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7561~758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发过菩提心的人,至少应无条件承担弘法利生的一两件事。一般人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尚且能披星戴月辛劳忙碌,利益众生的大事就更值得付出了。倘若以各种借口从发心中退下来,或者从来也不愿发心,这种人除了在懈怠无聊中度日,闻思修上也没有发现更大的进步。
佛曾经说过:“我告诉你们解脱的方法,要不要解脱,全由你们自己决定。”也就是说,每个众生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而不是由佛陀来安排的。这种说法所表明的态度,就不像其他宗教所供奉的“救世主”或“造物主”,谁能上天堂,谁该下地狱,都由他们来主宰。由此可知,在大悲当中,也包含了佛教的自由、宽容、平等、和平等意义。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佛教的定义]
假如慈悲心非常强烈,也有凡夫为了众生布施身体且不后悔的先例。我在讲《修心七要》的时候,也提到过一位上师的事迹,他虽然是一个凡夫,却无私地布施了肉体,最后在梦中见到了观音菩萨,自己的痛苦也无余遣除。不过,这只是特殊情况,在通常情况下,佛不会赞成没有证悟一地的凡夫去布施身体,我们目前只需通过发愿来做身体布施。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饶益有情九观察]
学了《正法念处经》以后会发生真畏惧、真欣乐,这是结合真正的现实来说的,不是停留在口头的空论上,一定要发生心行上的变化。再者,整个世界就是业在支配这一点,透过《念处经》会得到深刻的了解,进一步它唯心变现的法则也容易透入。也就是全部读下来以后,就不会再有无因生、邪因生这类的邪见,不会以为它是某一个造物主或者人格化的神或者无因无缘自由出来的。就看到贯穿轮回的一条线索就是业,由业怎么在支配,怎么在显现,而唯一自救的道路也是净化业。诸佛只能给我们指明真相以及顺合缘起的大道,无法代替我们自身发生心理、行为上的转变,所以一定要去学《念处经》才可能建立起一个极大的世界观,以及由此发生的如理的观念。
今天是佛教最吉祥的节日——天降日。释迦牟尼佛诞生不久,母亲摩耶夫人就去世了。佛成道后通过神通观察,得知母亲没有解脱,而是生往天界,于是亲自到天界讲法,度化母亲。三个月以后,佛才重返人间与弟子们团聚,这就是天降日的来历。为了忆念佛恩,我们在讲堂安排了共修,希望大家珍惜机缘,精进修行!
我们学佛可以改变因果,也可以超越因果。改变因果,在缘上去改变,这是扬汤止沸,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有些因无法改变,但是可以在缘上改变。比如,通过修行,使不好的因缘推迟成熟,让好的因缘提前成熟。但这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抽薪止沸,超越因果哦!
佛教是哲学吗?也不是。哲学有西方哲学、东方哲学等不同的类别,虽说其中的某些思想与佛教相似,但没有任何哲理所剖析到的深度能达到佛法的层次,所以,佛教也不等同于哲学。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佛教的定义]
不安全感主要是源于对无常的抗拒和对自我的执着。如果没有对无常和无我的认识,生活越富足,拥有得越多,想留住、怕失去的也就越多,因此就越没有安全感。 给予真要等到财务自由吗
五加行里有一种古萨里修法,就是通过观想、回向,而把自己的身体上供下施。另外,也可以通过发愿来布施身体:尽管我今天还没有真正达到布施身体的境界,还不具备这样的勇气,但是,我愿意不久的将来能有能力将自己的身体布施给众生。譬如,如果有一天世上出现了严重的流行性瘟疫,只有一种特殊动物的肉才能治愈此病,否则全世界多数人都会死掉,愿我在当时能够成为这个动物,以我的身体、血肉遣除众生的痛苦,治愈众生的疾病。每天都要这样发愿,这是非常重要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饶益有情九观察]
大家学佛理或者学仪轨,发心很重要。不管学什么,都尽量发愿,愿这些知识和能力都能用上,都能尽量地利益众生。有些人修了一辈子的法,学了一辈子的知识,都烂在肚子里了,却没有用来利益众生,有什么用呢?
极乐世界无处不在,地狱也是无处不在。若众生心不清净、业力现前时,当下就是地狱,也可以说处处都是地狱。若是众生心地清净、福德圆满,当下就是极乐世界,也可以说处处都是极乐世界。所以,不要用这颗万能的心给自己制造地狱哦!
有些人认为,佛法是一种信仰。信仰也即信心,佛法当然是需要信心的,但如果因此而说佛法就是信仰的话,又显得过于简单了,因为信心仅仅是佛法的许多观念之一。佛教的基础和重点都不是信仰,而是智慧和大悲。佛法虽然提倡信仰,但除了佛法以外,科学也有对信心的要求。譬如,现代人提倡对科学要有信心,如果有人不相信科学的话,可能连飞机都不敢坐了。正因为相信科技,相信飞机能将人从出发地带到目的地,人们才会去坐飞机。无论做世上的任何事,都要有信心才能办成,而佛教所谓的信心,也就是如此;所以,认为佛教仅是一种信仰是不正确的,信仰不能等同于佛法。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佛教的定义]
做任何一件事情,想真正具足六波罗蜜多,需要具备两个或三个条件:第一个,是发菩提心。虽然基督教等一些外道也有布施、忍辱的修法,但是不具备发心;小乘佛法虽然不太强调布施,却十分强调忍辱,但他们的忍辱却不具备菩提心,因此也不算大乘的波罗蜜多。第二个,是要证悟空性。做任何事,都应在证悟空性的前提下进行。比如,在布施的当下,最好能精通三轮体空、三轮清净,通达与布施有关的所有显相都是如幻如梦的,如果能证悟这一点,才能纳入六度的范畴。第三个,是要有回向,并且要是大乘的回向,也即回向成佛之因。回向的意思,就是把善根赠送给众生。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饶益有情九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