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7181~720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人都有缺点,这与生活现状、成长背景、性格和整个时代氛围都有关系。在地位、财富、职业、性别等不同的背后,大家都是人,都渴望幸福,不想遭受痛苦,都希望被人友好对待,感受温暖。从这点出发与人交往,会让我们的生活少些冷漠压力和对峙。内心的这份宽容,对其他生命自然生起的这份亲切感是慈悲心的基础。网页链接
我见到的有些人中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人拥有三四套别墅,但这些人却并没有住这些房子,而是很多时候都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还有很多人有三四辆车,但是只用一辆车,其他的又闲置于车库……这样的生活,就不是少欲知足。另外,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说,过度地开发能源、过度地砍伐森林等等,这些都是错误的生存方式,也不符合佛的要求。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
禅定,不是面对什么都不动摇,而是不散乱。不一定是什么也不想,而是不胡思乱想。如果无法掌握自心,就叫散乱。做什么事情都不成功,就是因为没有禅定,左右不了自己的心。
对我而言,这次生病是个很好的机会,因为释迦牟尼佛传了法,佛法还在人间,我又幸运地遇到了这样的佛法。如果这次我能够恢复健康,我一定要将余生完完全全地投入到彻底解决痛苦的事业当中,我一定要渡越轮回的苦海;如果我因为这次生病而死去,那我就要在心理上作一个准备。什么样的准备呢?首先,我要 ...全文
作为大乘佛子,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尽虚空界无量无边的众生的福祉,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忽视因为各种因缘来到我们面前、需要帮助和关爱的每一个有情、他们来世以及今生、日后以及眼前的安乐。
很多人一说功德、善根要回向,就有点舍不得。你把功德、善根回向给他人,这种奉献、利他的心,本身就是一种无量的功德与善根。你这样想、这样做,同时又积累了更多的功德,又积累了更大的善根。
现在藏地还是有一些老一辈的修行非常不错的上师,他们住世的时间也已经不多了。你们当中可能也有以前在法王的座下没有听过大圆满的人,所以,如果你们现在能够找到非常可靠的,真正有资格传密法、传大圆满的上师,也可以提前听一听,提前了解了解。不然以后你们也许会后悔的—在西藏还有那么好的真正的修行人在的时候,自己没有去听,等到要听的时候全都圆寂了,这也是很严重的问题。但现在就正式去修这些法,我想还早了一点儿,我们还是要先修加行,这是很重要的。网页链接[慧灯之四: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二)]
不要说佛教,包括科学都告诉我们,世界并不是实有存在的。以颜色为例,物理学家告诉我们:“颜色不存在于物体的本质当中,而是在观看者的眼中,是由物体发射或反射出某种频率的光所引发的感觉。”物质的颜色,只是频率、波长不一的光波投射到我们的眼中而产生的幻觉,并不是真实、客观的东西。关于这一点,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就告诉我们了。但我们仍然会把衣服的颜色当作真实存在的东西,经常到商场去为自己搭配各种各样的颜色,并挑剔、嫌弃过时、老土的颜色。很多有钱人每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佩戴什么颜色的饰品,房间布置成什么颜色,都是由私人设计师或电脑选配的,可谓精心、讲究到了极致。为了变换衣服、房间的颜色,花费了很多的金钱,付出了很多的代价。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八: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没有幸福感]
切记:对自己做的善发欢喜心,会使善增长。这里要特别注意,随喜跟慢心的区别。慢心是认为我高于别人,认为现在这个“我”已经非常不得了等等,这样一个洋洋自得的状态,这是烦恼态。而对善的欢喜心,是善心态,两个不一样。譬如今天修了礼敬,就对自己的善修个欢喜,“这样很好啊!”而且策励自己能更增上广大的修行。对善生欢喜,就是在修欢喜增长它的势力,这个善行就会越来越大,这就叫“增长”。
或许我们遇到的大多数人不求出离轮回,只求眼前离苦得乐,但我们还是应该尽己所能地提供帮助,让贫穷的免于匮乏,让生病的得到照料,让孤独的得到关爱,让被蔑视的得到尊重,让受冤的感到被理解,这是菩提心的一部分。
利益众生不是外表上摆个样子给别人看,而是要从内心深处真真切切地发起利益众生的心。在清净的发心之上,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比如说我们去放生。在外表上看,放生本来是一个利益众生的行为,但是,如果我们为了自己的健康、长寿去放生的话,表面上是利益众生的行为,骨子里还是为了自己。同理,在任何一个问题上,修大圆满也好,修大手印等任何一个修法也好,如果核心是自己的利益,就不叫大乘佛法。网页链接[慧灯之四: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二)]
看新闻,到处都是死亡的气息,因车祸、战争、突然事件而离世的人,可曾想过他当天会死。死亡的到来,不按常理出牌,我们敢保证下一分钟不会像他们那样吗?
第12集:青岛大学
《人类面对灾难的心理安慰》
演讲网页链接
现场互动大学30-人类面对灾难的心理安慰-青岛大学-问答
第12集:青岛大学
《人类面对灾难的心理安慰》
演讲网页链接
现场互动大学30-人类面对灾难的心理安慰-青岛大学-问答
很多人学修好多年了,但是一到关键的时候,还是自以为是,自作主张,还是自己说了算,根本不记得佛的教言,根本不考虑上师的窍诀,这样的人是不会成就的。大家把心态稳定下来,扎扎实实地学修,成就就在眼前!
执著有很多层次,从高层次来讲,佛教认为,把周边的一切包括人和物质都看得非常实在,就是执著。执著会产生欲望,随后导致痛苦。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八: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没有幸福感]