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8341~836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在大乘经典里也记载着类似的问题:“菩萨所发的一切誓愿,是否都能实现呢?”答案是:“不能,菩萨的某些心愿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发这种不可能实现的心愿呢?”答案是:“这不但不是菩萨的过失,反而恰恰反映了菩萨的精神和勇气。”这也是我们所要培养的一种精神。
因为,只有当具 ...全文
因为,只有当具 ...全文
有智慧的人为了度众生,首先求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果然能做到一心不乱,念佛往生,就成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就永超生死,无病无恼,有无限的力量。这之后进入三界,就所向无碍,不会被业缘所牵,不会被外物所惑,就能真正履行随顺众生的根机、意乐等,善巧地救度的悲愿。比如,营救落水的人,必须自己乘着船筏,才能把人从水里拉出。如果没有船筏,直接就跳进水里救人,没有不一起沉溺的。这不是缺少慈悲,反而是善用慈悲。也就是说,他不直接跳入水中,而首先去找船,这不是缺少慈悲。慈悲也要由智慧抉择,正确地使用。智慧就像眼目,他能起到的作用是抉择清楚该怎么做。慈悲这个拔苦与乐的心,到底怎么使用,就要由智慧来决定、来指挥。
显宗的很多经典里也讲过,西方极乐世界一地以上的菩萨,如果愿意,七天之内便可以成佛;如果不愿意那么快成就佛果,而希望以菩萨的身份去度化众生,也可以在几百、几千甚至几亿个大劫当中都不成佛。这里所说的七天,是人间的时间。这样看来,如果一个人专心专意地念佛,几十年后死亡并立即往生极乐世界,就算加上在极乐世界的七天,也是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便成佛了。虽然这不是即生成佛(从这个角度来讲,密宗的修法还是要快些),但往生极乐世界后可以如此快速地成就,则是不是即生也无太大差别了。因此阿弥陀佛的修法也能很快成就。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阿弥陀佛的修法]
佛经上说,把善根回向给众生,犹如把一滴水融入大海,只要海不枯竭,这滴水就不会穷尽。如理如法的回向使我们微弱的福报善根得以保存、放大,融入佛菩萨无尽的功德之海,因此回向是分享,更是一种唤醒,唤醒我们自心与诸佛圣众无二的本性。希阿荣博堪布:一次次帮助自己趋近实相
虽然在加行修法没有修完之前,也可以修寂止,但没有出离心与菩提心的寂止,不能成为大乘佛法,也不能成为成佛之因。譬如说,四禅八定的寂止修法,外道也在修。外道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是为了解脱、成佛,而是为了神通和禅悦而修。只有在出离心与菩提心的基础上修寂止,才能成为大乘修法,才能成为成佛之因。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寂止的修法]
在最开始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一个认识问题。如果我们认识不够,不觉得所有众生都是父母,不能推翻、超越心里那些早已根深蒂固的旧观念,而始终认为:“我只有一个父亲、一个母亲,哪会有那么多的父母呢?”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走上大乘菩提道。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大乘佛教就是教我们如何解放思想。解放什么思想呢?一个是一切为自己打算的自私心;另外一个是无明,又叫愚痴。正是这两样东西把我们紧紧束缚在“自我”的小圈子里——从不为他人着想,只考虑自己,而且只知道计划自己现世这几十年的事情而已。现在,我们静下来反反复复地修自他平等,就是在解放思想,其结果就是培养责任感。因为,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责任感,自然就有了动力,才会愿意积极地为实现一切众生的利乐而精进,并且不会因为任何人的阻碍而退缩;相反的,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责任感,就没有动力,即使经人百般劝导,也不愿意为众生奉献自己的一切。
[慧灯之光三:自他平等的修法] 慧灯之光-自他平等的修法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大乘佛教就是教我们如何解放思想。解放什么思想呢?一个是一切为自己打算的自私心;另外一个是无明,又叫愚痴。正是这两样东西把我们紧紧束缚在“自我”的小圈子里——从不为他人着想,只考虑自己,而且只知道计划自己现世这几十年的事情而已。现在,我们静下来反反复复地修自他平等,就是在解放思想,其结果就是培养责任感。因为,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责任感,自然就有了动力,才会愿意积极地为实现一切众生的利乐而精进,并且不会因为任何人的阻碍而退缩;相反的,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责任感,就没有动力,即使经人百般劝导,也不愿意为众生奉献自己的一切。
[慧灯之光三:自他平等的修法] 慧灯之光-自他平等的修法
缺乏对痛苦的包容和忍耐,令我们脆弱不堪,打击、挫败接二连三,生活真的变得比较惨。反过来,如果我们认为生活中有痛苦是正常的,人生本来如此,我们则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处理问题本身,而不是无谓地纠缠在愤愤不平的情绪中。 放松下来,不再急于逃避和指责|寂静FM•第024期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被烦恼和业系缚的凡夫,说他自己有大悲心,发愿生在浊世救苦众生,不求往生西方净土这是没有道理的。道理如下:在五浊炽盛的浊恶之世,时时处在声、色、财、利的缠绕中,内心有无数的烦恼怨敌重重密布,随时等候现行,稍微不谨慎,生起了非理作意,就造下堕恶趣的业因而随之堕落。纵然不堕落而能生在人中,也难以遇到有佛出世的时代;纵然有佛出世,也难以对佛生起信心和趣向的心;即使万幸能信向佛道,修行出家,转世之后如果遇到大富大贵,免不了又耽著世间五欲的尘缘,造大量的恶业。从此一失人身,不知道何时再能解脱?所以这叫做难行道。
轮回结束也并不意味着所有都不存在,仍然有心、有意识,但不再有贪嗔痴慢等烦恼。如同吃药治病只会消除病症,而不会毁灭身体或体内的器官一样。修行可消除贪嗔痴等烦恼,可灭除生老病死,但却不会消灭心的本性与我们的身体。我们仍然有身体,但那是像佛一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身体,因为人的肉体也是佛的智慧显现。那时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转法轮、度化众生。由于我执已经净除,不再需要为自己张罗什么,便可一心一意地度化众生,这才是修加行与大圆满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将来唯一的事业。不论显密的佛教徒,最终都是要达到这个境界。所谓从修五加行到后来回到本来面目,变成什么都没有了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慧灯之光二:上师瑜伽] 作者:堪布慈诚罗珠 发布时间:Sun Dec 20 来源:慧灯之光二
[慧灯之光二:上师瑜伽] 作者:堪布慈诚罗珠 发布时间:Sun Dec 20 来源:慧灯之光二
有些时候可以观察自己的相续,有些时候可以观察外界,所有的有为法都是我们修无常的对境。就这样一个一个地观察,当我们在每一样东西上面都获得了无常的感受之后,就在这个境界中安住下来,这是细微无常的修法。至于其他的无常理论,在因明的《释量论》等论著里面讲得很多,弥勒菩萨的《经庄严论》里面也讲得很好,但我们要有一定的知识才能理解这些内容。刚才我们讲的内容说跟因明有关系也可以,说没有关系也可以,这些都是比较容易了解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法去观察,就暂时不需要理论,最后我们需要的,就是一切法都是无常的这种感受,这种感受是最关键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七)]
轮回结束也并不意味着所有都不存在,仍然有心、有意识,但不再有贪嗔痴慢等烦恼。如同吃药治病只会消除病症,而不会毁灭身体或体内的器官一样。修行可消除贪嗔痴等烦恼,可灭除生老病死,但却不会消灭心的本性与我们的身体。我们仍然有身体,但那是像佛一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身体,因为人的肉体也是佛的智慧显现。那时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转法轮、度化众生。由于我执已经净除,不再需要为自己张罗什么,便可一心一意地度化众生,这才是修加行与大圆满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将来唯一的事业。不论显密的佛教徒,最终都是要达到这个境界。所谓从修五加行到后来回到本来面目,变成什么都没有了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慧灯之光二:上师瑜伽] 作者:堪布慈诚罗珠 发布时间:Sun Dec 20 来源:慧灯之光二
[慧灯之光二:上师瑜伽] 作者:堪布慈诚罗珠 发布时间:Sun Dec 20 来源:慧灯之光二
作为初发心的大乘修行人,虽然我们已经发愿要度化一切众生,但由于我们目前的修行还没有到位,所以对众生的利益还不是很大。我们千万不能认为,我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我正在度化众生,我已经很了不起了,芸芸众生中我高高在上,众生都是没有出息的愚痴者,是我拯救的对象!觉得自己像救世主一样。要知道,在无形当中,实际上是这些众生在帮助我们,这些众生带给我们的利益,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对他们的帮助,我们对众生做的这些事情都不足挂齿、不值得骄傲,这些众生才是我们的救星。这样思维以后,我们的贡高我慢、骄傲自大一下子就会遭到重创。[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网页链接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老师、同事、家人、朋友给我们灌输的,都是这样的观念——要挣很多钱,发展自己的事业,让自己成为社会上的红人,别人羡慕、自己得意——因为身边的人都这样想,所以想转变也非常不容易。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但我们自身却没有升级,不但没有升级,还一年比一年衰老,一年比一年接近死亡。人体气脉明点的结构、能量,都一年不如一年。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身体,会时常遭到病魔、衰老与死亡的侵袭。一旦死亡,当我们的意识离开肉体以后,身体在几个小时内就会腐烂变质,最后我们的身体就会在地球上消失、毁灭。但通过密宗的一些修法,就可以把我们的身体转变为金刚身。慧灯之光-对初学者的教诲 [慧灯之光七:对初学者的教诲]
对修行人而言,生病使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众生的痛苦和他们对健康快乐的渴求。生病了亦不要懈怠修行,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观察体会痛苦、无常,修出离心、菩提心,把疾病转变成解脱的契机。网页链接
密宗可以“即生成就”,即在几十年的时间当中就可以成佛,而往生极乐世界的修法也具有同样的能力。 如果这一生当中念佛念得非常好,那么下一世就不会投生到别处,而将直接往生极乐世界。这种人一到极乐世界,即可花开见佛,成为一地菩萨,因为极乐世界中的所有众生,都是一地以上的菩萨。但有一种情况也许是例外,就是在修持阿弥陀佛修法时,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有信心和渴望心,同时也抱持怀疑态度的那些人,他们虽然能够往生极乐,却会在莲花里待上五百年而不能出来,在此期间只能听到阿弥陀佛的声音,却不能见到佛陀。对于这种人,有一种说法认为,他们很可能还没有登地,即不是一地以上的菩萨。因为一地菩萨在刹那间可以面见一百尊佛,而不会有这些障碍。由此可见,除了上述这种人以外,正常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一地以上的菩萨。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阿弥陀佛的修法]
无论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可以修菩提心。在家人和出家人的不同,只是外表与一些行为标准上的不同,在思想上与一些修法上,在家修行人与出家人不应该有什么区别——出家人修什么,在家人也同样可以修;出家人思维什么,在家人也照样可以思维,不管是菩提心,还是人身难得、死亡无常、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等等,在家人都可以和出家人一样地修。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网页链接
གསོལ་བ་བཏབ་ན་གང་ཟག་སུ་ཡང་རུང་སྟེ་དབང་གི་ལས་ཀུན་ཇི་ལྟར་བསམ་པ་བཞིན་འགྲུབ་པར་གདོན་མི་ཟའོ།དབང་སྡུད་གསོལ་འདེབ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