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8241~826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稳重是指我们的心有一种把持的力量,能完全控制好身口意,不折不扣的、如理如量的来进行,在闻、思、修的每个地方都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才闻有闻的成就,思有思的成就,修有修的成就。这样具有稳重的品德,就显得极其重要。
第二次来到哈佛大学,与脑神经科学家谈论大脑与禅定的关系。我在几十分钟的演讲中,从佛学的角度,表达了对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看法。科学家发现,心智能重塑大脑。这与佛教走得很接近,但目前的进展,就像鱼在接近水面游动的时候,只看到水面的波动,还没有看到鱼一样,只是看到了意识活动的一些痕迹而已。
正因为我们对自己、包括这朵花在内的所有外境有强烈的执著,把它们当成实在的东西,所以就会对某些物质产生希求、爱恋的贪心,而对某些物质产生反感、憎恶的嗔心。当这些爱憎、取舍的念头出来以后,我们就会去造业;造业以后,就会流转轮回,始终受其束缚而不能解脱,不能获得自由,所以,禅宗才会始终强调一个“不执著”。
不过,就因为这句话,有些居士便走错路了。由于禅宗的核心思想,便是“不执著”,因而该宗的很多话题,都是围绕着不执著而展开的。他们在看了一些禅宗语录,听了一些禅师的公案之后,便以为仅仅一个不执著,就是稳获解脱的无上法宝。于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执著,既不去放生,也不修加行,还抽烟、喝酒、吃肉,甚至肆无忌惮地点杀海鲜,因为他们认为持戒、放生、修加行、爱护生命等等都是执著,都是跟解脱对立的东西,但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
如果真正不执著就能解决问题的话,那什么事都好说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虽然我们最后要打破这些执著,凡是在盲目、无知的前提下作出来的事情,都是要放弃的,但现在我们连打破这些执著的方法都没有掌握,而死死抱持着一个不执著的观念本身,实际上就是一种执著。执著什么呢?执著“不执著”的观念,故而,在没有掌握打破执著的方法之前,就不能不执著。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二)] 网页链接
不过,就因为这句话,有些居士便走错路了。由于禅宗的核心思想,便是“不执著”,因而该宗的很多话题,都是围绕着不执著而展开的。他们在看了一些禅宗语录,听了一些禅师的公案之后,便以为仅仅一个不执著,就是稳获解脱的无上法宝。于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执著,既不去放生,也不修加行,还抽烟、喝酒、吃肉,甚至肆无忌惮地点杀海鲜,因为他们认为持戒、放生、修加行、爱护生命等等都是执著,都是跟解脱对立的东西,但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
如果真正不执著就能解决问题的话,那什么事都好说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虽然我们最后要打破这些执著,凡是在盲目、无知的前提下作出来的事情,都是要放弃的,但现在我们连打破这些执著的方法都没有掌握,而死死抱持着一个不执著的观念本身,实际上就是一种执著。执著什么呢?执著“不执著”的观念,故而,在没有掌握打破执著的方法之前,就不能不执著。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二)] 网页链接
我们老家有一对父子,其中儿子是出家人,父亲是牧民。他们之间的一席对话,就很能说明问题。父亲对儿子说:“儿子啊,临终时该怎样去死啊?教我一个死法吧!”儿子说:“我又没有死过,怎么能教你什么死法呢?”父亲说:“哎呀!太可惜了!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像曾经死过的人一样了解死亡才对啊!你太让人失望了!”此话虽然是由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人说出来的,但道理的确是这样。作为修行人,必须对死亡的状况、过程、本质以及超越死亡的方法了解得清清楚楚。就像经历过很多次死亡,又死而复生的人一样,这样才不但不会害怕死亡,而且会将死亡看成超越轮回的突破口。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八:破 瓦 法]
很多人误以为,除了中观以外,还有一个与中观完全不同的大圆满。其实,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里面讲过:在证悟空性的境界当中,人间的所有痛苦、快乐全然消失,就像虚空当中一无所存一样。通过修行亲身体会到这一点,就叫做大圆满;通过故事或理论懂得这些道理,就叫做中观。两者之间距离非常近,没有太大的区别。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八:幻化故事的启发]
我们在轮回中,因为错觉、误解,把因缘和合、念念生灭的东西执着为实有、常存,而感受各种痛苦。现在虽然听佛陀宣说了无我的道理,在理论上知道痛苦的根源在于我执,但我们还是会有痛苦。只有当证悟无我时,困扰我们无量劫的痛苦才会当下消失。换个频道看痛苦
我们这样的人要想证悟,最稳妥的方法,就是以前讲的观察方法,不过,因为心的本来面目或者本性远离一切戏论,不可言、不可思,已经超越了思维和语言的范围,所以不能通过推理来完全证悟,但推理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放下很多执著。
以前没有推理的时候,我们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导致了很多烦恼。通过观察以后,就知道这一切不是实在的,而是如幻如梦的,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些烦恼和执著,再加上进一步的修行,就有可能慢慢证悟。虽然这种修法的证悟速度有点慢,但我们这种根机的人也只能这样退而求其次了。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网页链接
以前没有推理的时候,我们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导致了很多烦恼。通过观察以后,就知道这一切不是实在的,而是如幻如梦的,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些烦恼和执著,再加上进一步的修行,就有可能慢慢证悟。虽然这种修法的证悟速度有点慢,但我们这种根机的人也只能这样退而求其次了。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网页链接
胜爱论师在《百论》中说,有些人的性格,就像秤杆,因为一点点重量,就忽高忽低。这样的人,自己不幸福,周围的人也反感。所以,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让生活大起大落。
如果自己具有少谄、少诳的德行,也就是无论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是秉着一颗正直的心。如是具备正直的品德,当一学到佛法的时候,他就很容易跟真如相应。心地谄诳,则难以入道。
世俗人往往认为,梦境当中的现象,就是假有的;白天所感知的现象,就是真有的。如果我们把外界的一切,都当成实际存在的,真有而不是假有的东西,这种真有的观念就叫做“我”。中观里面讲得很清楚,一个独立不变,并不依赖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东西,就称为“我”。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二)]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二)] 网页链接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阎浮众生于此大士有大因缘,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今天是藏历二十一,地藏王菩萨节日。一九九七年我的上师法王如意宝从南方各地弘法回来,送给我们每人一张这样的地藏王菩萨法像,我一直珍藏着。顶礼上师!顶礼地藏王菩萨!
破瓦法也属于六种不修成就法之一,但还是要修,只是无需修很长时间——如果根基对路,也修得比较认真精进,则一两个星期就可以修成。如果是共修破瓦法,效果会更好。尤其是老年人最合适修破瓦法,因为年龄大的人身体的气脉明点已经很成熟,修破瓦法就很容易让意识离开人体。书中有这样的比喻:到秋天的时候,树上的叶子被风轻轻一吹,就能掉下来,但春天和夏天就不是这样,即使遇到狂风暴雨,大多数叶子也会死死地附着在树枝上,因为春夏天的叶子尚处于生长期,而秋天的叶子已经衰老,应该凋谢了。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八:破 瓦 法]
轮回中有很多痛苦,若能把痛苦转为道用,就能促进我们的修行。但对大多数修行人,尤其对初期的修行人来说,在有痛苦和没痛苦的修行中,最好还是选择没有痛苦的修行,毕竟我们将痛苦转为道用的能力还很差。所以佛经上也说,顺利的修行是对初学者最适合的。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八:幻化故事的启发]
无论大圆满、大手印还是大中观等修法,其基本的要求都是:第一,要有足够的资粮,第二,要有坚定的信心,信心和资粮具备以后,就可以证悟。佛在大乘显宗经典里面也提到过,证悟如来藏的唯一方法,就是信心与资粮,只要有了信心与资粮,就能逐渐逐渐地证悟。
作为居士,我们不可能根本没有信心,但密宗对信心的要求很高,如果我们既没有资粮,信心也很一般,就没有办法证悟大圆满。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网页链接
作为居士,我们不可能根本没有信心,但密宗对信心的要求很高,如果我们既没有资粮,信心也很一般,就没有办法证悟大圆满。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网页链接
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佛陀慈悲智慧,应机施教,针对不同的根器,宣讲了不同的度化众生的方法。在末法时代,大圆满法门具有殊胜的加持力。莲花生大士也说过:“五浊越炽盛,大圆满的加持力越强。”大圆满的加持
菩萨戒与居士戒和出家戒等小乘佛教的别解脱戒不一样。小乘戒受持的时间,是尽形寿——从守戒之日到今生死亡之间,而不是生生世世。一旦死亡,戒体就自动消失;菩萨戒则是从受戒之日乃至成佛之间,即使死亡,菩萨戒也不会消失。依靠菩萨戒的引发力,下辈子就有可能会投生到有大乘佛法的地方,并找到具德的大乘善知识。即使没有找到善知识或大乘佛法,菩萨戒也会发挥作用,让具戒者自然而然就具备大悲心与菩提心。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饶益有情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