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7601~762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也许有人会想:虽处轮回之中,若能一直做人,像现在这样,也不觉得那么辛苦啊!但事实上,没有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不曾经历过任何痛苦。人有那么多心理上的苦闷、生活上的磨难,至少都有生、老、病、死之苦,所以从长远的角度看,即使能生生世世为人,也谈不上什么幸福,即或有少许所谓的快乐,也如浮云一般,转瞬即逝,哪里靠得住?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轮回过患]
今生能值遇大圆满法,应该感激的是大圆满历代传承祖师以及大圆满法系内无数的成就者、修行者。没有他们的悲心和努力,大圆满的法脉不可能如黄金山脉般延续至今。
大圆满十二本师祈祷文(精美唐卡)
大圆满十二本师祈祷文(精美唐卡)
今天是藏历初十,莲花生大士节日。大家念诵莲师金刚七句祈祷文,以敬信和精进祈祷、供养莲师,愿乘莲师的大悲威力,迅速获得加持和成就。莲师金刚七句百亿共修数量已达202亿
证悟大圆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广泛闻思,继而修出离心、菩提心、曼荼罗,行菩萨道积累大量资粮,当资粮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能证悟空性;另外一种,是依靠具德上师的加持。得到具德上师加持的前提,是一颗虔诚的心。虔诚的心越强烈,就越能得到加持。如果没有诚心与信心,哪怕佛菩萨、上师们再慈悲,对我们也无能为力。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上师瑜伽的修法]
什么是成佛?就是福德和智慧达到圆满。“福德”是指善巧方便。所谓福德圆满,是指一切善巧方便都具足;所谓智慧圆满,是指无论你在哪里,无论是何种身份,内心都没有任何烦恼和疑惑。圆满是在心上,而不是在外境中。
修行不会有真正的苦。可能有时候会难一些,尤其是当我们还没有明白真理的时候,没有上路的时候,没有找到方法、没有生起信心的时候,会难一些。如果你真正生起了信心,找到方法了,会越修越明白,越修越轻松。拥有佛法,是最大的享受。
对每个人来说,死亡都是很沉重的话题。没有一个人不害怕死亡,但仅仅害怕、逃避是没有用的,寻找一个对付死亡的办法,才是万全之策。破瓦法,是凡夫应对死亡的最佳选择。平时我们修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等所有的修法,都是为了解脱,也可以说是为死亡做准备。但如果在修行尚未成功之前死亡,唯一的补救方法,就是破瓦法。“破瓦”是藏文音译,意即“迁移”——把意识从我们身上迁移到阿弥陀佛的净土。迁移的实质,就是往生。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破瓦法]
在修加行时,先把粗大的轮回因断除;然后在证悟空性时,细微的轮回因也可消灭;最后,所有粗细因都推翻了,轮回就会停下来。好比一辆汽车,在燃料全部耗尽时,只有停滞不前,无法继续行驶;同样的,在流转的粗因、细因全部断除后,轮回是没办法继续的,一定要停下来。这就叫解脱。在轮回和解脱之间,有没有既非轮回,又非解脱的第三个位置呢?没有。所以,不是轮回就是解脱,不是解脱便是轮回;轮回停止后,一定会得解脱。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因果不虚]
我们现为什么对业障、对死亡没有恐惧?主要是我们没有深刻认识死亡,一直到死都是这样。如果认真修无常,自然就能产生忏悔心,消业也就非常容易了。对无常有多大的认识,消业就有多大的力量。
一个智者,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变命运要靠自己,和其他众生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些对境都是所依,关键取决于自己如何利用它。若是没有利用好,就是造业的对境,下地狱的因;若是利用好了,就是成就的助缘,解脱的因。
宣演净土的重点要放在信愿上,而不是在其他方面。就当代众生的情况来说,首先要取得充足的闻思,才可能建立信愿,口头念几句佛不是重点。有了信愿就在心中建立了净土的缘起,没有信愿就没有净土的缘起,所以,净土法行的重点在信愿上,培养信愿是修净土的根本。
在轮回中,痛苦的成分很多,快乐的成分却相当稀少。普通凡夫未来的前途只有六种,就是六道。一旦堕入地狱、饿鬼或旁生道,因为愚昧无知,所做多是恶趣之因,就会长劫辗转其中,难得出离,那悲惨的境遇自不消说;即使生为人、天人或非天,也没有太大的幸福可言,天人的寿命虽然长一些,却比不了地狱、饿鬼有情的寿命,且善道难生、恶趣易堕。因而从整个的生命历程来看,众生受痛苦的时间很长,享受人天快乐的时间很短。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轮回过患]
修行很像太空飞船,在没有摆脱地球引力之前,它无法自由地飞往太空,当火箭将其送抵轨道以后,它就比较自在了。同样的,现在我们就像太空船需要火箭一样地需要正知正见,它会把我们推到比较自在的地方去,到了那儿以后,也不是不要正知正见,但会比较轻松。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因果不虚]
一切显现法都是相对法,有好就有坏,有善就有恶。哪里有吉祥,哪里就有不吉祥;哪里有佛,哪里就有魔。就像我们对同一件事的看法,有人认为好,也有人认为不好。我们有顺心如意的时候,也有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都是很正常的,这才叫圆满。
戒律有一个不能逾越的原则,就是不能要求凡夫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佛陀非常透彻地了解凡夫的心态,凡夫什么可以做到、什么做不到,他很清楚,所以佛不会有过分的要求。他不会说,所有人一定要过艰苦的日子,而是让他们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把时间节约下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果不这样做,首先我们永远也不会幸福,其次我们永远也做不出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一点上,大家务必要三思!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六:佛教徒的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