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8441~846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佛法不排斥物质财富,而是反对仅仅为了物质生活而活。有出离心的人,一样会挣钱、会工作,但他的工作只是为了解决暂时的生存问题,他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此,而是解脱。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这样提醒自己,这就是出离心融入生活。这样出离心与我们的生活就完全没有冲突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佛法融入生活]
平等是承认并尊重多样性和共同性,而非简单地追求一致。智慧之道便是训练这种平等待人处事的能力。平时多观察人、物、事,各种现象,在欣赏其多样性的同时,发现他们的共同相通之处。随着这份洞察力和接纳能力的增强,我们对佛教中缘起、平等、无分别、慈悲、空等概念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该于何时修自他相换呢?严格地讲,只有在基本上修好自他平等以后,才能考虑自他相换的修法。因为,在修好自他平等之前,只可能造作地修自他相换。虽然从积累资粮、清净业障的角度来讲,这样造作地修也有很大功德,而且有一定的必要和意义,但从修行进步的角度来说,此时若想修出真实不虚的自他相换之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首先应该修自他平等之心,在有了一定的体会之后,再修下一个法——自他相换。
以前,藏地的那些高僧大德都是这样教导弟子的。每当弟子们向上师请求换一个修法的时候,上师往往不会同意,而是要求他们花很长时间在同一个修法上。其原因就是我们反复所讲的——尚未修好前面的法,便去修后面的法,这是标准地修好每一个法的最大违缘。因前前是后后的基础,所以不能忽略前面的基础修法,否则后面的修法便会受到影响。故而,修自他相换的最佳时机,是在基本上修好自他平等以后。
[慧灯之光三:自他相换的修法]
网页链接
《大方广佛华严经》云:“世间种种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无所动。诸业从心生,故说心如幻,若离此分别,普灭诸有趣。”
佛陀曾经说过,有两种人是他所赞叹的对象,第一种是戒律清净无瑕,也即根本不犯戒的人;第二种是虽然犯戒,却没有掉以轻心,而是及时忏悔、勇于忏悔,并想方设法进行恢复的人。
阿底峡尊者曾经说过:我从未犯过别解脱戒,菩萨戒却会偶有所犯,而犯密乘戒的次数却很多。阿底峡尊者本身是佛的化身,不可能犯密乘戒,他这样说的目的,就是为了强调三戒的层次,令后人在受持密乘戒之前,慎重地进行考虑,如果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守持密乘戒体,才可以受戒,如果守持戒体尚有困难,就应知难而退,先受持难度不大的戒种,在机缘成熟之后,再受持密乘戒。
但是,阿底峡尊者又接着说道,虽然我犯过戒,却没有发生过与罪业共住超过一昼夜的情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犯失任何一种戒律,阿底峡尊者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进行了彻底忏悔。
不犯戒是很难的,但如果能在犯戒之后认认真真地对待,郑重其事地忏悔,也可以恢复戒体,所以,佛陀所说的两种人都能获得解脱。当然,从未犯戒与犯戒之后进行忏悔的两种人,在解脱时间等方面是判然不同的,所以,我们还是应当防意如城,束身自爱,将一切可能导致破戒的苗芽消灭于尚未萌生之际。
[慧灯之光三:犯失密乘戒的界线与忏悔清净的方法] 慧灯之光-犯失密乘戒的界线与忏悔清净的方法
当执着减少、心量拓宽以后,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会很轻松、很自在。无论婚姻、感情、家庭等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不会患得患失。如果成功,当然皆大欢喜;即使不成功,或有一天出问题了,我们也知道世界的本质就是如此,该聚合的时候聚合了,该分散的时候分散了,该拥有的时候拥有,该失去的时候失去了,自己无力改变,所以会面对现实,而不会回避。心里也没有一败涂地的懊丧感,一切都会处理得很顺利、很完整、很完美。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 梦幻世界]
我是穷人家的孩子,对贫寒人家的处境感同身受。多年来我一直非常希望能给附近的村民,尤其是孩子们提供更好更便利的医疗环境,相比来说,生活条件比较困难的人是最需要关照的。亲眼看到那么多人得到了治疗,多年来的心愿得以实现,我非常欢喜。你健康,我欢喜:川藏线上的一所医院
བདག་ལ་གཞན་གྱིས་ཕྲག་དོག་གིས།།
གཤེ་སྐུར་ལ་སོགས་མི་རིགས་པའི།།
གྱོང་ཁ་རང་གིས་ལེན་པ་དང་།།
རྒྱལ་ཁ་གཞན་ལ་འབུལ་བ་ཤོག།བློ་སྦྱོང་ཚིག་རྐང་བརྒྱད་མ་བཞུགས་སོ
以业力现出的整个世界都在给我们演说幻生幻灭的无常法。大的宇宙、星球都有成住坏空,在一年当中也有春夏秋冬的变异,每天都有日夜交替等等,你会发现它不断在变。微观上,各种粒子瞬间现起又湮灭,身体也在不断地新陈代谢。既然它不断在变,还傻傻地执它为恒常干什么?
做人要记住一个字:稳
做事要记住两个字:分寸
修行要记住三个字:菩提心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塑造者和负荷者。关于一个时代的劫运,其实无须问别人,看看自己和周围人们的行为就能知道。共同的因缘,唯有大家一起在思想、行动上改正、净化,才能慢慢扭转。解铃还须系铃人。
从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培养自重他轻的念头,此念在心里早已根深蒂固,所以要立即做到自他平等,自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是,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地朝这个方向努力,就很不错了。往昔所有的佛菩萨、高僧大德,也都是从我们这样的凡夫位走上去的,如果从现在起,我们能够在打坐时和出座后如理地思维、修 ...全文
以什么转为道用呢?在大乘佛教中,是以两种力量转为道用,第一个是空性见,只要证悟了空性,深深体会到一切都是如幻如梦,则一切现象都可以转为道用的,所有罪业也不会影响到证悟者。另外一个,就是菩提心的力量。在菩提心的基础上,所有的行为也可以转为道用。网页链接 [佛法融入生活]
诸位可以仔细地思考、分析一下,我们当下的生活究竟是真实的,还是一场虚幻的梦境,虽然我们不能否定今天的现实生活,就像做梦的时候,也无法证实梦不存在一样。但在佛的境界中,我们所感知的一切,都是虚幻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 梦幻世界]
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做这件事?行为的动机就是发心。在修行的时候,发心不仅决定了修行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见解和修行的过程。 堪布与小白兔(一):师父,请开示
我希望:当绚烂的阳光照耀大地时,我的智慧融入阳光,消除所有生命的无明黑暗;当清凉的月光遍撒大地时,我的悲心融入月光,遣除所有生命的烦恼酷热。
刚开始学佛不能太冲动
རྡོ་རྗེའི་ཚིག་བདུན་དང་འབྲེལ་བའི་བརྙན་ཐུང་།ངོ་མཚར་ཅན་གྱི་བརྙན་ཐུང་།
经常地观察自己和周遭的人事变迁,会让我们熟悉并逐渐接受无常,令我们的内心真正放松而开阔,因此而更加珍惜人生,懂得佛法修行的意义。别离,其实是让我们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