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8261~828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真正的学佛,应该是利益众生,而不是变得神神叨叨;应该让自己成为周围环境中最好的那个人,而不是最奇怪的那个人。
皈依不是出家,释迦牟尼佛制定的皈依戒是为了让凡夫人能够进入佛门,开始走上解脱的道路。皈依不是出家
如果自己具有心地善良的品质,那么,修大乘法就会非常快。比如像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的菩提心,他只需要扩大、提升,就能很快修上去,因为在他做人的时候,已经养成了这种利益别人贤善的品性。
现在的教育,无疑受到了西方思想深入骨髓般的影响,以致每个人都非常自私,非常傲慢,都是利己主义者。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会有菩提心的一席之地呢?西方科学技术在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西方的有些思想也带有很大成分的毒素。如果这样持续下去,菩提心永远都只能是嘴巴上的口头禅,而不可能落实到内心与行为当中。慧灯之光-两种佛性 [慧灯之光八:两种佛性]
今天是藏历十八,观世音菩萨节日。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祈愿世界祥和利乐,善业增上广布!依靠观音心咒,众生都能得解脱
世俗人认为的胜利——亦即与人争斗所获得的胜利并不是真正的胜利,这种胜利当中的获胜者,实际上却是受害者、失败者。
按照世俗人的想法,今天我打败或者打死了敌人,就获得了胜利,但殊不知自己却因此而造下了地狱之因,这不是自己害自己吗?今天的胜利带来了来世的地狱之苦,自己不是受害者、失败者又是什么呢?
释迦牟尼佛从来就教导弟子们,不要去争取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所获得的胜利,而只需要追求挑战自己、斩灭自己所取得的永恒之胜利。其中的自己,也就是指我执。作为一名真正的佛教徒,就要与自己的烦恼作斗争,与自己的我执作斗争。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二)] 网页链接
在我们眼里的一些天大的事情,如果换一个角度,或者换一个人来看,也许微不足道,甚至根本不存在。所以,痛苦并非实有,只不过是执著产生的。
当我们发现一个新的嗔恨心、贪心、傲慢心、嫉妒心等等的苗头刚刚冒出来的时候,就不能让它发展,而应当机立断地加以控制,如把对方观想为父母等等,或静下来想一想人身难得、死亡无常等等,通过这些对治方法,肯定烦恼当下就可以大幅度下降,这样就比较容易消灭这些烦恼。如果是在人群当中产生了烦恼, ...全文
许多初学者都在犯这个错误。希望得到赞叹,不想听别人说自己修行不好,因此会努力迎合讨好别人。当然,也需要小心别被自己的傲慢蒙骗,把因傲慢而生的冷漠和固执误认为心无旁骛、道心坚定。专注于自己的修行
我们一定要争取即生证悟,实在不能即生证悟,至少也要修成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样就有了非常好的基础。如果当了一辈子的佛教徒,却连出离心与菩提心都没有,那这一生就算是白活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饶益有情戒]
无论是造了杀盗淫等十不善业等的自性罪,还是受了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后,发生失毁等等,这些所有罪业的客尘障垢,都应当精勤地以四力忏悔。就像用白布擦拭水晶镜,镜面就能恢复清净,同样,只要精勤忏悔,即使是定业等罪业必定能够消除,现前自心的本来面目。
真正的佛教徒虽然视金钱、名利为粪土,但这并不意味着悲观,因为他们知道,肉体的衰老和丧失,并不会阻碍精神的提升,智慧和悲心是永远如影随形而不会丢失的,无论年老也好、死亡也罢,都没有任何差别。在远方等待他们的,是光明的前程,大乐的境界,所以他们不但不悲观,而且乐观并充满了信心。因为有了这样的目标,才能衣带渐宽终不悔,才能孜孜不倦地将所有精力投入其中。轮回痛苦并不可怕,更不必为此而悲观失望,通过努力,我们完全可以摆脱轮回的束缚,获得绝对的快乐与幸福。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二)] 网页链接
有四种心念或行为会使我们的修行失去其本应有的价值:嗔怒、夸耀、懊悔和不回向功德给一切众生。缺少三殊胜的摄持,这四者当中任何一个都能耗尽我们的善根。关于做功课
爱因斯坦在晚年的著作中曾说过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他说:“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的确如此,任何一个宗教,都要有智慧与证据,如果没有这些东西,那就是盲目的崇拜,就纯粹是迷信。同样,科学要正常发展,也要取决于人心。而人心,却需要用古代的智慧来纠正、挽救,这样才是完整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九:佛教与商业•企业文化必备的六种准则]
Google邀请我和一位脑神经科学家在他们的总部,从佛学和科学不同的角度谈论“意识”。目前主流脑神经科学对意识的解释,仍然是100多年前的观点。但这位科学家说:他对佛教和科学的对话保持乐观的态度。
第一座 07:00 - 09:00, 第二座 10:00 - 12:00, 第三座 14:00 - 16:00, 第四座 17:00 - 19:00(大回向)
明天(5月21号)是“金刚萨埵法会”最后一天,佛学院全体僧众将共诵《药师七佛经》,网上也会同步直播,欢迎大家参与共修。
念佛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但在念佛的同时,也应当修学相应的见解与修法,要作好两手准备。也就是说,在兼顾念佛的情况下,同时还要选择修密宗,或者是修显宗的中观修法等等,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如果能证悟空性,则自不待言;退一步说,即使没有证悟空性,如果念佛念得好,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二者要同步进行,这也是法王如意宝的教言。同时,闻思对修行与念佛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闻思与修行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样的修行方式才是保险的。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五)] 网页链接
今天是藏历四月十五,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与示现涅槃日,也是阿弥陀佛节日。殊胜之日请大家尽己所能地行持上供下施、持戒茹素、念经诵咒等善法,增上功德,回向众生,愿一切众生皆得往生极乐世界,速证佛果!网页链接
从修行的角度看,忍辱指遇到情况不急于做出反应,不急于逃避不安、寻找安慰,而是放慢整个事情的节奏,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去观察和感受,让自己可以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不是被冲动牵着鼻子走。这有时也被称为寡欲或甘于寂寞。网页链接
就像国王是自己先拥有王权之后,再利用手中的权势去帮助、护持民众一样,这种菩萨是发愿自己先成佛,然后再去度化所有众生,这个愿望是可以实现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饶益有情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