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8361~838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净土法门属于世间极难信的法门,所以大悲世尊每当宣说阿弥陀佛的法门时,就有东、西、南、北、上、下、四隅这十方当中的恒河沙数诸佛,共同从口中吐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来证成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乘佛大悲本愿之力,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可见这是不可不信的。
ལྡང་ཚེ་བརྗོད་ན་དེ་ཉིད་དོན་ཀུན་འགྲུབ། ཉལ་ཚེ་བརྗོད་ན་རྨི་ལམ་
བཟང་པོར་མཐོང་། གཡུལ་དུ་འཇུག་ཚེ་བརྗོད་ན་ཕྱོགས་ལས་རྒྱལ། ༄། །འཕགས་པ་བཀྲ་ཤིས་བརྒྱད་པའི་ཚིགས་སུ་བཅད་པ་བཞུགས་སོ།།
བཟང་པོར་མཐོང་། གཡུལ་དུ་འཇུག་ཚེ་བརྗོད་ན་ཕྱོགས་ལས་རྒྱལ། ༄། །འཕགས་པ་བཀྲ་ཤིས་བརྒྱད་པའི་ཚིགས་སུ་བཅད་པ་བཞུགས་སོ།།
当我们把自私心抛弃或减少以后,是不是就很消极——什么都不做,更不去发展自己的事业了呢?当然不是!上次我们也提到过,佛陀在大乘佛法里也一再提及,菩萨学“十明”或者“五明”,就是为了度化众生;我们发了菩提心,也照样需要工作。只是在工作与事业的奋斗方向方面,应该作一些取舍。
比如说:在没有修学大乘佛法以前,一个生意人是为了自己与家人的生存而做生意,自从菩提心生起来以后,他照样可以做生意,但是在动机上就有了很大的改变,从此以后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是为了众生挣钱。只要做好了取舍,菩提心跟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不但没有任何冲突,而且是一种能够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完美、伟大的思想。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网页链接
比如说:在没有修学大乘佛法以前,一个生意人是为了自己与家人的生存而做生意,自从菩提心生起来以后,他照样可以做生意,但是在动机上就有了很大的改变,从此以后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是为了众生挣钱。只要做好了取舍,菩提心跟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不但没有任何冲突,而且是一种能够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完美、伟大的思想。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网页链接
虽然在加行修法没有修完之前,也可以修寂止,但没有出离心与菩提心的寂止,不能成为大乘佛法,也不能成为成佛之因。譬如说,四禅八定的寂止修法,外道也在修。外道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是为了解脱、成佛,而是为了神通和禅悦而修。只有在出离心与菩提心的基础上修寂止,才能成为大乘修法,才能成为成佛之因。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寂止的修法]
《华严经》中说:信心是佛道的根源,是一切功德的母亲,信心能长养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善根。所以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以信心趣入。人没有信心就不会生长种种白法,犹如烧焦了的苗芽或种子,不能开花结果。
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因此不存在注定不变的命运。我们甚至要感谢无常,因为它意味着凡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因为无常,我们永远有希望。拨开心头的迷雾,感受春天的美好
在这里,可以看到无尽的大海,可以听到海潮的声音,可以闻到大海的气息,可以感受到海风的吹拂,却感觉不到内心的存在。。。心,融入蔚蓝的世界,融入无限的自由和平静。。。这,或许就是我们的终极归宿。
མི་གཞི་བཟང་ཞིང་ཚུལ་ཁྲིམས་རྣམ་པར་དག །
ཤེས་རབ་དྲི་མེད་གནས་ལ་ལེགས་སློབ་པའི། །
སྐལ་བཟང་དེ་ནི་དུས་གསུམ་རྒྱལ་བའི་སྲས། །༄། །གྲོས་འདེབས་བདུད་རྩིའི་ཐིག་ལེ་བཞུགས།
ཤེས་རབ་དྲི་མེད་གནས་ལ་ལེགས་སློབ་པའི། །
སྐལ་བཟང་དེ་ནི་དུས་གསུམ་རྒྱལ་བའི་སྲས། །༄། །གྲོས་འདེབས་བདུད་རྩིའི་ཐིག་ལེ་བཞུགས།
前面加行修得好的人,或对上师有强烈信心的人,虽然只是观想与上师的心合在一起,但由于心完全静下来了的缘故,就有可能看到上师的心,也就是自己心的本体。如同水面上的月影,水波荡漾时月影就被打散了;水面平静时就像一面镜子,能清晰地看到月亮的倒影。当心静如明镜般,没有杂念的扰乱,即可看到禅宗所谓的本来面目,或密宗讲的光明如来藏。用的名称可能不同,但都是一体的。前面加行修好了再去听后面正行的修法就不是很难了,如果基础没有做好,后面就会很难,甚至是不可能。
[慧灯之光二:上师瑜伽] 作者:堪布慈诚罗珠 发布时间:Sun Dec 20 来源:慧灯之光二
[慧灯之光二:上师瑜伽] 作者:堪布慈诚罗珠 发布时间:Sun Dec 20 来源:慧灯之光二
བདུན་གསོལ་འདེབས་དུང་བརྒྱའི་དགེ་རྩ་མཉམ་སྒྲུབ་ཀྱི་དགེ་སྐུལ་མཛད་རྗེས། ཡུལ་གྲུ་ཀུན་ནས་དད་ལྡན་ཤིན་ཏུ་མང་པོ་དགེ་རྩ་མཉམ་སྒྲུབ་ཀྱི་ལས་སུ་ཞུགསརྒྱའི་བྱིས་པ་ཞིག་གིས་ཚིག་བདུན་གསོལ་འདེབས་སོགས་བློར་འདོན་པ།
只有佛法,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我执,并将其作为所有修行人的目标。
虽然在一开始,我们还不能做到彻底将我执斩草除根,但却要像认准射箭的靶心一样认准自己的目标,然后才射出置我执于死地的无我之箭。
我们平时最珍爱、最喜欢的就是“我”,无论什么阶层的人,大家都认为我是最珍贵的,除了我和我的生命之外,世界上没有更重要的东西,这些念头就是“我执”。
我们现在要消灭的,就是这个“我”以及对“我”的执著。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三)] 网页链接
虽然在一开始,我们还不能做到彻底将我执斩草除根,但却要像认准射箭的靶心一样认准自己的目标,然后才射出置我执于死地的无我之箭。
我们平时最珍爱、最喜欢的就是“我”,无论什么阶层的人,大家都认为我是最珍贵的,除了我和我的生命之外,世界上没有更重要的东西,这些念头就是“我执”。
我们现在要消灭的,就是这个“我”以及对“我”的执著。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三)] 网页链接
人在气头上,往往控制不住情绪,所做的事、所说的话,事后非常后悔。所以,我想给大家一个方法:如果你特别想吵架,不管跟谁,能不能先缓缓,让自己明天再吵?若能把“今天吵”改签成“明天吵”,有些事也许就不一样了。
一些有钱、有势、有名的成功人士也私下告诉我们:他们在众人聚集的热闹场合受到别人追捧的时候,会有与众不同、高高在上的感觉,但真正回到家静下来以后,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虽然有一点身外之物,但身外之物随时都可能离开,那时自己也跟常人一模一样了。但即便如此,自己还是不能摆脱名利的诱惑。慧灯之光-对初学者的教诲 [慧灯之光七:对初学者的教诲]
ཁྱོད་ནི་ཨ་མའི་ཡོད་ཚད་ཡིན།ཁྱོད་དང་བྲལ་བས་མིག་ཆུ་དབང་མེད་བཞུར།ཁྱོད་ནི་ཨ་མའི་ཡོད་ཚད་ཡིན།ཁྱོད་དང་བྲལ་བས་མིག་ཆུ་དབང་མེད་བཞུར།
概念是我们思想的符号,并非事物本身。问题是,天长日久的,我们逐渐忘记了它是符号,以为概念就是事物本身甚至是全部。概念是我们思想的符号,并非事物本身|寂静FM•第022期
《俱舍论》当中讲过,佛并不否认存在有漏的快乐感受,但这些快乐,只是与苦苦比较而言的相对快乐,所以既是快乐,也是痛苦。
为什么既是快乐,也是痛苦呢?从苦苦的角度而言,变苦就是快乐,比如,健康与生病比较起来,健康就是快乐,但从变苦的角度来说,它就是痛苦,因为一旦失去了健康,就会感觉到痛苦。凡夫所认为的幸福快乐,也是一种临时性的短暂无常之法,由于会导致以后的痛苦,因而也是一种痛苦。
世间人想得都很简单,认为只要不是苦苦,只要当时觉得幸福,就算不上是痛苦;然而,佛陀却考虑得很周到、很全面,他告诉我们,只要是有漏的,即便是快乐的感受,也属于痛苦。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二)] 网页链接
为什么既是快乐,也是痛苦呢?从苦苦的角度而言,变苦就是快乐,比如,健康与生病比较起来,健康就是快乐,但从变苦的角度来说,它就是痛苦,因为一旦失去了健康,就会感觉到痛苦。凡夫所认为的幸福快乐,也是一种临时性的短暂无常之法,由于会导致以后的痛苦,因而也是一种痛苦。
世间人想得都很简单,认为只要不是苦苦,只要当时觉得幸福,就算不上是痛苦;然而,佛陀却考虑得很周到、很全面,他告诉我们,只要是有漏的,即便是快乐的感受,也属于痛苦。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二)] 网页链接
虽然密宗的修法非常殊胜,修得好的可以即生成就,不需要再投生,从这个角度来说,密宗确实胜过往生极乐世界等修法;但即生成就首先需要上等根基,其次还需要很多复杂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修法;而阿弥陀佛的修法就不需要这些,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比密宗的修法还要好。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阿弥陀佛的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