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8181~820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为了利益众生而不顾及自己的前程,不考虑现世的名声、地位,后世的因缘果报等等,虽然是很伟大的行为,但在这个伟大的行为背后,有可能会出现不伟大的结果,因此,佛陀认为,初学者不要去做这些事情,应像小乘佛教所要求的一样,以不杀、不盗、不妄等等为原则。
[慧灯之光五:饶益有情九观察]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饶益有情九观察] 网页链接
今天是藏历初八,药师佛节日。造成身体疾病的原因有宿业、内伤(用心过度或耽于酒色财气)和外感(受风寒暑湿侵邪)等。若主要由宿业而起,应发菩提心,念佛超度;若因内伤或外感,应断恶行善,存心正直,同时配合医药治疗。愿众生远离病苦!
在面对外道某些问难的时候,佛会保持沉默。这并不是因为佛陀回答不了外道的问题,而是佛陀保护众生根机的权宜之计。比如说,在面对外道提出的十四条无记的问题时,佛什么都不予回答。因为外道的这些问题都是在有自我或人我的基础上问的。但当时提问的外道根机并不成熟,如果佛陀直接说你的问题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而自我根本不存在,就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继而会断除了对方的善根,所以佛不予回答。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四圣谛]
《中观四百论》中说得很清楚:“众苦俱因缘,终无回转者。”一切苦难都源自因缘,如果没有找到痛苦的根源,其他的任何努力,都只能解决暂时问题,而不能摆脱痛苦。譬如,虽然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天人寿命很长,禅定力量也不可思议,但因为他们没有找到痛苦的根源和解决痛苦的方法,所以也脱离不了轮回。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九:解脱的原理]
前几天有位活佛组织了一次放牦牛的活动,参加活动的一位上海居士随后来见我时,兴奋地告诉我说:“我们昨天的放生好殊胜噢!”“怎么殊胜呢?”“当时飞来了一只蝴蝶,在那里停留了好长时间噢!这肯定是一种殊胜的征兆!”
我当时就觉得很可笑,汉地这个季节到处都是蝴蝶,我们放生时天天都有蝴蝶飞来飞 ...全文
我当时就觉得很可笑,汉地这个季节到处都是蝴蝶,我们放生时天天都有蝴蝶飞来飞 ...全文
如果能安住,不离清醒的觉知,则一切行动都可以是禅定。没有定力而企图在喧闹之中不散乱,几乎不可能。对初学者而言,远离诱惑和嘈杂的寂静处,是帮助生起禅定的理想环境。
我们现在要改变的,是轮回的规律。如何改变呢?通过修法来改变。修什么样的法才能改变呢?就是修出离心、菩提心以及证悟空性的修法。
如果修了这三种法,我们就可以说:虽然我在今生造作了很多恶业,但因为我修了这些殊胜的法,所以我没有白白得到这个人身,没有白白来到这个人间,我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反之,如果这三种法一个都没有修,而只得到了世俗人认为很了不起的名利等等,这样的人身就算是白白获得了。因为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这些东西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而在活着的时候,这些东西也可有可无;死亡之后,这些东西更不能跟着我们前往来世。真正有用的,能够跟随我们一起走的,只有我们自己的修行。惟有修行的结果,才是靠得住的,它永远也不会欺骗我们。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五)] 慧灯之光-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五)
如果修了这三种法,我们就可以说:虽然我在今生造作了很多恶业,但因为我修了这些殊胜的法,所以我没有白白得到这个人身,没有白白来到这个人间,我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反之,如果这三种法一个都没有修,而只得到了世俗人认为很了不起的名利等等,这样的人身就算是白白获得了。因为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这些东西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而在活着的时候,这些东西也可有可无;死亡之后,这些东西更不能跟着我们前往来世。真正有用的,能够跟随我们一起走的,只有我们自己的修行。惟有修行的结果,才是靠得住的,它永远也不会欺骗我们。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五)] 慧灯之光-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五)
简单地说,所谓的人品好,就是指对于长辈尊敬,对于平辈能随顺相处,对于晚辈能爱护。更简要一点,一切都归纳在一个“心地善良”上。心地善良了,对待人自然有一种合适的方式,能随顺别人的心来利益他,不会做谄诳的行为。心好就对人真诚,待人长远,时时处处为人着想,也就会开拓心胸,有一种深谋远虑;而且不会以身语意损恼别人,是一种很温良的性情。也会心胸开阔,处处能包容,而且经常与人交流,见识也会广大。
为什么叫做四圣谛呢?因为四圣谛都是从圣者的角度,而不是从普通凡夫的角度来讲的。比如说,从圣者的角度来看,苦谛意味着无常、痛苦、无我、空性。但从普通凡夫的角度来讲,这个世界不是空性、不是无我,有些时候也不是无常和痛苦的。但实际上,世界的确是无常、痛苦、无我、空性的,所以叫做四圣谛。此处的圣者,不一定是菩萨。小乘见道以上的修行人,都叫作圣者。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四圣谛]
གུ་རུའི་སྐུ་འདི་ཉིད་འབྱུང་འགྱུར་རྒྱལ་བསྟན་སྤྱི་དང་བྱེ་བྲག་གསང་སྔགས་ཀྱི་བསྟན་པ་དར་ཞིང་རྒྱས་ནས་འབྲེལ་ཚད་དོན་ལྡན་འགྱུར་ཞེས་གསུངས།༈ མེ་སྤྲེལ་ལོར་རི་བོ་རྩེ་ལྔའི་གུ་རུ་ཞིག་གསོ་ལེགས་འགྲུབ་བྱུང་བ།H5
期望和恐惧其实是同一个东西的两面,有期望就会有恐惧,而回避则会加强恐惧。不迎不拒使我们放松下来,让心与外界连接,不刻意追求任何状态或结果,只是安住。这时,我们才更有可能瞥见一切思想行为、一切欢喜哀愁背后的那个东西,这实在是最为重要的修行。
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却不知在获得完美的这条路上,有无数的荆棘、野兽。如果你对此没有心理准备,不考虑如何面对“苦”,只想着如何享受“乐”,那你最终得到的,一定不是你想要的。
我们之所以很难体会到本心,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所作所为大都在牵着我们朝与本心相反的方向走。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
除了每天例行的修行之外,我们还应该利用一些不需要上班的假期,在半个月、一个月或者是七天左右的时间中,到一些圣地,比如莲花生大师等成就者修行过的地方,或者是在自己家里闭关专修。
修行的时候,要选择自己适应的环境。适应的意思是说,一到某个地方,心里就很开心。假如符合这个条件,哪怕是在城市里都可以。如果没有机缘到圣地修行,则在自己家里修行也是很不错的。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网页链接
修行的时候,要选择自己适应的环境。适应的意思是说,一到某个地方,心里就很开心。假如符合这个条件,哪怕是在城市里都可以。如果没有机缘到圣地修行,则在自己家里修行也是很不错的。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网页链接
从百姓大众,到世人羡慕钦佩的所谓名人、伟人等等,没有一个不以追求幸福、摆脱痛苦为目标,但很多不学佛的世间人,却因为不知道幸福的原因,所以会南辕北辙——为了生存而杀死敌人,为了食欲而屠杀动物,为了发财而偷盗欺骗等等,结果奋斗了一辈子,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只能以失败而告终,没有一个人能脱离生死轮回,而且绝大多数都会去往恶趣。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九:解脱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