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7401~742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一个人若是有善神护法的护持,一个人能抵得上一千个人的力量。如何得到善神护法的护持?要坚定信念,坚守誓言,防非止恶,与人为善。这样一来,善神护法自然会护持你,一切成就和福报会不期而至,自然圆满。
本次法会,下述平台将同步直播: 1、新浪show转播房间:智悲讲堂九(房间号:491337)、智悲讲堂十(608144) 2、YY转播房间:智悲讲堂九(频道号:80122986) 每天四座的时间:第一座07:30 - 09:30,第二座10:30 - 12:00,第三座13:30 - 16:00,第四座17:00 - 18:30。 愿吉祥!
2017年1月12日(藏历十一月十五),是法王如意宝圆寂纪念日。1月10日—1月16日,学院将举办7天的“法王圆寂13周年法会”。全体僧众将共修《上师供》、《上师瑜伽》、金刚萨埵仪轨及心咒、《普贤行愿品》等。忆念上师的功德很大,若条件具足,大家最好能共修祈祷,尤其在12日当天。
虽然从禅定的角度来说,色界和无色界的天人有很强的能力;但这种禅定只是平静而已,其中并没有证悟的智慧,所以跟解脱没有什么关系。只有人类,才是三界六道中最有机会获得解脱的。生而为人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们应当珍惜自己的人身。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完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前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颠倒的——将重要的东西弃置不顾,对毫无价值的东西趋之若鹜。通过这样的思维,就能扭转我们的观念,挽救我们的人生。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和修法之二]
外面的物质世界,就是内心的一种反映。当然,我们并不是在宣扬唯心主义。我曾很肯定地说过,佛教既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既不是物理学,也不是心理学;但佛教中既有唯物主义的部分,也有唯心主义的部分,还有科学的一部分观点。那么,佛教究竟是什么呢?佛教就是佛学。为什么叫佛学呢?因为它讲述了佛的观点和要求,并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成佛,所以称之为佛学。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佛教的物种起源说]
2017年1月12日(藏历十一月十五),是法王如意宝圆寂纪念日。1月10日—1月16日,学院将举办7天的“法王圆寂13周年法会”。全体僧众将共修《上师供》、《上师瑜伽》、金刚萨埵仪轨及心咒、《普贤行愿品》等。忆念上师的功德很大,若条件具足,大家最好能共修祈祷,尤其在12日当天。
大悲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境界深到极点、妙到极点,无数凡夫在无数时间里使尽浑身本领,使用再多再高级的设备,也不及观音大士救苦救难的能力。原因就是观音大士彻证法界,上和诸佛同一体,下和众生同一心,能遍法界感、遍法界应。总之,所有最妙、最灵感的消灾法,观世音菩萨都统统成就了,我们能皈命大悲菩萨,就会得到最大的保障。
文字般若是证悟实相般若的方法与工具,就像渡河的船舶,虽然过河之后就不再需要它,也不可能将其带走,而只有弃舟前行,但在到达彼岸之前,过河的人却必须依赖于船舶。同样,文字般若的作用,是让我们如实了知实相般若,在了解、证悟实相般若之后,就不再需要文字般若了,因为那时我们已经吸收了文字般若当中的真正含义。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
阿底峡尊者每天都精进地做小泥塔,众弟子对他说:“您是一位伟大的上师,还如此整日劳做,会被别人讥笑的,不如让我们来替您做。”阿底峡尊者说:“难道我所吃的食物,你们也要替我吃吗?”由此可知,学修是自己的事,要恒时精进。
万一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灾难,应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以前我坐车时就有一次车子失控,翻到雅鲁藏布江里去了,当时是如何化险为夷的?
第2集:澳门大学
《佛教如何面对灾难》
1、演讲视频:大学演讲33-澳门大学-演讲-佛教如何面对灾难-1500kbps
2、现场互动:大学演讲33-澳门大学-问答
第2集:澳门大学
《佛教如何面对灾难》
1、演讲视频:大学演讲33-澳门大学-演讲-佛教如何面对灾难-1500kbps
2、现场互动:大学演讲33-澳门大学-问答
发表了博文《2017年藏历》受戒行善的殊胜日藏历是根据密续《时轮金刚》中所说的星象规律与天文历算法推算出来的结论。千百年来的事实证明,无论是藏历的日食、月食日,以及月朔望晦弦日的确定,其精确度都不同程2017年藏历
有些人在修轮回痛苦的时候,会出一些问题。我遇到过这种陷入极端的人,他们在没有观修轮回痛苦的时候,对生活、工作、世间法充满了信心,感觉一切都是美好的;但在观修轮回痛苦以后,就万念俱灰,觉得什么都没有意义,做任何事都十分消极,打不起精神,甚至悲观到认为活着都没有任何意义了。这种悲观、消极的态度是不是出离心呢?不是出离心,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和修法之二]
经核实,这篇文章what i beileve 虽然是爱因斯坦写的,但不是诺贝尔奖的获奖词,而是出自living philosophiesXIII,特此说明一下。
有的人经常说:别的我都放下了,只有一样东西没放下……其实,如果一样东西没放下,说明每样东西都没放下;如果一样东西放下了,说明每样东西都放下了。好比被风刮起的沙子,如果风停了,所有的沙子都会立刻落到地上。
要知道智慧就像眼目,智慧不开,还归法界的路就没办法走,想要彻见本性出现自性文殊,之后流出外的普贤行,就没有因缘,非常困难。所以,在根本上要依止文殊开智慧,要诵《文殊礼赞》,念文殊心咒,修文殊法,这非常关键。当年上师法王如意宝引领大众朝拜五台之前大量修文殊法。上师说非常有必要,要亲近文殊,得到闻思修的智慧。因此,智慧是前导,智慧是眼目,智慧是破除邪迷愚倒的利剑,智慧能够指引着心回归法界、回归真理,一言一行都纳入正道。没有智慧,就像盲人走在旷野里一样,处处都是颠倒,也无法完成自利利他的菩提道。
很多西藏的修行人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修行当中,经过了千锤百炼,修行境界也日臻圆满,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际,他们深知:虽然在其他时候也存在解脱的空间,但只有在死亡之时,这种空间才是最明显的。在这种境界来临之际,如果能好好把握,就有可能于这种境界中获得成就。因此,他们一直在迫切地等待着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死亡对于这些修行人而言,非但不是不愿接受的可怕灾难,反倒是个稀有难得的突破口。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佛教的物种起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