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7961~798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佛教认为,我们的精神,可以分为八种不同的层面。最外在的,是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接触外在的光波、声波等对境,而产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五识。第六个层面,是我们平时用来思维、判断、分析的意识,佛教称之为第六意识。第七个层面,是我们平时不怎么能感觉到,却在每一个思维闪念中无处不在的概念,那就是“我”执。比如,我要上班,我要下班,我要赚钱,我要发展我的事业等等,所有的念头中,都离不开一个特有的、无形的“我”字,佛教称之为我执。第八个层面,是平时根本感觉不到的最基本的意识。当人在深度睡眠的时候,当眼耳鼻舌身的工作完全停止了的时候,当一切思考判断的力量也已经停止了的时候,除了第七个层面的自我感觉一直存在以外,还有一个最基础的潜在能量也存在着。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禅修与现代生活]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禅修与现代生活]
要使自己心中能生起菩提心的话,就需要有因缘,这个因缘就是积累资粮。
以前阿底峡尊者进藏传菩萨戒时,当地的高僧大德每人手中只拿着一条小小的哈达去受戒,阿底峡尊者就说:“你们的供品太微薄了,这样是不可能生起菩提心的!”这句话就说明,如果没有积累资粮,菩提心就无法生起。
如何才能积累资粮呢?是否要发了大财才能积累资粮呢?不是。其实,最好的积累资粮的方法,就是供曼茶罗和七支供,因此,在接受菩萨戒前,先要积累资粮,而此处所讲的,主要是七支供。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如何自受菩萨戒]
以前阿底峡尊者进藏传菩萨戒时,当地的高僧大德每人手中只拿着一条小小的哈达去受戒,阿底峡尊者就说:“你们的供品太微薄了,这样是不可能生起菩提心的!”这句话就说明,如果没有积累资粮,菩提心就无法生起。
如何才能积累资粮呢?是否要发了大财才能积累资粮呢?不是。其实,最好的积累资粮的方法,就是供曼茶罗和七支供,因此,在接受菩萨戒前,先要积累资粮,而此处所讲的,主要是七支供。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如何自受菩萨戒]
临终时的任何念头,都对死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临终时的愿力非常有用,所以应当尽量发善愿。对任何人、任何事,对整个社会,都不要有仇恨。不要抱怨,把所有贪嗔痴的包袱全部放下,轻松上路,开始新的生命旅途。如果这时候没有发愿,那下一世能否遇到大乘佛法就很难说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如何面对死亡]
昨天,第二届朗措玛寺大学生佛学体验营的营员们,为大家献上了一台丰盛、优美而深刻的演出,也献上了他们清纯与赤诚的心。希望这些大学生们能秉承佛灯,悟觉心性,照亮自己,温暖众生!相信他们一定不会让上师三宝失望哦!
佛法不像世间的知识,世间的知识不一定用得上。比如说,如果我们在大学里读一个专业,以后再改行的话,说不定整套知识都用不着了。佛法不是这样,学到的就要去用,如果不用,学了也没有价值,等于没有学。我们讲佛法,就是要讲修行、见解上面的体会。如果要谈有没有进步,也要从实际的体会、实际的经验上去观察,这是很重要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 如何做一个标准居士(一)]
佛教徒不一定吃得很不好,穿得很不好,认为一定不能用好的东西,一定要用不好的东西,这也是执著。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能贪着这些东西。
我讲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佛教不是那么悲观,虽然佛要求在物质上应该少欲知足,但并不表明一定要过艰苦的生活。最关键的,是不能把物质享受当成生存的意义,而应当把解脱当作生存的意义。
自从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无论在世俗的生意上、事业上、工作上受到任何打击,我们都会觉得无所谓,因为这些东西只是我们生存的方法,而不是生存的意义。我们的生存意义,就是希求解脱、净化自心、调伏私心、提升生命。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生命的真相]
我讲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佛教不是那么悲观,虽然佛要求在物质上应该少欲知足,但并不表明一定要过艰苦的生活。最关键的,是不能把物质享受当成生存的意义,而应当把解脱当作生存的意义。
自从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无论在世俗的生意上、事业上、工作上受到任何打击,我们都会觉得无所谓,因为这些东西只是我们生存的方法,而不是生存的意义。我们的生存意义,就是希求解脱、净化自心、调伏私心、提升生命。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生命的真相]
昨天,几十位小佛子们以汇报演出的形式,圆满结束了本届“点亮心灯”佛学夏令营。他们纯洁的心和对上师三宝无暇的爱深深打动了我,非常随喜赞叹这些小佛子们的善根!也祝愿大圆满少年班在全国遍地开花,让佛法照亮每个孩子的心灵。
看看周围,很多人都是满怀着对生活的热情筹划,突然间离开这个世界的。你没有理由相信自己一定比这些人更幸运。藏族人常说:明天或来世谁先来到,我们并不清楚。如果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如果吃喝享受,纠结辛劳,最后只为烟消云散,这样的人生想想都让人心酸失望,不是么?མི་ཚེ་འདི་ཅིའི་ཆེད་དུ་ཡིན། 此生为何?What is the Sense of Being?
世界是变化无常的,世上的所有生命都是痛苦的,世上的一切都是无我、空性的,其中没有一个可靠并值得追求的东西。这就是佛教的世界观,其中也包含了一部分佛教的人生观,因为苦谛当中包括了外在的世界和一切生命。在深深体会到轮回痛苦之后,有自他两方面的利益:第一,会心无旁骛地去追求解脱;第二,会对轮回中的众生生起慈悲心。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四圣谛]
《地藏十轮经》云:“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贪嗔痴等皆猛利故。造作杀生或不与取。或欲邪行或虚诳语。或粗恶语或离间语或杂秽语。或贪或嗔或复邪见十恶业道。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烦恼悉皆销灭。远离十恶成就十善。于诸众生起慈悲心及利益心。此善男子。成就如是功德妙定。威神之力勇猛精进。于一食顷能于无量无数佛土。一一土中以一食顷。皆能度脱无量无数殑伽沙等所化有情。令离众苦皆得安乐。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西方心理学家认为,冥想对人的身体非常有帮助,五分钟的冥想等于熟睡一个小时。
如果内心没有受过任何训练,则哪怕身体处在非常自由的环境当中,心也得不到自由。轻者觉得空虚、无聊,重者感到沮丧、焦躁,甚至动不动就产生不想活了的念头。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外界的风云变幻。即使表面看来非常成功,实际上却焦虑重重。
在物质还不够发达的时候,大家唯一的追求,就是简单地解决温饱问题。但在温饱问题不但解决了,而且拥有了庞大的财富、名声、地位等等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有很多问题是物质根本无法解决的。这时候,禅,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无数成果证明,通过禅定,就可以让心态重拾健康。对很多感受过禅修好处的人来说,禅修已经不是佛教或其他宗教的专有名词与专利,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灵调节剂。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禅修与现代生活
如果内心没有受过任何训练,则哪怕身体处在非常自由的环境当中,心也得不到自由。轻者觉得空虚、无聊,重者感到沮丧、焦躁,甚至动不动就产生不想活了的念头。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外界的风云变幻。即使表面看来非常成功,实际上却焦虑重重。
在物质还不够发达的时候,大家唯一的追求,就是简单地解决温饱问题。但在温饱问题不但解决了,而且拥有了庞大的财富、名声、地位等等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有很多问题是物质根本无法解决的。这时候,禅,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无数成果证明,通过禅定,就可以让心态重拾健康。对很多感受过禅修好处的人来说,禅修已经不是佛教或其他宗教的专有名词与专利,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灵调节剂。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禅修与现代生活
“禅”是外来词,为印度梵文Samadhi的音译,翻译成中文,叫做禅、禅定或三摩地。也即使人心安定、平静下来的方法。在禅的后面加上“定”字,不但没有失去原来的音和义,而且更能让人了解禅的内涵。
现代文明所衍生的浮躁与虚荣,激活了人的物欲。快速的生活节奏,高度的工作压力,已经把人心逼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此时此刻,禅定,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危机的最佳选择。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禅修与现代生活
现代文明所衍生的浮躁与虚荣,激活了人的物欲。快速的生活节奏,高度的工作压力,已经把人心逼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此时此刻,禅定,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危机的最佳选择。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禅修与现代生活
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死后还会投生。我们曾经历过无数次死亡,只是今天已经彻底忘怀而无法回忆了。对追求解脱的人来说,正视生死大事,是很重要的事情。不但要知道如何面对死亡,也要知道如何面对投生。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如何面对投生]
超度的动机,是慈悲心,而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有什么超级的能力,可以和阿弥陀佛内部沟通,可以超度这些人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非常了不起等等。不能有这样的想法,这种傲慢与炫耀是不对的。在超度的过程中,还要反复地强调慈悲心,哪怕是造作的都可以。没有慈悲心,根本没有办法超度亡灵,这非常重要。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如何面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