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781~80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单位,你跟他人相处的时候,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去接纳、帮助他人,那你就是观音菩萨,就能利益众生。
持戒就上升,不持戒就堕落,没有第三条路可走。持戒是在真正利益我,而不是损恼我。持戒是停止我的恶行,使我离开魔窟,是救护我离开苦海的慈航。
顺从自己的烦恼,却与众生为敌,这样不可能有任何进步,也不可能获得安乐。
我们天生就有着顽固的不空执着,如果连空的感受、观念都没有,则即使打坐时心静下来了,感觉不到任何杂念,意识也会落到阿赖耶识当中。尽管表面上看起来,这种境界与大圆满里面的论述非常接近,也看似可以同显宗佛经里面的论述对号入坐。其实,这只是心静下来而已,实则根本没有什么。意识落到阿赖耶识之中的境界,与轮回一点都不矛盾,这种法修再长时间,都对解脱没有丝毫助益。萨迦班智达和麦彭仁波切都批评了这种自以为是的人。当年很多修行人就是没有真正体悟到上师教言中的深刻内涵,认为哪怕空性都是念头,任何念头都是杂念,都不需要,只要心静下来就可以了,从而落入了这样的窠臼。宗喀巴大师为了让他们摆脱这一固有程式,引渡他们走上解脱之路,就故意推翻了过去一些上师的观点,极力推广单空的观念。这种人再打坐的时候,他的境界会落到空性当中,而不会落到阿赖耶识上了。我们如果能证悟这种空性,已经很不错了。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八:<离四贪>浅释]
如果没有提起正念和善念,你拜佛、供灯、修法都不是积累资粮。如果能提起善念和正念,即使你在吃饭、睡觉、工作,也是积累资粮。若能恒时提起善念与正念,资粮很快就会圆满的。
持戒常常要有一个不放逸的善心,这就是一种“戒慎恐惧”的心理。常常恐惧因果,这个畏惧的心很强,就不敢犯戒。
今天是藏历二十一,地藏菩萨节日。“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南无大悲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网页链接
依止一位善知识,他的示现可能有愤怒的、寂静的,可能有赞叹的,批评的,什么情况都有。你都能接受,才叫获得善知识的摄受,才叫依止。
在登地以后,因为已经切身体会到空性,这时无论有多少个成就者,有多少本佛经告诉你,心的本性不是这样,你也不会怀疑自己的境界,而只会认为,即便经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也可能是佛度化某些人的不了义说法,心的本性不可能是别的,这个我很清楚、很有把握,就像禅宗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即便如此,登地以后还是需要听经闻法,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三地菩萨都要很用功地听经闻法。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八:四依法]
དཔའ་ནམ་མཁའ་ཆེ་ལས།
ནམ་མཁའི་རྟོག་པ་སྐྱེ་མེད་ཅིང་།།
རྟོག་མེད་དེ་ཉིད་ནམ་མཁའ་འདྲ།།
མི་ཆགས་ནམ་མཁའི་བསྔོ་བ་ལས།།
རང་དོན་ཆེན་པོ་ནམ་མཁའ་འབྱུང་།།
《金刚萨埵大虚空续》:
虚空分别无有生
彼分别念如虚空
不著虚空之回向
生大自利之虚空
解脱痛苦不是来世而是今生,圆满功德不是将来而是当下。只要能把功夫下在心地上,佛法的利益立即就能得到。
人品可归纳为“心地善良”
简单来说,这八点都可以归纳在一个“心地善良”上。心地善良了,自然会以合适的方式待人,能随顺别人的心来利益他;心好就对人真诚,不会做谄诳的行为;待人也会很长久,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而且目光会很长远,有深谋远虑;并且不会以身语意损恼他人,是一种很温良的性情;也会心胸开阔,处处能包容;由于经常与人交流,见识也会广大。
想学佛,内心就要变得坚强。内心越坚强,离佛就越近。当内心无所畏惧,任何顺境逆境都能抵挡、如如不动的时候,你就成佛了。
我们往往自认为正在修菩提心,甚至有人还自以为已经有了菩提心。那不妨自我检视一下:自己是为了谁在修行?最贪爱、最在乎的是自利还是利他?但目前的普遍情况是不容乐观的。要改变这一现状,不妨从低处着手:虽然不能在每一个生活细节问题上,都只考虑众生,但大的方向,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把自己的生命目标,定为诚心实意地为了一切众生而求解脱,这样,就有了最低限度的菩提心。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八:<离四贪>浅释]
什么是修无常?吃饭的当下就要修行,工作的当下就要修行,闻法的当下就要修行,忙碌的当下就要修行。我们真正拥有的只有现在哦!
八、识广或心广
“识广”,就是见识要很宽广。见识面广,心境就开阔,处理事情就很灵活,对未来的设想也很远大。而见识小,通常会局限在很小的范围里。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拓宽自己的见识面,这样方方面面才能圆通。
不管在什么对境中,永远做一个开心快乐的人,永远保持宁静自在的状态,这就是有智慧的体现。
སྐྱོན་དང་ཡོན་ཏན་གཉིས་པོ་མ་སྐྱེས་ཕྱིར།།
རྣམ་པར་རྟོག་པའི་མཚན་མ་ཅི་བྱུང་ཡང་།།
མ་བཀག་རང་བྱུང་མ་འབྲང་རང་ཞི་སྟེ།།
མ་བཅོས་མ་བྱས་རང་གིས་ངང་གིས་གསལ།།

过失功德无生故,
生起任何分别相,
不遮不随自然灭,
无改无作自然明。
今天是藏历十八,观音菩萨节日。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愿世界祥和利乐,善业增上广布! 网页链接
七、量大或心大
“量大”就是心量大、能包容,对于再多的事,都能看得惯、容得下,而不是凡事都要为自己的意志而转移,一旦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就生大嗔心,这样很难修成佛法。因此要有量大的品德,心量的大小决定成就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