点也就是在此。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金刚乘的名词解释]
在佛经,尤其是密宗里面,金刚象征无二、无别、无可分割的意思。
什么是无二无别呢?密宗的基和密宗的果无二无别,胜义谛和世俗谛无二无别,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
首先,在显宗里面,基和果是分得很清楚的:
显宗的基,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如幻如梦的世界,包括众生与山河大地等外在世界以及空性;显宗的果,就是成佛以后的法、报、化三身。显宗认为,我们普通的人现在还不是佛,通过修行,经历了三个无数大劫(阿僧祇劫)以后,才可以成佛。众生是因,佛是果。
密宗认为,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轮回就是涅槃,涅槃也就是轮回。轮回和涅槃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在我们还没有开悟,还有烦恼的时候,会把佛与众生,烦恼与智慧划分为清净与不清净,所以叫做金刚乘,密宗的特点也就是在此。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金刚乘的名词解释]
修外加行最重要的是修出结果,即内心生起相应的感受,没有结果哪怕修几年也是需要的,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这些修法。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修行好,修行才能够解脱,不修就只有在轮回里受苦,但是因为对现世的贪欲心太强烈,便无法控制自己。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基础修法没有掌握好。网页链接
念上师祈祷文时要边念边观想,那些非常虔诚的弟子们在接受上师灌顶时,都是双手合掌、热泪盈眶地念诵上师祈请文,这样的反应是因为他们对上师有强烈无比的信心。不然的话,仪轨照着念完了,却没有丝毫感受可言。所以要对上师由衷地发起强烈的信心,诚心诚意地祈祷上师,发誓从今以后只皈依上师三宝,并祈祷上师加持自己能早日证悟空性。许多修行人由于对上师有无与伦比的信心,故而最终能轻轻松松地证悟空性,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慧灯之光二:上师瑜伽]
作者:堪布慈诚罗珠 发布时间:Sun Dec 20 来源:慧灯之光二
[慧灯之光二:上师瑜伽]
作者:堪布慈诚罗珠 发布时间:Sun Dec 20 来源:慧灯之光二
如果这一世不修行,我们就要回到阴冷黑暗的轮回中去。这不是佛教的教条,也不是威胁、吓唬,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一世不修行也可以(很多人不在乎这些,根本不修行),但是下场就是这样;修行的话,就有办法不再回到这个“监狱”,想不想办法,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网页链接
《四百论广释》中说:一只猴子,披上一张豹皮扮成豹子,因此吓住了其他猴子。这以后,无论过多久,无论它出现在哪,这些猴子总能被吓唬住。这里的“猴子”表凡夫;“披豹子皮”表凡夫的不净身有了人皮的包装;“无论出现多少次,都能吓住其他猴子”表有人皮包装的虚假清净身相,总能迷惑凡夫,只不过猴子们生起的是恐惧,而凡夫们生起的是贪欲,在这点上不同而已。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虽然很多人自以为了不起,实际上个个都在为了生活而匆匆忙忙,奔波劳碌一辈子,生活的乐趣都被忙碌带走了。所以,在物质生活上,要知足少欲,多给自己一点自由,不要因竞争攀比而让欲望随心所欲地无限膨胀,从而失去自由。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八:两种佛性]
【菩提心包治百病】《入菩萨行论》中讲过:“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旦具备了世俗菩提心,所有的罪业都可以在一刹那间彻底清净无余。
所以,具有无伪菩提心的人如果犯失了密乘戒,也不要伤心失望,而应该鼓励自己:虽然犯失了密乘戒,但我必须重新站起来,因为我是发愿度化众生的人,即使犯了戒,也不能放弃我的目标,无论前面有何等的艰难险阻,无论将来会承受怎样的果报,我还是要继续向前,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弘法利生的事业当中。这样一来,则即使没有以专门的方式来清净罪业,也可以自然而然地清净包括犯失密乘戒在内的所有罪业。菩提心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武器,是包治百病、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我们万万不要将其束之高阁,而应当随时随地加以利用。当然,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忏悔的修法,就更是再好不过了。
[慧灯之光三:犯失密乘戒的界线与忏悔清净的方法]
所以,具有无伪菩提心的人如果犯失了密乘戒,也不要伤心失望,而应该鼓励自己:虽然犯失了密乘戒,但我必须重新站起来,因为我是发愿度化众生的人,即使犯了戒,也不能放弃我的目标,无论前面有何等的艰难险阻,无论将来会承受怎样的果报,我还是要继续向前,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弘法利生的事业当中。这样一来,则即使没有以专门的方式来清净罪业,也可以自然而然地清净包括犯失密乘戒在内的所有罪业。菩提心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武器,是包治百病、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我们万万不要将其束之高阁,而应当随时随地加以利用。当然,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忏悔的修法,就更是再好不过了。
[慧灯之光三:犯失密乘戒的界线与忏悔清净的方法]
在家居士可以在修行的同时兼顾自己的社会、家庭角色。如果一个社会里大多数成员都相信因果,去恶行善,有精神信仰,那么社会会更加和谐。如果都去修行,社会如何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