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7321~734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为什么要给大家安排很多修法呢?就是怕喜新厌旧,失去兴趣。佛法永远不会衰老,但是众生的意乐会衰老;佛法永远不会隐没,但是众生的善根会隐没。能认识到佛法的殊胜,这就是我们的福报,要珍惜哦!
第十一届观音法会今天开始了。法会中,我们修持的《观音九本尊修法仪轨》是列绕朗巴尊者的伏藏法,具有非常殊胜的加持。希望大家每天至少参加一座修法,最好圆满四座,并尽力念诵观音九本尊心咒,最好圆满十万遍,中等六万遍,最起码三万遍。末法时期修行不易,愿大家为了自他解脱的事业勇猛精进!
我们在修法的时候要认真地观察自己的相续,并严格地要求自己。如果认真观察,我们会发现,很多事情表面上是利益众生,但实际上都是为了自己。修五加行是为了自己,其他的念咒、放生也是为了自己。简单地说,凡是为了自己的解脱而修行,无论所修的法本身多么殊胜,都只能成为小乘的修法。如果丝毫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在此基础上去修行的话,哪怕念一句佛号、磕一个头,所修的都是大乘的法。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个差别]
为什么六道众生有着迥然各异的命运呢?这肯定是有某种因缘的,世界上没有无因无缘的事。从古老的外道宗教,到现代的新兴学科,千百年来,尽管各种论著层出不穷、汗牛充栋,却从来没有提出过足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唯一能够给出正确答案的,只有佛陀所宣说的佛经。如何面对生老病死?解决这个千古之谜的方法也只能来源于佛教。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曼茶罗修法――积累资粮之殊胜方便]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如果不停地积累,再微不足道的善业也不放过,就一定能圆满一切善业——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也可以说人人都有这个本能。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无我、空性的概念是不太好理解的,凡夫从无始以来到今天,一直认为有我,不但有我,包括其他有情众生,以及外面的山河大地等等都是存在的。这种观念在我们的心里早已经根深蒂固,一下子很难改变,只有反反复复地讲空性,反反复复地修无我,才能对空性有一些切身的体会。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和修法之四]
慈诚罗珠堪布017全球弘法行直播回顾: 万法归一 一法归零,善恶因果——永恒的自然规律, 带领实修无我,带领实修自他平等,带领实修自他相换,带领实修藏密寂止禅定, 带领实修菩提心,禅修的具体方法,如何断除生活中的烦恼,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心中的般若波罗蜜多,心如水......网页链接
还有一些人虽然也在修法,但其发心却是希望借佛菩萨的加持、保佑,使自己能够健康、发财……当然,在没有遇到其他违缘的情况下,祈祷佛菩萨肯定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但这些追求世间圆满(健康、长寿、发财等等)的短暂目标,却不应该是修行人的选择。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很多人也在精勤不倦地修五加行,如果问他“为什么修五加行呢?”他会回答说,“不修五加行,大圆满的正行就修不起来”或是 “不修五加行,我就不能听大圆满的法”,“所以,我要修五加行”。表面上看来,这样的回答是对的。但如果继续追问:“如果修不成大圆满或听不到大圆满法,又会怎样呢?”“如果是这样,就不容易解脱了。” “解脱了又怎么样呢?”“解脱以后,我就没有痛苦、没有烦恼了。如果是这样的发心,则在这种修法里面根本没有菩提心的成分。五加行里所讲的菩提心又在哪里呢?你修的所谓菩提心,只不过是一个十万遍的数量而已,自己心相续中的菩提心却没有真实生起。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个差别]
今天看了贡珠·云登嘉措造的《大手印了义炬》,有一段文字很棒,翻译成汉语的话,意思大概是:
有些人跟上师在一起时,信心非常大,但离开后就把上师忘得一干二净,或者遇到挫折时,这种信心也无影无踪。只有当他们在修法或财物方面想索取一些东西,或者遭受魔障违缘的危害时,才会想起上师,但用不了多久,这种信心就会淡化。他们对根本上师和甚深法缺乏专注的信心,依止一个,就舍弃另一个,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真正的修行人应以稳固的信心,并非表面假装、而要发自内心去实修,以此得到法的利益。只有好好修行,逐渐感受到法的不共加持,此时才能体会到上师教言之甚深,进而自然对法生起定解,对上师生起感恩心,一切修道也会顺利成就。
有些人跟上师在一起时,信心非常大,但离开后就把上师忘得一干二净,或者遇到挫折时,这种信心也无影无踪。只有当他们在修法或财物方面想索取一些东西,或者遭受魔障违缘的危害时,才会想起上师,但用不了多久,这种信心就会淡化。他们对根本上师和甚深法缺乏专注的信心,依止一个,就舍弃另一个,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真正的修行人应以稳固的信心,并非表面假装、而要发自内心去实修,以此得到法的利益。只有好好修行,逐渐感受到法的不共加持,此时才能体会到上师教言之甚深,进而自然对法生起定解,对上师生起感恩心,一切修道也会顺利成就。
发菩提心的第一个条件,是发愿度众生;第二个条件,是要有为度化众生而发誓成佛的决心。在此,我不得不再次提醒大家,请回头看一看,自己在学佛后的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中,所作所为是不是根本不考虑自身的解脱,而只关心如何利益众生?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从来都没有想过,相应的行动就更不要说了,那么,我们就不是大乘的修行人。即使每天念诵受菩萨戒的仪轨,如果没有“我要为度化众生而成佛”的决心,则念得再多、再动听,对我们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仅是形式而已,这是很可怕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