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8041~806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要知道我们修持财富厌患观,关键是观念上要有一个断定。一旦断定了财富充满过患,少财离欲才是真正的快乐以后,你的生命方向才会彻底转变。行为都是随观念转的。现代人认为财富是幸福的要素,以财富的多少来安立快乐的大小,而不在于内心。这是个极大的错误。这种错误观念一直没有拔除的缘故,即使已经在修行,心里还是认为人生必须拥有很多财富。或者认为,既要修行也要拥有物质享受,这就成了修行占百分之五十,追求财富受用占百分之五十,甚至有些人修行占百分之二十,追求物质享受占百分之八十等等。这一类都是见解不断定。因此,今天引导人们走少欲知足的路非常困难,因为他的内心已经熏入了邪的观念。如果没有经过仔细地观察、衡量来断定,贪财的心是不会转变的。而且现在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说法,但只不过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述诱惑。
目前,除了南极洲(南极没人去找)以外,其他的洲陆上都找到了儿童记忆前世的案例。这些小孩儿在刚刚会说话的时候,就会说自己前世是某某地方的谁谁谁,父母分别叫什么名字,包括很多的生活细节,都讲得非常清楚。父母亲人一调查,果真有与小孩所说相符而且已经死去的人。在这些小孩子身上,往往有着非 ...全文
严格说来,因果都是跨越时空的,因与果不可能出现在同一时空点上。时空的间隔有长短远近之分,而这长短远近没有绝对,是因人而异的。超出了某些人接受和认知范围的事物,可能对另一些视野更广阔的人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 并能从中得到启发、借鉴的。跨越时空的因果对现世有什么意义?人类与虫子的不同理解
如果对物质生活没有太多执着,但因前世福报,此生不需要付出太多代价,也能拥有优裕的条件,佛是不排斥的。佛没有要求,佛教徒一定要过艰苦的日子。如果温饱没解决,圣性的条件就不一定完全具备。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两种佛性]
当我像《普贤行愿品》的“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一偈中所说的一般,获得了无量功德,当我在世俗红尘中获得了方便、智慧、精进、禅定与神变的时候,我永远都不会放弃度化全世界的众生,特别是其中的雪域众生,尤其是我生长的故土——色达的众生。除非是我堕入恶趣而失去了自由,如果能往生到净土,我在任何时候也不会忘记诸位同乡和亲人,你们也要努力地行善,我们双方都要努力。俗话说:“众人抬木负担轻”,所以你们也要加倍地努力。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附录二:法王如意宝的遗言]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附录二:法王如意宝的遗言]
过去的上师们说过:我们虽然在这一生当中没有修出真实无伪的标准菩提心,只有造作的相似菩提心。即便如此,我们下一世也能度化像整个世界的人这么多的众生,这就是菩提心的力量。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 饶益有情戒]
今天是藏历十八,观世音菩萨节日。 《华严经》中观自在菩萨云:“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恐怖,灭除障难,正念现前。”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愿众生皆得观世音菩萨无尽慈悲、愿力的加持,灾难尽除,喜乐安康!
请大家想一想,我讲了多少个证悟的标准。
第一个,就是打坐时自己的感受,这是最关键的;第二个,是出座以后对外境有没有一种不造作的,自然而然的虚幻无实的感觉;第三个,是对出离心、菩提心的增长,烦恼的减少有没有作用。如果有的话,就可以算得上是证悟空性了。
不过,这种证悟空性只是最基础的境界。打一个比方,假设从此地走到拉萨,要走五十多万步,现在我们只能算是走了一步,以后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千万不要骄傲自满。不过,万事开头难,证悟的第一步也是来之不易的。只要有了初步证悟的基础,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下去,就会走出第二步、第三步,这样离目标就会越来越近,最后的成就也是指日可待的了。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六)]
第一个,就是打坐时自己的感受,这是最关键的;第二个,是出座以后对外境有没有一种不造作的,自然而然的虚幻无实的感觉;第三个,是对出离心、菩提心的增长,烦恼的减少有没有作用。如果有的话,就可以算得上是证悟空性了。
不过,这种证悟空性只是最基础的境界。打一个比方,假设从此地走到拉萨,要走五十多万步,现在我们只能算是走了一步,以后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千万不要骄傲自满。不过,万事开头难,证悟的第一步也是来之不易的。只要有了初步证悟的基础,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下去,就会走出第二步、第三步,这样离目标就会越来越近,最后的成就也是指日可待的了。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六)]
我今天给你们讲了三个要点:第一点,是为了自他一切众生而往生极乐世界,哪怕念一句玛尼,也要为此回向。往生还要具备发菩提心等其他因素,但这些要素在这个发愿回向当中已经包含了;第二点,是尽量受持自己所能守护的戒律,如果不能做到太多,也要受持不杀生这一条戒;第三点,是随时随地地发善心,善心既可以解释为信心和慈悲心,也可以解释为世人所说的好心。即使在平时,你们也要努力地行善。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附录二:法王如意宝的遗言]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附录二:法王如意宝的遗言]
为什么回向的功德非常大呢?因为一切善果都是从善根福德中生起的,对一个智者来说,善根和福德是最珍贵的,甚至超过生命。善根和福德是最后要断的一种执着。如果这个执着也能断除,离成佛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