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8421~844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了知有漏皆苦,是为了修出离心。如果没有出离心,则平时所做的念经、磕头、烧香、打坐,乃至布施、持戒、忍辱等所有的努力,都只能成为世间法。世间法所能获得的最上乘的果位,就是不堕三恶道,获得人天的福报。除此之外,跟解脱没有任何关系。世间的善根再多,也不能让我们超越轮回。
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解脱,而不是获得人天的福报。既然如此,就要建立起一条解脱道,其中第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就是出离心。所有以解脱为方向的修行,都建立在出离心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基础,就不可能有后面的解脱法门,所以,出离心非常重要。四法印中宣说有漏皆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生起完整的出离心。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二)]
网页链接
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解脱,而不是获得人天的福报。既然如此,就要建立起一条解脱道,其中第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就是出离心。所有以解脱为方向的修行,都建立在出离心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基础,就不可能有后面的解脱法门,所以,出离心非常重要。四法印中宣说有漏皆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生起完整的出离心。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二)]
网页链接
很多人皈依佛门后还要继续扮演自己在社会、家庭中的角色,但不论你在世间做什么,都一定要把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没有这份出离心是无法摆脱痛苦的。网页链接
也许有人会问,出离心不是让我们从世间出离、解脱,过飞遁离俗的生活吗?怎么出离心也能融入生活呢?出离心并不是悲观、厌世,而是因为了知人生不存在值得追求的东西,只有解脱,才是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标,从此开始走上寻求解脱之路。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佛法融入生活]
སོ་སོས་བློ་སེམས་རྩེ་གཅིག་གིས་བླ་མ་ཨོ་རྒྱན་ཆེན་པོ་ལ་གསོལ་བ་བཏབ་ན་བྱང་ཆུབ་སྒྲུབ་པའི་བར་ཆད་མཐའ་དག་སེལ་ཐུབ་ངེས།ཨོ་རྒྱན་པདྨ་འབྱུང་གནས་ལ་གསོལ་བ་འདེབས༔祈祷邬金莲花生大士
身体、心、心所各部分结合得太紧密,让你发觉不到,它只是各种不同零配件的组合,结果误以为是实有一体的“我”。比如一间房屋,如果是一大堆零零散散的木头、砖瓦等堆在那,你也不会认为是“一”;因为组合得非常紧密,就感觉是一整间房子,其实不还是那些建筑材料,各住各位,互不混淆,哪里有什么“一”呢?
不管醒来或是梦中,本质都是一场虚幻。所以,做一个噩梦没什么关系,醒来后另一种梦就开始了 ;做一个好梦没什么意义,醒来后另一种梦又继续了。梦中忆梦,梦里说梦,何时才能彻底清醒?
在关于临终诀窍的开示中曾讲过,当我们活着时,需要作一个选择:是期望往生莲花生大师的刹土,还是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以便在中阴身或是临终时,能够一心一意地再三祈祷,往生至自己选择的清净剎土。这种十分确定的渴望往生之心非常重要。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阿弥陀佛的修法]
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所有的脚印当中,大象的脚印最殊胜;所有的观念当中,无常的观念最殊胜。
为什么大象的脚印最殊胜呢?因为大象不会选择危险的路,只会选择安全的路,跟着大象的脚印走,就会平安抵达目的地;
为什么无常的观念最殊胜呢?因为,如果修持相续的无常,就会有修行的动力。当我们修行懈怠的时候,一想起人生的无常、世间万事万物的无常,就会受到鼓舞,就会产生强烈的修行欲望;而修持刹那的细微无常,则可以成为证悟无我的基础,因为在刹那变换的事物当中,不可能存在一个所谓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修之后,能让我们证悟空性和无我,所以,我们一定要修无常,修了无常之后,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虽然现在讲大圆满、讲密宗、四处灌顶的人很多,口口声声宣称要修大圆满、要得灌顶的人也很多,但老老实实地说要修无常、修菩提心的人却很少,这就是为什么修行总是没有进步的原因。只有修好了无常、痛苦等基本的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到那个时候,我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都会全然改变,无论在人世间再辛劳、再痛苦,也不会有什么想不通、看不开的。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一)]
为什么大象的脚印最殊胜呢?因为大象不会选择危险的路,只会选择安全的路,跟着大象的脚印走,就会平安抵达目的地;
为什么无常的观念最殊胜呢?因为,如果修持相续的无常,就会有修行的动力。当我们修行懈怠的时候,一想起人生的无常、世间万事万物的无常,就会受到鼓舞,就会产生强烈的修行欲望;而修持刹那的细微无常,则可以成为证悟无我的基础,因为在刹那变换的事物当中,不可能存在一个所谓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修之后,能让我们证悟空性和无我,所以,我们一定要修无常,修了无常之后,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虽然现在讲大圆满、讲密宗、四处灌顶的人很多,口口声声宣称要修大圆满、要得灌顶的人也很多,但老老实实地说要修无常、修菩提心的人却很少,这就是为什么修行总是没有进步的原因。只有修好了无常、痛苦等基本的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到那个时候,我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都会全然改变,无论在人世间再辛劳、再痛苦,也不会有什么想不通、看不开的。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一)]
ཐུབ་པའི་ལུང་བསྟན་མདོ་ཁམས་སྒང་ཞིག་ཏུ༔ ཨ་ཏི་ཤ་ཡི་སྤྲུལ་བ་བློ་བཟང་གྲགས༔ སྐྱེས་བུ་དེར་བོད་ལ་བདེ་སྐྱིད་འཆར༔ དེ་དུས་དཀར་ཕྱོགས་རྣམས་ནི་སྤོབས་པ་ཐོབ༔ཨོ་རྒྱན་པདྨས་མཛད་པའི་བཀའ་བསྡུས་བཞུགས་སོ༔ 莲花生大士殊胜传记
要消灭先天的常执,就需要修相续的无常。因为很多不好的念头、烦恼以及造业的根源等等,都来源于相续的常执。比如,当我们认为一辆汽车在到手之后,直至其报废之前,都是常住不灭、始终有用的,就会对汽车生起贪心,继而不择手段地通过各种渠道,甚至不惜采取偷盗、抢劫乃至欺骗的手段,来达到拥有汽车的目的,这样就造作了杀生、妄语等等恶业。烦恼、造业等等所有一系列问题的源泉,就是对汽车的执著;而执著汽车的原因,就是常执。如果不能消除常执,就不能解决以上的诸多问题。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一)] 慧灯之光-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一)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一)] 慧灯之光-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一)
问:怎么说这个蕴身不是“我”呢?答:这个蕴身本来是以色心和合为相,它只是一堆的色法和心法,合在一起作为相状。就像电脑没有独一的体,它本身是由各种配件组合在一起为相状一样。但是,我们却对此熟视无睹,视而不见,非常愚昧,竟然执著这是一体的“我”。
佛教认为:轮回的起源用一句话就可以准确地加以概括,那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为什么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轮回中经历过无数次生死,除了佛陀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统计出我们转生轮回的次数。正因为轮回的漫长遥远,所以说是“远在天边”;又因为每个众生在每一次生死,每一天的深度睡眠,每一个念头的产生与消失之际,都经历了轮回的开始与结尾,所以,又可以说轮回的开始是“近在眼前”。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佛教的物种起源说]
世间人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在佛菩萨看来,简直不值一提。就像从大人的角度去看幼儿的游戏,会觉得天真幼稚、毫无意义一样。不要说佛菩萨,就是修行层次比我们稍高一点的人,也不会把我们孜孜追求的东西看得多么了不起。
思想层次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也大不一样。从解脱或修行的角度来说,我们目前尚处于最低层,所以对问题的认识也是错误而片面的。随着境界的逐步提升,看问题的清醒程度也会相应提高,最后只有佛菩萨才是最正确的——他们认为有意义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他们认为没有意义的,就不值得去下功夫。
[慧灯之光七:菩萨戒浅释] 网页链接
思想层次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也大不一样。从解脱或修行的角度来说,我们目前尚处于最低层,所以对问题的认识也是错误而片面的。随着境界的逐步提升,看问题的清醒程度也会相应提高,最后只有佛菩萨才是最正确的——他们认为有意义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他们认为没有意义的,就不值得去下功夫。
[慧灯之光七:菩萨戒浅释] 网页链接
佛教的世界观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因为世界是虚幻的,就变得毫无反应,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也不要把世界想象得太完美,一旦出现一些丑陋的现象,就根本无法面对。其实这个虚幻和现实生活一点都不矛盾。我们照样可以去工作,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因为我们要养家糊口,要生存,但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对世界再也不会有以前那么过度的执着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 梦幻世界]
མ་རིག་མུན་པ་སེལ་བའི༔
སྒྲོན་མེ་གཞན་ན་མེད་དོ༔
འཁོར་བའི་རྒྱ་མཚོ་སྒྲོལ་བའི༔
དེད་དཔོན་གཞན་ན་མེད་དོ༔ཨོ་རྒྱན་རྗེས་དྲན།
སྒྲོན་མེ་གཞན་ན་མེད་དོ༔
འཁོར་བའི་རྒྱ་མཚོ་སྒྲོལ་བའི༔
དེད་དཔོན་གཞན་ན་མེད་དོ༔ཨོ་རྒྱན་རྗེས་དྲ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